春食枇杷潤肺燥

2022-04-18   家庭醫學

原標題:春食枇杷潤肺燥

枇杷又名「蜜丸」「琵琶果」,與櫻桃、梅子並稱為「果中三友」。每年三四月為枇杷的盛產季節,枇杷柔軟多汁,風味甘甜,肉質細膩,也被稱為「果之冠」。初春時節氣候乾燥,因肺燥、陰虛咳嗽者不在少數,此時多食些枇杷能有效緩解春燥引起的不適。

春食枇杷潤肺燥

枇杷果肉是潤肺、清肺良藥

現代研究表明,枇杷富含纖維素、果膠、胡蘿蔔素、蘋果酸、檸檬酸、鉀、磷、鐵、鈣及維生素A、B、C等多種人體需要的營養素,營養價值極高。枇杷中的胡蘿蔔素可保護視力,保護肌膚;所含的水果酸和檸檬酸能刺激消化腺分泌,可促進食慾,幫助消化吸收;枇杷還含有抗氧化作用的多酚成分,能預防癌症,延緩衰老;所含的苦杏仁苷能夠潤肺、止咳、祛痰,治療各種咳嗽。枇杷果實及葉有抑制流感病毒的作用。

中醫認為,枇杷性涼,有潤肺、清肺之功。主治肺痿咳嗽吐血、衄血、燥渴、嘔逆等證。《本草綱目》說枇杷「性味甘、酸、平、無毒」,有「止瀉下氣,利肺氣,止吐逆,主上焦熱,潤五臟」之功效。《食經》言其「下氣,止噦嘔逆」。《日華子本草》言其「治肺氣,潤五臟,下氣,止嘔逆」。

枇杷葉與枇杷核也是常用中藥材

枇杷葉為常用中藥,味苦能降,性寒能清,具有清降肺氣之功。《本草綱目》言其「和胃降氣,清熱解署毒,療腳氣」。《本草再新》言其「清肺氣,降肺火。止咳化痰,止吐血嗆血,治肺痿熱毒」。《新修本草》言其「主咳逆不下食」。

藥理研究表明,枇杷葉含皂苷、苦杏仁苷、油質等。皂苷有止咳、止痛作用,油質有輕度祛痰作用,對肺炎雙球菌等有較明顯的抑制作用,並可抑制流行性感冒病毒。

枇杷葉止咳宜炙用,止嘔宜生用。枇杷核則多用於治療疝氣、消除水腫、利關節。

對春季肺燥有益的枇杷膏療方

1.梨棗枇杷膏:

枇杷肉500克,鮮梨2~4枚,去核紅棗250克,蜂蜜100克。將枇杷加水適量煮1小時,再放入梨、棗、蜂蜜煮1小時即可。

具有潤燥健脾、脾肺雙補之效。

適用於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兼有四肢酸軟、疲倦、不思飲食者。

2.川貝枇杷膏:

枇杷肉250克,川貝10克,冰糖30克。將所有藥材放入高壓鍋中加水適量煮半小時,換砂鍋文火再煮2小時濃縮即可。

具有潤肺化痰止咳功效。

適用於慢性支氣管炎肺熱咳嗽、聲音嘶啞者。

3.麥冬枇杷膏:

枇杷肉200克,麥冬30克,冰糖50克。將麥冬洗凈後加水適量煮1小時,放入枇杷煮爛後,再放入冰糖煮10分鐘即可。

具有養陰清熱、潤肺止咳之效。

對患有便秘之人功效良好。

4.潤肺膏:

南沙參、麥門冬、天門冬、花粉、枇杷葉、杏仁、核桃仁、冰糖各50克,川貝120克,橘餅250克,蜂蜜適量。將上述諸藥擇凈,同入鍋中,加清水適量,浸泡片刻,水煎取汁,共煎3次,3液合併,文火濃縮後,加冰糖、蜂蜜適量收膏即成。

養陰潤肺、止咳化痰,主要適用於慢支幹咳痰少、胸中隱痛、納差乏力、氣短等病症。

5.羅漢果止咳膏:

羅漢果40克,枇杷葉170克,桑白皮12克,白前18克,百部30克,桔梗12克,薄荷油0.2克,蔗糖400克。將諸藥擇凈,研細,水煎3次,3液合併,文火濃縮,加入薄荷油、蔗糖煮沸收膏即成。

祛痰止咳,主要適用於感冒咳嗽及支氣管炎。

6.蜜煉枇杷葉膏:

枇杷葉60克,干蘆根30克,桔梗20克,甘草浸膏4克,紫苑20克,鹽酸麻黃鹼0.3克,陳皮21克,杏仁水45毫升。將諸藥擇凈,研細,水煎3次,3液合併,文火濃縮,加入甘草浸膏、鹽酸麻黃鹼、杏仁水、飴糖、蔗糖文火收膏即成。

清宣肺氣、化痰鎮咳,主要適用於風熱感冒、咳嗽及氣喘。

7.枇杷葉膏:

枇杷葉適量。取枇杷葉,加水煎煮3次,合併煎液,濾過,濾液濃縮,每100克清膏加煉蜜200克或蔗糖200克,加熱溶化,混勻,濃縮即得。

清肺潤燥、止咳化痰,主要適用於肺熱燥咳、痰少咽乾等。

8.復方枇杷葉膏:

枇杷葉100克,車前草75克,百部15克,苦杏仁15克,桔梗15克,麻黃15克,浙貝母15克,甘草15克。將諸藥擇凈,研細,水煎3次,3液合併,文火濃縮,加入飴糖適量煮沸收膏即成。

清肺、止咳化痰,主要適用於風熱咳嗽、咽喉乾燥、咯痰不爽。

選購與食用枇杷的注意事項

枇杷性味甘寒,《隨息居飲食譜》載:「多食助濕生痰,脾虛滑泄者忌之。」痰濕盛者宜忌之;胃寒隱痛、胃寒嘔吐及肺感風寒咳嗽者忌食;枇杷含糖量高,糖尿病患者不宜食用。

元代賈銘《飲食須知》言:「小麥勿同粟米、枇杷食。」枇杷與小麥及小麥製品同食,可導致腹痛;枇杷果核中含有氰甙類物質,生食有毒,食用時一定要去核。藥用時因經過高溫煎煮,其毒性被破壞,但亦不宜大劑量用。

枇杷不宜放冰箱,存於乾燥通風的地方即可。如果把它浸於冷水、糖水或鹽水中,可防變色。

尚未成熟的枇杷切勿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