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貴州省貴陽市中級人民法院的一紙判決再次觸動了社會的敏感神經,微博詞條#余華英重審一審死刑#的閱讀量高達2.6億。惡行昭彰的余華英,這個多次拐賣兒童,給無數家庭造成巨大災難的罪犯最終被依法判處死刑。這一判決無疑是對她個人罪行的終極審判,是對受害者及其家庭遲到的正義,也是對社會公序良俗的堅定捍衛。余華英被判死刑,雖標誌著這一具體個案的終結,卻不是我國打擊拐賣兒童犯罪征途中的休止符,而是一個更為深遠鬥爭的起點。判決也給人販子是否應該判死刑的長期爭論畫上了句號。
拐賣兒童這一觸及人性底線的罪行,長久以來如同一塊難以癒合的傷疤,深深烙印在社會的肌體上。它不僅僅是對無辜生命的殘忍剝奪,更是對社會倫理道德的公然挑戰。在網上流傳的各種視頻監控中我們看到,有的孩子剛離開父母視線一分鐘,幾個開車的人販子抓起孩子開車就跑,分工明確,這些視頻讓人看著真揪心!毫無人性的人販子為謀取利益,施以各種手段拐賣兒童,讓多少家庭支離破碎。
余華英們的惡行不僅是對法律的蔑視,更是對人性底線的踐踏。那些無辜的孩子本應在父母懷抱中享受童年的快樂,卻因人販子的貪婪與殘忍,被推向了深淵。審判時,我們從余華英的眼神中看到狡詐、怨毒、冷酷、陰鷙、恐懼,唯獨沒有一絲的悔意。法庭上,她竭力處處為自己辯護,與家屬爭吵,余華英身上透出那股人性的幽暗讓人不寒而慄。
余華英案也讓我們再次看到了拐賣兒童犯罪背後的複雜性和殘酷性,不僅僅有個體行為,更有由多方利益交織而成的罪惡網絡,威脅著每一個家庭。人販子躲在暗處,給全社會帶來巨大的不安全感。打拐鬥爭面臨的艱巨性超乎想像,絕非一蹴而就,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政府、警方、社會組織、媒體以及每一個公民,都是這場鬥爭中的重要一環。需要從家庭教育到學校教育,從社會監管到法律制度,提高公眾對兒童保護的意識,構建全方位、多層次的兒童保護體系,共同提高公眾對兒童保護的意識,而法律制度的進一步完善,為打拐鬥爭提供堅實的法律保障。
死刑的懲罰不僅僅是對余華英個人罪行的嚴厲制裁,也是對其他犯罪分子的強烈警示。希望這一判決成為推動社會進步、加強兒童保護的契機。判決也給社會傳遞了一個強烈的信號——任何侵犯兒童權益的行為,都將受到法律最嚴厲的懲戒。
余華英被判死刑,表明法律對犯罪分子絕不寬恕的態度,使正義得以伸張,受害家庭得到告慰。死刑是個案終點,但不是打拐終點,它應成為我們反思過去、警醒現在、展望未來的契機。讓全社會共同努力,對人販子形成人人喊打的局面,讓其無處遁形。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e1f1a89c617901ef77e85a09845ac0f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