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大的學術資源庫中國知網,又攤上事了!
這次,是因為涉嫌「壟斷」。
4月25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回復媒體記者留言時表示,(官方)已關注到各方面反映的中國知網涉嫌壟斷問題,正在依法開展相關工作。
高校和學子們早就對知網宿怨頗深,如今知網遭殃,大家的愉悅心情簡直難以言喻。
01 知網的暴利
提到知網,很多人第一個想到的就是翟天臨。
2019年初,演員翟天臨拿到了北大光華管理學院的博士後錄用通知書。
在隨後的一次直播中,有網友詢問翟天臨的博士論文是否能在中國知網上搜到。結果翟博士發自肺腑地問了一句:
知網是什麼東西?
翟天臨竟然不知知網為何物!這讓網友們對他的學歷產生了強烈的質疑。
隨著輿論不斷發酵,最終,翟天臨的博士學位被撤銷,他的導師陳浥也被取消了博士研究生導師資格。
被翟天臨知網事件影響到的,絕不止是翟天臨和他的導師那麼簡單,還有一眾高校學生——在此事件後,高校加大了對學生論文的查重力度。
所謂查重,全稱是論文查重,就是把寫好的論文通過論文檢測系統資源庫比對,得出與各大論文庫的相似比。簡單說,就是檢測抄襲率,甄別論文的原創度,判定是否抄襲。
而在這場聲勢浩大的學術風波中,贏家只有一個——
知網。
知網是全國最大的學術資源庫,絕大多數國內高校採用的都是知網的查重系統,而知網的查重系統一般都是按篇收費的。
在榜姐讀書的時候,學生們寫論文都要提前用其他查重軟體查詢幾次,覺得問題不大了再交給學院,由學院統一交給知網查重。
之所以要弄得這麼麻煩,就是因為知網的查重費太貴,學院只免費給學生提供1到2次的查重機會,查重的次數多了,是要學生自費的。
知網也順勢抓住了商機。每年一到畢業季,知網的查重費用就會漲一波——本科論文的查重費用,一次將近300元;而碩士、博士論文的查重費用,每篇600元起。
知網的業務模式相當簡單,一個是上邊提到的論文查重,另一個就是論文下載。
對於普通用戶而言,知網的論文下載是按頁收費的,一篇期刊論文的收費標準是0.5元/頁,頁數越多,價越高。
高校師生通過學校下載知網論文倒是不用花錢,可那不是因為知網有「良心」,而是因為高校財政為此兜了底,訂購了中國知網資料庫的下載權。
結果,擁有眾多高校客源的知網沒想著造福大眾,反倒玩起了漲價的戲碼。
公開信息顯示,有30家高校在知網加起來的採購總價超過3200萬,其中成交價在150萬的高校就有6個,北師大的成交價將近200萬。而教學醫院等附屬機構想要使用知網資源,需要單獨採購,基本上沒有多少討價還價的空間。
武漢理工大學圖書館稱,2000年以來,知網每年的報價漲幅都超過10%,從2010年到2016年的報價漲幅為132.86%,年平均漲幅為18.98%。
由於知網漲價的幅度實在太大,很多大學一度想要停用,卻因知網的作用無可取代,最終只能妥協。今年4月,中科院因千萬續訂費停用知網,知網又一次被頂上了風口浪尖。
面對社會的質疑,知網只是雲淡風輕地表示,中科院停用消息不屬實。
知網的傲慢也引發了大眾的不滿,媒體不止一次向市場監管總局提問,知網是否涉嫌行業壟斷。
4月25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回復長江日報記者留言時表示,已關注到各方面反映的中國知網涉嫌壟斷問題,正在依法開展相關工作。
02 傲慢的知網
知網從高校、機構、個人身上賺得盆滿缽滿,卻吝於向論文作者支付稿費。
榜姐看到知網給出的稿費標準,都笑掉大牙了。這事不能就我一人生氣,必須發出來給大家感受一下——
若博士論文作者授權本刊為非專有使用權,本刊向每篇論文的博士生作者一次性支付價值400元人民幣的「CNKI系列資料庫通用檢索閱讀卡」和100元人民幣的現金稿酬;
碩士論文作者為60元現金稿酬,300元閱讀卡。
要知道,一篇博士論文字數都是以萬計數的,尤其是文史哲論文,動輒十幾萬字,跟一本書差不多。結果知網用100塊錢外加一張400塊錢的閱讀卡就買斷了。而這篇論文在之後產生的收益,則全歸知網所有。
值得一提的是,這張閱讀卡還有使用期限,是會過期的!
就算是把作者稿費壓到了白菜價,知網也依然不滿足,甚至玩起了擅自收錄作者論文不付費的花招。
2021年,中南財經政法大學退休教授趙德馨狀告知網擅自收錄他100多篇論文,他不僅沒有拿到一分錢稿費,而且他下載自己的論文,還需要向知網付費。
趙教授一怒之下將知網告上了法庭,累計獲賠70多萬元。
這件事引發了大眾的關注,事後有媒體去採訪趙教授,詢問在他維權期間知網是否私下找他和解。
趙教授給出了一個非常無奈的回應:「沒有,對方態度很強勢,不願意和解。」
在這種低買高賣的模式下,知網的毛利率非常驚人。2005年至今,他們的毛利達到了50%,最高的時候甚至能夠達到70%以上,堪比茅台。
財報數據顯示,知網2020年主營業務收入為11.68億元,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約為1.93億元,毛利率為53.93%。
2021年上半年,知網的主營業務收入約為4.96億元,歸母凈利潤約為1893萬元,毛利率為51.3%。
玩著借雞生蛋的把戲,知網成功肥了自己的腰包。
這多少與知網成立的初衷背道而馳了——1999年,清華大學物理系骨幹教師王明亮看到學生因資料收集而苦惱,於是萌生出創辦一個學術電子信息庫的念頭,知網應運而生。
知網由清華大學、清華同方發起,並由同方股份100%持股,自一成立就得到包括教育部、中宣部、科技部等多個部門的支持。隨後,以清華大學為首的高校紛紛加入,將學術論文的資源拱手相讓,奠定了知網的王者地位。
只是,在暴利面前,知網到底還是忘了初衷,原本為學生收集資料創立的中國知網,最後卻想著法兒地掏空高校、學生、科研人的錢。
此番知網涉嫌壟斷被關注,榜姐只希望暴風雨來得更猛烈一些。
畢竟,天下人苦知網久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