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日上午,習近平總書記在江蘇省鹽城市參觀新四軍紀念館時強調,新四軍的歷史充分說明,民心向背決定著歷史的選擇,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這告誡我們,任何時候都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用心用情用力守好「人民」這座「江山」,把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不斷推向前進。
一、黨的百餘年歷史就是一部與人民心連心、同呼吸、共命運的歷史
「我們黨來自於人民,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興。」我們黨一經誕生,就把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確立為自己的初心使命,在任何時候都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無論面臨多大挑戰和壓力,無論付出多大犧牲和代價,這一點都始終不渝、毫不動搖。
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我們黨始終高度重視群眾工作,黨的二大強調「黨的一切運動都必須深入到廣大的群眾裡面去」,黨的七大把「和人民群眾緊密地聯繫在一起的作風」確立為黨的三大優良作風之一。正是因為我們黨始終重視啟發群眾、放手發動群眾,才得到群眾的信任、擁護和支持,帶領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建立了人民當家作主的新中國。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我們黨始終站穩人民立場,領導人民完成社會主義革命,消滅一切剝削制度,實現了中華民族有史以來最為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實現了一窮二白、人口眾多的東方大國大步邁進社會主義社會的偉大飛躍。在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我們黨作出把黨和國家工作中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改革一切束縛先進生產力和群眾創造力的體制機制,實現了人民生活從溫飽不足到總體小康、奔向全面小康的歷史性跨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們黨統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建小康、戰貧困、促改革、抗疫情、治污染、化風險,戰勝一系列重大風險挑戰,解決了許多長期想解決而沒有解決的難題,辦成了許多過去想辦而沒有辦成的大事,推動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
事實雄辯地證明,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我們黨領導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人民是我們黨執政的最大底氣,是黨和國家最深厚的根基。只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就一定能夠不斷創造出更多令人刮目相看的人間奇蹟。
這是廣東鶴港高速高欄港樞紐(2023年12月8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劉大偉 攝
二、人民性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最鮮明的理論品格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立足新的歷史方位和實踐要求,圍繞「我是誰、為了誰、依靠誰」這個重大執政課題,創造性提出一系列新論斷新觀點新實踐。他要求共產黨人要時刻牢記和回答「為了誰、依靠誰、我是誰」,告誡共產黨人「任何時候都不能忘記為了誰、依靠誰、我是誰」。
《中國共產黨章程》開宗明義指出,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同時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黨章也明確規定,黨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在任何時候都把群眾利益放在第一位,同群眾同甘共苦,保持最密切的聯繫。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上提出「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不斷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是決定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根本力量」等重要論斷。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將「堅持人民至上」作為黨百年奮鬥的寶貴經驗之一寫入了《中共中央關於黨的百年奮鬥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中,要求全黨必須永遠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繫,站穩人民立場,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尊重人民首創精神,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黨的二十大站在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的歷史新起點上,把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作為前進道路上必須牢牢把握的五項重大原則之一,並進行了極大豐富和系統闡述。
馬克思主義是人民的理論,人民性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這一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21世紀馬克思主義的鮮明特徵,貫穿於習近平總書記治國理政的各個方面。在政治領域,強調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用制度體系保障人民當家作主,使社會主義民主成為維護人民根本利益最廣泛、最真實、最管用的民主。在經濟領域,強調推進高質量發展、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進收入分配更合理,朝著共同富裕方向穩步前進。在文化領域,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堅持對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豐富人民的精神世界,增強人民的精神力量。在社會領域,強調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緊緊抓住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營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在生態文明領域,強調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良好生態環境是最好的民生福祉,實行最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為人民提供優質生態產品。在黨建領域,強調領導人民進行偉大的社會革命和自我革命的統一,始終保持黨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繫,把黨建設成為始終走在時代前列、人民衷心擁護、勇於自我革命、經得起各種風浪考驗、朝氣蓬勃的馬克思主義執政黨。
這是遼寧大連莊河海上風電項目(2023年9月13日攝)。新華社記者 楊青 攝
三、把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落實到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偉大實踐中
中國共產黨之所以能夠發展壯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之所以能夠不斷前進,正是因為依靠了人民。中國共產黨之所以能夠得到人民擁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之所以能夠得到人民支持,也正是因為造福了人民。當前,我們正在意氣風發向著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邁進。道阻且長,行則將至。前進道路上,無論是風高浪急還是驚濤駭浪,人民永遠是我們最堅實的依託、最強大的底氣,我們要始終與人民風雨同舟、與人民心心相印,想人民之所想,行人民之所囑,不斷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變為現實。
——必須堅持發展為了人民。治國有常,利民為本。為民造福是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本質要求,我們要始終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小康夢、強國夢、中國夢,歸根到底是老百姓的『幸福夢』。中國共產黨的一切奮鬥都是為人民謀幸福。」「我們追求的發展是造福人民的發展,我們追求的富裕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新征程上,我們要抓住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堅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深入群眾、深入基層,採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舉措,著力解決好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在更高水平上實現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使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
——必須堅持發展依靠人民。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是真正的英雄。我們黨來自人民、根植人民,人民群眾的支持和擁護是我們勝利前進的不竭力量源泉。新征程上,我們要充分尊重人民群眾的首創精神,努力挖掘蘊藏在人民群眾中的智慧和創造力,把人民群眾當先生來尊重、去請教,虛心向人民群眾求教問策,把政治智慧的增長、執政本領的增強、領導藝術的提高深深紮根於人民群眾的實踐沃土中,不斷從人民群眾中汲取營養和力量;要下移工作重心,「零距離」傾聽民聲、「零障礙」了解民情,健全體現民意的決策機制,把群眾參與作為重大決策的必要程序,使各項決策更加符合科學發展觀的要求、更加貼近人民群眾的需求;要相信人民群眾的智慧,在人民群眾面前甘當學生,虛心向人民群眾學習,把廣大人民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充分激發起來,真正做到問政於民、問需於民、問計於民。
——必須堅持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共享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共享理念,實質就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體現的是逐步實現共同富裕的要求,使全體人民在共建共享發展中有更多獲得感,朝著共同富裕方向穩步前進。新征程上,我們要深入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區域重大戰略、鄉村振興戰略,不斷縮小城鄉區域發展和收入差距,提高發展的平衡性、協調性、包容性。推動高質量發展、做好做大「蛋糕」的同時,進一步分好「蛋糕」,要不斷完善收入分配製度,堅持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構建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協調配套的制度體系,形成人人享有的合理分配格局,縮小收入分配差距,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堅持全民共享、全面共享、共建共享、漸進共享,使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
站立在960多萬平方公里的廣袤土地上,凝聚著14億多中國人民聚合起的磅礴之力,放眼無比廣闊的時代舞台和世界舞台,我們信心滿懷、激情澎湃。不忘初心方能行穩致遠,牢記使命才能開闢未來,讓我們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踔厲奮發、勇毅前行、團結奮鬥,譜寫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篇章,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勝利,創造令世人刮目相看的新的更大奇蹟!
作者:東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