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萬資產在上海是窮人?求求你們,放過窮人吧!

2023-02-15     功夫財經

原標題:千萬資產在上海是窮人?求求你們,放過窮人吧!

對絕大多數人來說:資產1000萬是一個永遠不可能達到的目標,先不管有沒有負債。
只有現金流量表、資產負債表、利潤表同時優秀的才是富人。
做一個遵循公共規則,但不做韭菜的普通人,做一個不會為「窮人」、「富人」爭論而激動的普通人,就就很好了。

如果你有1000萬的資產,在一些小鎮或者縣城裡,就算有負債,只要不太離譜,大機率是富人,絕對是人人羨慕的對象。

不過,你在上海有1000萬的房子,可能還要還貸500萬,算富人嗎?很難。但可以算「負人」,有負擔的人。

近期熱傳一個視頻,私募基金經理董承非在路演中表示,「我經常開玩笑說,在上海,一個1000萬資產的家庭,其實是一個窮人家庭」,因為上海的房價10萬、20萬(每平米單價)是「隨隨便便」的常見情況。

很多人同意,更多人反對,還有人表示「上海人真有錢」。

01 只有三張表同時優秀才是富人

在上海,房價到底有多高?

有機構給出了數據:2022年12月重點城市房價中位數發布,上海、深圳、北京、廈門、杭州分列重點城市房價水平前5名,房價中位數分別為65201、57200、54414、47352、33398元/平方米。

也就是說董承非說「房價10萬、20萬(每平米單價)是隨隨便便的常見情況「,還是有點誇張了,畢竟65000和10萬、20萬之間還是差了好多級。

不過,考慮到董承非的收入、圈子,他這麼說也很正常,他大機率沒有住在偏遠郊區普通公寓的比較熟悉的工作夥伴。

那麼,「在上海,一個1000萬資產的家庭,其實是一個窮人家庭」這話靠譜嗎?

既可能靠譜,也可能不靠譜,人家只是一個營銷話術,大家不要過於糾結,分幾種情況:

如果老王家只有一套1000萬的房子,但是他每月要還貸幾萬,他吃得很差,穿得也很差,一家人日子過的緊巴巴,他肯定不算富人。
老工人老張因為住在鬧市區,附近的房價節節上漲,他當年分的房子也上漲了,但只有一套自住,月退休金幾千元,他算富人嗎?不算。
反觀小李家,在上海有一套800萬的房子,在老家省會城市最旺的商場還有一個頂級商鋪,價值200萬,這個商鋪每年給他帶來15萬的租金收益(疫情之前),他和老婆一年的收入是稅後50萬,加起來有65萬,他不算富人,但肯定不是窮人。
上海去年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不足8萬,至於月薪中位數不過7000元左右,所以,小李家肯定是小康之家,不是窮人了。

簡單一句話:只有現金流量表、資產負債表、利潤表同時優秀的才是富人。

同樣擁有1000萬資產,老王、老張不是富人,小李是小康人士,因為小李的三張表比較好看,雖然遠未達到富人的標準。

02 很多人沒機會成為「窮人」

部分網民之所以對「1000萬資產還是窮人」的信息很敏感,大受刺激,其實是因為貨幣洶湧之下,每個區域的資產價格因為產業、人口密度、交通、金融政策等因素被重新定義了,形成了「強者愈強」的「馬太效應」。

在一些農村、鄉鎮看起來高不可攀的數字,對於一線城市上海真的就是「毛毛雨」。比如上海有總價過億的豪宅,但是一些鄉鎮所有像樣的房子加起來可能都不值一個億,這怎麼比?

而且因為網際網路是平的,下沉的速度很快,其實三四五線城市以及鄉鎮、農村的網民才是主流人群,他們的驚訝就是網際網路的主流意見,他們的聲音、數據才是實質上的網際網路「大數據」。

如果你對一個深圳人、廣州人、北京人、杭州人說「1000萬資產還是窮人」,他們可能完全不會有什麼反對意見,因為他們就是那個「窮人」,正在考慮如何買到下午菜場裡最便宜的菜,以及如何在某超市搶到促銷的雞蛋。

在上海打工的老王固然過得緊巴巴,但是他的資產是在老家農村的老劉八輩子都無法達到的高度,因為老王借了上海的「勢能」,然後加了槓桿。

但是一線城市、大城市畢竟有限,因此多數人的網民無法借勢,也就無法成為資產千萬的老王,他們沒機會了,好扎心。

一邊是老王們資產千萬,一邊是基金經理嘲諷他們是「窮人」,這對於那些資產幾十萬、幾百萬的人們是巨大的衝擊,他們有強烈的失落感。

資產千萬的老王都是窮人,我們呢?難道我們是窮人的N次方?

有這種感覺很正常,何況大家正陷入醫保信息、社保信息以及加速提前還房貸信息的裹挾中,一重又一重的壓力跟過來,現在連資產千萬都要被嘲為窮人,真是不知道哪裡是岸。

所有的努力似乎都快崩塌了,畢竟,對絕大多數人來說:資產1000萬是一個永遠不可能達到的目標,先不管有沒有負債。

03 活得散淡,才能活得長久

在不同的區域對於「窮人」和「富人」有不同的定義,或者說數據區間。

比如在上海,資產過億,現金流非常好才算富人。

但是資產過億,沒有什麼負債的話,在一般的地級市就堪稱巨富了。

至於「窮人」這個定義,因為在社會學意義上非常具有刺激性,它本身又不可能有一個非常客觀的標準來定義,所以爭議更大,更具有話題性。

在深圳,很多人都認為自己是窮人,包括月收入一兩萬的白領,但是,這是事實嗎?窮人是指吃不起飯的人?還是指買不起房的人?如果是指後者,恐怕98%的深圳常住人口都是窮人?這種標準合適嗎?

不要糾結於自己是不是窮人,也不要受這種「1000萬資產還是窮人」的信息的刺激。

在自己所在的區域,干好自己的活,努力向上,增長見識,慢慢你會發現:以前的井太小了,於是爬出來,爬到一口稍大的井裡……

多爬幾口井,世界越來越大,越不會受類似信息的刺激,因為見識廣了,收入也高了。

有少數人成了「擁有1000萬資產的窮人」,慢慢還完貸款,成為中產,有極少數發達了,成功了,這才是社會常態。

不過,客觀而言,機會越來越少了,對於普通人,尤其是普通的年輕人來說,僅僅靠分數、文憑找工作、努力工作恐怕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在現實中不斷學習,不斷總結經驗,然後再去努力工作。

是的,年輕人越來越難了。

不是每個人都要奔著先成為「擁有1000萬資產的窮人」這個目標而去,這樣活得很累,沒有必要,我認為世界已經變了,玩法已經變了,群體的想法越來越多元化了。

做一個遵循公共規則,但不做韭菜的普通人,做一個不會為「窮人」、「富人」爭論而激動的普通人,我看就很好。

《倚天屠龍記》里九陽真經的口訣有這麼幾句:「他強由他強,清風拂山崗;他橫由他橫,明月照大江」,至今讀來,仍覺得很散淡。

活得散淡,才能活得長久,畢竟65歲之後才能退休,活下去,活得長久有質量才是最重要的。

以上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功夫財經無關。如因作品內容存在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功夫財經聯繫。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e26f807165ea08378b4f8ea048702a1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