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問今年「暴力梅」 下周梅雨或有變化

2024-06-27     新民晚報

新民晚報訊(記者 馬丹)今年的梅雨著實有點不好惹,好像怎麼也下不完。上海的天像「漏」了一樣,「暴力梅」接踵而至。昨天上午剛告別一輪暴雨,雨水停歇不過半日,受梅雨帶影響,申城昨夜今晨又出現了大到暴雨,局部地區甚至出現了大暴雨。6月26日19時到27日9時30分降雨量統計顯示,崇明豎新鎮雨最大,達到了109.0毫米,1小時雨量最大也出現在了崇明豎新鎮,26日23時20分到27日0時20分的一小時里下了37.5毫米的雨。

為什麼今年的梅雨那麼強?

從全國的降水量監測圖可以看到,一條清晰的梅雨帶最近都橫亘在我國長江流域——從長三角一直到「江西-湖北-湖南」一線都在「暴力梅」的支配之中,梅雨帶不斷新生對流,導致降水持續不斷,局地性也很強。為何今年的梅雨過程如此強勁?上海市中心氣象台首席預報員漆梁波表示,今年的梅雨形勢典型,主要原因就是各種天氣系統「十分穩定」,而且「勢均力敵」。「入梅後,梅雨鋒一直穩定維持在長江流域。梅雨不但給上海帶來了強降水,整個太湖流域降水也相當可觀,新安江水電站時隔4年再次開閘泄洪。」

按降雨原因劃分,我國降雨主要分為四種類型:鋒面雨、對流雨、地形雨、颱風雨。像最近開場即「暴力」的梅雨,就是典型的鋒面雨。所有類型的降雨都需要具備三個條件:充足的水汽、合適的動力抬升條件以及空氣中存在大量凝結核。入梅之後,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牢牢盤踞在華南一帶,副高邊緣的西南暖濕氣流直接深入到長江中下游沿江地區,同時有源源不斷的冷空氣南下,冷暖交匯形成比較強的切變線系統,梅雨鋒的位置變化幅度比較小,強降雨中心也因此穩定在了長江中下游地區,這都導致降雨重疊度比較高,局地累積降雨量比較大。除此之外,南方暖濕氣流強盛,水汽條件好,動力條件也好,梅雨鋒主雨帶上容易有中小尺度強降水對流系統發生髮展,導致局地性的強降水中心。因此,入梅以來,梅雨的降水效率高,雨量非常可觀。

「暴力梅」一直要下到何時?

上午11時左右,上海的雨勢逐漸減弱,今天白天以陣雨天氣為主。但是,氣象專家提醒,「暴力梅」並未徹底離場,今天夜裡受短波槽東移影響,本市還將有一次明顯降水過程,局部地區雨量仍可達大雨到暴雨,並可能伴有雷電、短時強降水和雷雨大風等強對流天氣。

多場暴雨幾乎「無縫連結」,今年的梅雨究竟要下到何時?漆梁波表示,28日到29日,天氣形勢可能會逐步變化,整個江淮雨帶可能會有所鬆動。據中央氣象台預報,西風帶上有短波槽東移,配合梅雨鋒上氣旋發展,主雨帶會有所擺動,由前期的東西走向轉為西南-東北走向,西段雨帶向貴州南部、廣西一帶南壓,東段雨帶還具有不確定性。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浙江等暴雨核心區發生局地山洪、地質災害、城鄉積澇等災害的氣象風險高。

下周上海會不會出現高溫?

6月底之前,受梅雨帶擺動影響,上海會逐步變為多邊緣性的陣雨或雷雨天氣為主,降水不再像最近這樣下不停,氣溫也有明顯上升,最高氣溫接近33℃,悶熱感明顯。7月初,副高東退,但是在副高西側依然有強盛西南暖濕氣流,使得雨帶可能還會維持西南-東北走向。7月3日到4日,副熱帶高壓不僅西伸而且還會北抬,這將是副高在夏季第二次重要北跳。氣象專家表示,如果後期能穩定住,意味著江南北部和長江中下游多雨模式結束。「後期密切留意形勢演變,但近期依然要警惕強降雨可能引發的次生災害。」漆梁波說。

往年到了梅雨季後期,上海氣溫經常會步步高升,並逐步進入盛夏。據上海中心氣象台預報,7月3日起,副熱帶高壓北抬,上海午後容易出現雷陣雨天氣,最高氣溫可接近35℃高溫線,天氣會越來越炎熱。

【相關連結】

暴雨來臨時,該如何應對?

暴雨是我國最常見最多發和影響最廣泛的一種災害性天氣。在暴雨發生以後,地理環境會成為影響災害發生的重要因素。坡陡谷深的山區在暴雨的作用下,最易誘發山洪、泥石流、滑坡等次生災害。盆地和山間平川地帶如果遭遇高強度大範圍的暴雨,尤其是持續性的大暴雨,就容易發生大水沒潮的嚴重災害,而在平原地區暴雨引發的災害以澇災為主。

在我國,絕大多數河流的洪水都是由暴雨產生的,進入暴雨高發的季節,城市中的居民要注意氣象部門發布的天氣預報和預警信息,合理的安排工作生活和出行計劃,儘量減少外出,同時內澇發生時,行人要避免前往低洼積水處,當汽車在水中拋錨,千萬不要在車中等候,要及時離開汽車到高處等待救援。城市以外,水庫下游、山體易滑坡地帶、泥石流多發區的人群應該迅速轉移到安全區域。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e2458c42674ba778c64e7f6c1521028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