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年輕人在發一種很新的瘋,他們在幫著伍佰開一種很新的演唱會。
把伍佰的詞全唱了,讓伍佰插不上嘴、開不了口。
對每一句詞都虎視眈眈想要拿下,聲嘶力竭唱滿全場,圖的就是混入人群里大力拉開發瘋的閘門。
面對這樣一群反客為主的年輕人,伍佰真誠發問「你們都是25歲,怎麼會聽我的歌呢?」
表面上,日子真的很苦,人人的精神狀態都是五彩斑斕的黑。
上了發條般的緊繃人生、時刻攝入的上岸焦慮、提不起勁的瑣碎生活,讓人只想沖入演唱會的氛圍里短暫抽離。
但實際上,伍佰老師你是真的不知道在你的地盤上發瘋的年輕人有多快樂!
現場觀眾的快樂更是輻射到了全網,每個點進演唱會視頻的樂子人,都滿載爆梗而歸。
「一千五的演唱會只值一千,因為伍佰沒唱。」
「講真,伍佰啞兩年都沒人發現。」
「一年巡演下來,話筒還剩三格電。」
「百年之後伍佰照片放台上演唱會照樣開。」
「唱了一晚上歌,嗓子一點事沒有,肌肉拉傷了。」
「中國人也有了屬於自己的虛擬偶像。」
伍佰唱或不唱,演唱會就在那裡,由觀眾自發撐起。
無數廣為流傳的片段表明,伍佰演唱會已經進化成了萬人級巨型合唱團自助式付費演出專場。
花五百去伍佰的演唱會唱伍佰的歌給伍佰聽,讓伍佰無歌可唱只能含恨凈賺五百。
這直接導致伍佰演唱會淪為史上最慘澹演唱會。
全場聽眾只有孤零零一個,那就是在台上兼任指揮家和伴奏師的伍佰。
隨著歌曲漸入高潮,伍佰的動作幅度愈發大了起來。
閒庭信步中夾帶著大幹一場的精氣神,藝術家的氣息里混著點癲狂和沉醉。
上下左右一通神秘手勢,把全場歌迷的大合唱指揮得明明白白。
不怕伍佰在演唱會上把嗓子唱啞了,就怕他肌肉拉傷,外加運動步數過多腿腳酸痛。
伍佰老師該出手時就出手,你以為他要開始秀一把真功夫的時候,他兩手一甩大步走開。
像是一個退居幕後的大師,把自己的主場讓給台下的觀眾。
可千萬別以為伍佰老師事業心不強、划水,人家的個人簡歷上面可是有著濃墨重彩的一筆:
雖未受過專業訓練卻極有指揮天賦,曾連續多場在伍佰演唱會擔任總指揮。
年逾半百還能開闢嶄新賽道,挖掘活人凋零娛樂圈的新工種——萬人級別現場總指揮,當真是很有奮鬥精神了。
大不敬的網友們已經想好了,伍佰老師哪怕不在了,伍佰演唱會照樣能開。
擺一張伍佰照片在舞台上,大家依舊可以把這場演唱會聲情並茂大辦特辦。
伍佰演唱會最大的作用不是給周末安排個娛樂活動,也不是讓大家一睹伍佰老師的真容,更不是給大家提供一個悉心聆聽伍佰唱歌的機會。
而是攢個萬人場子,做一些幕後準備工作。
就這樣,伍佰老師搖身一變成了萬名觀眾play的一環。
最近娛樂圈流行i人,憑《奧本海默》出圈的基利安墨菲、獲威尼斯電影節終身成就獎引起再一輪討論度的梁朝偉,都是想盡辦法逃離一些「大場面」的i人。
相比起來,伍佰大概是娛樂圈最e的人了。
他熱衷組局,並且不費吹灰之力就能把局的氛圍搞得又輕鬆又帶感。
他像是這場局的中心人物,又悄無聲息地換了主次,照顧每個到場嘉賓的需求,情緒價值給得極其到位。
觀眾們也不是說演唱會非去不可,主要是想參加個伍佰組的上萬陌生人KTV局,體驗下花演唱會價錢唱卡拉OK的快樂。
如今再以聽眾稱呼他們,顯得過於輕飄了。
畢竟他們也是坐擁萬人場子、長紅三十年專業歌手為其打節拍的圈中人士了。
而且是敬業精神拉滿、為提升專業水準苦下功夫的稀缺品種。
自發攜帶紙質版提詞器,開演唱會人家可是專業的。
@熊販子
從今年九月初持續到年底,每逢周末,最用功並且最目標明確、勢在必行的一群人,不是周六日被迫加班的打工人,也不是上補習班的中小學生,而是意圖在伍佰演唱會上搶奪發聲權的門票持有者們。
為了近距離捕捉這群歌迷圈卷王的思想動態,我潛入了北京粉絲群,發回如下報道:
伍佰變成自己演唱會上格格不入的局外人,確實情有可原。
別家歌迷有在演唱會現場埋頭處理excel數據的,有鍵盤噼里啪啦對接甲方的。
伍佰歌迷是真勇,直接把看演唱會當成KPI來對待。
比上班還認真,全身心投入演唱會"備戰」狀態。
場次排在後面的城市占盡後發優勢,不打沒有準備的仗。
後面場次的野生歌手們在還沒放票的時候就開始「抄作業」,根據前面幾場的歌單加班加點練習,誓要把演唱會變成自己的主場,比原唱記詞還准。
「他怎麼還不開始指揮?」「他怎麼還在唱?」成了觀眾席心照不宣的疑惑。
變調、延長前調、改歌詞、閩南語,都無濟於事。
伍佰已阻擋不住來勢洶洶的大家。
別人開巡演都是歌手好生呵護嗓子,生怕疲勞過度、嗓音受損。
到了伍佰這裡,是豪爽請他聽歌的觀眾朋友們提前備好金嗓子、潤喉片,以最飽滿的狀態迎接兩小時的開放式KTV嗨唱。
伍佰專程開設演唱會,檢查每個地區歌迷的數量、質量。
台上五分鐘,台下十年功。如今時過境遷,這句話有了新的解讀:
台上的伍佰唱了五分鐘,台下的觀眾把做了十年的功課全都吼了出來。
可斷不能讓伍佰的全國巡檢在自己的城市掉了鏈子。
伍佰在自己的演唱會上,唱又不讓唱,走又不讓走,主打的就是一個陪伴。
沒唱過癮的伍佰急著去KTV釋放歌喉的夢被硬生生打斷了,畢竟他還得留下來驗收一下大家合力沖KPI的業績成果。
這像極了中學老師走進教室,扔下一句「行了,你們上自習吧」,然後雙手插兜開啟溜達模式。
終究是自學熱情過於高漲、學習意願過於強烈的觀眾們替伍佰扛下了所有。
自己畫重點、自己進行作業展示,老師要走了還戀戀不捨想再跟老師討要一點課後作業。
隨著大家化被動為主動的能力愈發高強,伍佰干站著不拿話筒早就不足為奇了。
如今事態已經「嚴重」到伍佰在或不在,都不影響大家發揮。
開場前,伍佰還沒出場,場子已經熱起來了,音浪一陣高過一陣。
《挪威的森林》《世界第一等》《突然的自我》,不經意間就能形成全場大合唱。
建議伍佰老師先跟安保、檢票等工作人員混個臉熟。
畢竟裡面都唱起來了,演唱會早已開始,遲到的人可能進不了場。
世上沒有主人比客人先走的道理,伍佰演唱會自然脫不了俗。
主人興致再高,也不能硬拉著賓客看錶演。
演唱會結束了,也該送伍佰走了。
盡顯地主之誼的大家用歌聲向伍佰道別,送別之後仍然難掩主人家的熱情。
萬餘名歌手們一邊有序退場,一邊繼續唱個不停。
說不定伍佰回家之後打開手機直播一看,他的演唱會還沒結束呢。
大家的敬業和專業不僅體現在對工作內容的熟悉程度和認真態度上,還外顯在了穿搭上。
眾所周知,伍佰那舒適、寬鬆和難看的穿衣風格是他的重要代表作。
的確良材質的花襯衫和寬鬆闊腿褲賦予了他不拘一格的瀟洒氣質,外面再加一件純色外套,伍佰就這樣輕輕鬆鬆超越了其他歌手費盡心思的舞台著裝。
無論是設計師量身定做款還是品牌高定,在伍佰面前都黯然失色。
外套像從媽媽的衣櫥里盲選的,內搭像月餅禮盒裡面的內襯,褲子是融合了oversize風的喇叭褲款式。
混搭在一起像極了你我他的精神狀態,屬實打動了被禁錮在各種規範著裝里的當代年輕人。
於是,伍佰演唱會搖身一變成了花襯衫集結大會。
饒是見慣了各種場合五花八門dresscode的都市弄潮兒,也刷新了對花襯衫的固有認知。
伍佰演唱會賣啥周邊都不如在場館附近支個小攤賣花襯衫,色彩越斑斕濃郁越好,越像此生再也不會穿第二次越好。
抓緊釋放天性,最佳檔口就在伍佰演唱會當下。
@nono不桃
不過玩梗歸玩梗,把片段當成整場演唱會的實際情況就太冤枉伍佰了。
有人對「伍佰在演唱會上不用開口唱」信以為真之後,不少去過現場或對伍佰有一些了解的網友紛紛出來解釋——
伍佰演唱會很敬業很賣力,演唱水準一流,現場氛圍很棒,網絡上火爆的伍佰指揮片段是幾首經典曲目引發的全場大合唱。
觀眾在默契和氛圍的助推下自發形成大合唱,伍佰也樂意為觀眾提供別樣的演唱會體驗,這是件兩全其美的事。
伍佰曾出過一本詩歌集《我是街上的遊魂,而你是聞到我的人》。如果說期待著在場館裡放聲大唱的觀眾們是街上的遊魂,那伍佰可以說是那個聞到的人。
25歲的年輕人沒有一路見證伍佰的走紅和綿延幾十年的創造力,不一定了解伍佰的過往和作品的創作背景,但卻能很神奇地在伍佰的歌和演唱會裡感受到難得的放鬆。
今年的演出市場如此火爆,場內外都掀起浪潮、兼有娛樂功能和生活情味的巡演也僅有伍佰這一家。
他臉上好像寫著一些人間的滄桑,頭髮有些隨意地垂在臉側,表情管理沒在乎過,肢體動作從來不考慮優美倆字。
他似乎不具備也並不渴求其他流行歌手的洋氣和新潮,舞美和妝發造型也沒有在同行互卷的道路上一去不復返。
反倒打開了一扇通往當代人內心隱秘之處的門。
伍佰的音樂理念是「一首好歌應該讓農夫和詩人都願意唱」。
簡單直白的歌詞,樸實無華的唱法,好上口的旋律,降低了大合唱的准入門檻。
他本人的曠達洒脫形象和在台上釋放出的能量感,平添大家在人群中盡情釋放的勇氣。
其實人的「發瘋」是一種很需要安全感托底和勇氣加持的行為。
只有覺察到周圍環境的包容、接納甚至鼓勵、認可之後,才能放心大膽地實施「發瘋」行為,不怕被圍觀、被議論、被區別對待。
伍佰的演唱會能塑造一種安全的氛圍,傳達一種隨性、鬆弛的訊號,在無形中擊退瀰漫在城市上空的焦慮因子,淡化每個進入場館的人的疲憊痕跡。
相伴二十餘年的樂隊、彈得飛起的吉他和存在感極強的電風扇,吐槽聲不斷的丑衣服和懟懟更開心的互動,都是讓觀眾卸下心防、擁抱限時自由的助推劑。
伍佰說他30 年來一直是這樣,他不要變成大家眼中期望的那個人,他要自由自在 —— 「你不限制我,我就會飛」。
以非現場參與的其他各種方式加入這次出圈巡演的人們,同樣在圍觀、造梗、二創的過程中感受到了自由的吹拂。
伍佰問觀眾為什麼聽他的歌,觀眾喊著因為你永遠年輕,伍佰說,「因為你們,我永遠年輕。"
那是種很強的生命力和力量感,讓人忍不住湊上來看兩眼,然後很自然地被感染,並體會到不被束縛的快意,哪怕是短暫的。
李宗盛說,聽伍佰的音樂,認識自己,也認識世界。
或許在伍佰的歌和演唱會的指引下,不少人離自己和世界又近了一步。
去伍佰的演唱會搶他的飯碗,跟他推杯換盞把酒言歡,在兩三個小時的時間裡發一次不願退場的瘋。
世俗的瑣碎小事和無法撼動的龐然大物都拋之腦後,只管用盡全部力氣大聲唱、只管隨著音樂做出下意識的反應。
這樣的機會很少見,需要天時地利人和,也需要仍然對未來抱有期待。
既然這麼幸運地找到了在現實生活中的避難所,那就儘管去發瘋吧。
發瘋之餘,也別忘了跟伍佰老師一樣,誇誇自己怎麼這麼厲害!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Vista看天下,
不苛求正確,只好好說話
2 / Oct / 2023
監製:視覺志
轉載:Vista看天下
微博:視覺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