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俄烏局勢持續膠著。
俄羅斯國防部公布最新戰況稱,俄軍繼續在南頓涅茨克和扎波羅熱方向開展進攻行動,並對烏格列達爾地區的烏軍坦克旅實施打擊。另外,俄軍還在庫皮揚斯克、紅利曼和頓涅茨克等方向打擊烏軍人員。
烏克蘭軍方則表示,烏克蘭空軍當天打擊包括俄軍指揮所、彈藥庫等多個俄軍目標。
不過,根據外媒方面透露的消息,俄羅斯軍隊烏克蘭東部似乎有了新的進展。報道稱,俄控頓涅茨克地區負責人丹尼斯·普希林稱,俄軍已經在武赫列達爾站穩了腳跟。
據悉,武赫列達爾是一個煤礦城鎮,自俄烏衝突開始以來,該鎮的廢墟一直是烏克蘭方面的堡壘。
不過,對於俄軍取得進展的消息,基輔方面並未承認,只表示烏軍已經擊退了俄方對布拉霍達特內和武赫列達爾的攻擊。
實際上,戰事的核實一直頗有難度,不過從報道的戰鬥地點不難看出,俄羅斯軍隊的確取得了漸進但明顯的進展。
另外,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近日也表示,「形勢非常嚴峻。在頓涅茨克的巴赫穆特、武赫列達爾和其他地區——俄羅斯不斷發動攻擊。」似乎也在印證俄軍取得軍事進展的消息。
不難看出,面對美西方的持續援烏,俄羅斯方面壓力頗大,但越是面臨壓力越要奮起反擊。
近日,俄副外長里亞布科夫在接受採訪時表示,「俄羅斯將用所有現有手段對抗美國欲戰略擊敗我們的路線。」
此外,他還明確指出 ,「美國不僅是整個烏克蘭危機的主要指揮者,也是其主要受益者。美將烏克蘭視為其軍工產品的試驗場。在美國決定向烏克蘭供應坦克的情況下,我們不僅與基輔,而且與其控制者會談都是毫無意義的。」
的確,最近這幾天,西方準備向烏克蘭提供武更多坦克、步戰車和裝甲車的消息越來越多。美國可謂是援烏「領頭羊」,已經提供的M2「布雷德利」步戰車。
其他西方國家也跟隨美國腳步,英國允諾的「挑戰者-2」主戰坦克也可能在近日抵達;除此之外,法國在準備提供輪式突擊炮後,近日也表示,準備提供「勒克萊爾」主戰坦克。
另一個主要歐洲國家德國,近日也在外界壓力下,在提供「豹2」主戰坦克的問題上鬆口。
面對美西方的重重施壓,俄羅斯也似乎沒有後路可退 ,正如俄外長拉夫羅夫所說,「我們從未拒絕與歐洲夥伴進行平等對話,也未曾拒絕尋找解決安全問題的辦法。我們沒有失去希望,遲早會看到歐洲出現能夠基於本國國家利益,而非企圖取悅『海外』之人的政治力量。」
的確,美國在俄烏衝突當中扮演了不光鮮的角色,一直在經濟、軍事等各方面為烏克蘭提供支持,不斷幹著「遞刀拱火」的勾當,讓俄烏衝突持續下去,逼得歐洲各國無法回頭,剩下自己「獨自美麗」。
最可悲的還是烏克蘭,明眼人都可以看出,美國僅僅將烏克蘭當作打擊俄羅斯的「棋子」,正在藉助俄烏衝突對俄發起「代理人戰爭」。如果烏克蘭仍舊執迷不悟,最終只會淪為戰爭的「犧牲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