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季,第59年威尼 斯雙年展再次讓 威尼 斯成為世界焦點之一。在藝術雙年展之外,HOMOFABER的活動報道甚至超過了雙年展。這個以手工藝為主題的活動由米開朗基羅基金會(Michelangelo Foundation)發起,旨在支持來自世界各地的才華橫溢的工匠們,今年已經是第二屆。
《下一個歐洲》展覽現場
「Homo faber」出自拉丁語,原意是「造物的人」。從文藝復興時期起被用於表達人類無限的創造力,今年的HOMO FABER,也試著藉助這些手工藝,邀請人們暫時「斷電」並打開感官,與人的最原初與純粹的創作力和周遭環境建立聯繫,感受工藝背後的時間、想像力、熱情與愛,親歷讓·布蘭查特所說的那種超越時空局限的、讓人窒息的美。
《下一個歐洲》展覽現場
HOMO FABER今年的主題是「來自歐洲與日本的鮮活寶藏」(Living Treasures of Europe andJapan),由義大利策展人讓·布蘭查特(JeanBlanchaert)、義大利建築師斯特凡諾·博埃里(Stefano Boeri Architetti)、日本設計師深澤直人(Naoto Fukasawa)、美國劇場導演和視覺藝術家羅伯特·威爾遜(Robert Wilson)、英國倫敦時尚策展人朱迪斯·克拉克(Judith Clark)、德國設計師塞巴斯蒂安·赫克納(Sebastian Herkner)等多個行業的活躍專家組成策展團隊,重點聚焦日本的手工藝傳統和這一傳統對於歐洲手工藝的影響。
里克·格納和約翰妮·揚克「多元背景」的土壤
第二屆HOMO FABER在威尼斯的聖喬治·馬焦雷島進行。整個活動由15個展覽組成,包括超過850件作品,有來自4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400多名工匠和設計師參與其中。他們在這裡展示110種不同的手工藝及產生的作品。觀眾可以欣賞成品,觀看大師級工匠們的現場展示,也可以參加工作坊,體驗手工藝的過程。
《和平與黑暗中等待》展覽現場
讓·布蘭查特和建築師斯特凡諾·博埃里共同策劃了展覽《下一個歐洲》。這一展覽聚焦歐洲的工藝大師。他們來自歐洲不同地區,用代代相傳的工藝來創作。展覽的核心主題是「如何打造一個更具人性的未來」。「在今天這個完全機械化、徹底被網絡統治的時代,能夠用雙手創造某種美觀而實用的物件很重要,讓我們和我們的根源保持聯繫。」布蘭查特說:「當我們購買手工製品時,我們不僅會接觸到創作者們的個人歷史,還會接觸到他們的家鄉,即集體的文化遺產。這就像你描述一種葡萄酒或某款奶酪的生產地,或者當你說話時,你會帶有某種口音。」
《和平與黑暗中等待》展覽現場
《下一個歐洲》參展者之一是生活在丹麥博爾霍爾姆島的玻璃和陶瓷藝術家二人組裡克·格納(Rick Gerner)和約翰妮·揚克(and JohanneJahncke)。同樣是玻璃工藝師出身的揚克和格納都對地質學很感興趣,他們善於從美學的角度觀察土壤。過去幾年,他們去義大利、日本等地考察和收集土壤,逐漸擴大自己的「土壤顏色收藏庫」。製作玻璃時,他們在玻璃配方里添加從不同地點採集的土壤,發現最終成品的質感和顏色會不一樣。他們的瓷釉作品由土壤和水製成,土壤在他們的作品裡扮演重要角色。「多元背景」的土壤就像無法預知的染料,將各種顏色和紋理投射到瓷釉表面。他們的作品讓人想到大自然中地質的多樣性。這次展覽,他們現場展示了如何用土壤製作釉料。「以北歐的自然環境為基礎,我們希望創造一個連貫、可識別的敘事,讓人們切實體驗到一種紮根某地的歸屬感。」專注研究土壤的二人組說:「我們的目標是實實在在地利用我們腳下的東西和我們作為工匠所依賴的東西去創作。」
《十二石花園》展覽現場
美國標誌性視覺藝術家羅伯特·威爾遜策劃的展覽《和平與黑暗中等待》將重點放在戲劇界的工藝。1970 年,羅伯特·威爾遜第一次去日本,這次訪問改變了他的生活與創作。在日本,他遇到的戲劇界明星和體驗到的歌舞伎和能劇,都肯定了他一直在做的事情,尤其是營造身臨其境的體驗。1993年,在為巴黎歌劇院製作的戲劇《蝴蝶夫人》里,威爾遜借鑑了日本戲劇傳統的元素。三十年後,在威尼斯,他利用這部作品的元素,彙集了一批受日本文化啟發的當代義大利大師級工匠,將過去是甘迪尼游泳池的礫石庭院轉化成了一個戲劇性的舞台,燈光、聲音和視覺效果仍處處可見威爾遜的標誌性語言。這個展覽邀請觀眾進入一個充滿視覺體驗和手工藝的懸浮空間,日本劇院的工藝被立體呈現。進入時,觀者會穿過一條黑暗通道,通道里播放著日本著名編舞家鈴木花柳(Suzushi Hanayagi)的視頻片段。鈴木曾與威爾遜合作《蝴蝶夫人》的編舞。現90多歲的鈴木患有阿爾茨海默氏症,她的面部、腿與手的具有催眠效果的緩慢動作被威爾遜記錄成影像,成為展覽的「導引」。進入主展廳,一個豐富的視覺世界湧向觀眾:電影服裝設計師弗里達·帕瑪強尼(Frida Parmeggiani)的全黑服裝、黑田泰三(Taizo Kuroda)的極簡主義陶瓷、威爾遜的水墨畫、他和達里奧·費里(Dario Felli)結合威尼斯的聲音製作的怪異背景音和日本工匠製作的道具,共同組成《和平與黑暗中等待》,整場「等待」讓人無處可躲,人們在此體驗到大師級工匠對戲劇世界的重要性。
《十二石花園》展覽現場
深澤直人和MOA美術館和箱根美術館(M OAMuseum of Art and Hakone Museum of Art)館長內田德吾(Tokugo Uchida)共同策劃的展覽《十二石花園》則聚焦日本傳統手工藝,將12位日本國寶級工匠的作品和故事帶到威尼斯。一件和服、一把漆面豎琴、一個竹花籃、兩個日本傳統娃娃和一些由不同工藝製成的容器,在宏偉的帕拉第奧餐廳里十二塊切成石頭狀的陳列台上展出,整個展廳簡單而虔誠,四面展牆上的短片帶人深入雖然外觀樸素但蘊含了傑出工藝的作品,了解大師的工作過程。
《奇蹟工作室》展覽現場
與《十二石花園》呼應的攝影展《奇蹟工作室》同樣聚焦這些工匠。日本攝影師川內凜子(RinkoKawauchi)是這個展覽的策展人和創作者。她的攝影作品將參觀者帶到12位日本國寶級工匠的工作室。通過這些攝影,人們近距離體驗到這些匠人對所從事手藝的熱情與專注。被日本官方指定為「活著的文化財產」(Japanese National LivingTreasure)的這些匠人大多頭髮斑白,他們是日本最傑出的和服匠、陶藝家、染織師、織布工、木工和娃娃工,他們的整個生命與所投身的工藝交融。竹藝工匠師藤沼(Noboru Fujinuma)是其中一位主角,凜子的鏡頭裡,他在林中創作挑選合適的竹子,在工作室將細竹棒編織成花籃或其他物件,神情始終專注。藤沼原本在攝影公司工作,接觸竹子工藝後,他決定辭職全心投入竹藝,師從竹藝大師八木澤敬三(Yagisawa Keizo)。藤沼認為創作意味著表達原創想法,並選擇合適的媒介為載體。工匠應該和他們的原材料保持聯結,允許他們在作品裡展現個性。創作不僅包括一件作品的物理生產,也包括工匠的作品通過其無形的細節與觀者交談的能力。(編輯:九月)
文 Article / 張夢卿 Somer Zhang
圖 Pictures / HOMO FABER 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