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有人在生命中為你默默負重前行

2022-03-29   人文傳媒網

原標題:總有人在生命中為你默默負重前行

昨天在微博熱搜上看見這樣一條熱搜內容:

「老人離世留下滿屋子整齊柴火」

短短三十幾秒的視頻,讓許多網友們動容,他們紛紛在底下評論:

「淚目,老一代人太勤奮了,我們這一代年輕人要發揚繼承,華夏人的傳統。」

「可能他砍柴的時候就想到要盡力多給以後留下些了。」

「好多柴火碼得好整齊,老人生前肯定也是個熱愛生活的人。」

看到一條高贊評論,是這樣說的:

「養兒一百歲,操心到九十九。」

看見這條評論時,心裡像被什麼東西撞擊了一樣,思緒一下停住,說不出的酸楚。

原來,我們身邊的人,一直在默默地為我們負重前行。

看著畫面中整齊的柴火,心裡不禁勾勒出一個骨瘦如柴的老人的框架,用飽經風霜的手在吃力劈柴,一根根放好。時不時地咳嗽,又拿一條別在褲腰上的破舊毛巾擦汗的畫面。

我想他一定非常辛苦,但是他手頭的動作並沒有停止,仍然在不停地工作著。這應該是他預先想好的。儘自己最後一份力量,為兒女們留下點什麼,與孩子們相識一場,畢竟不能有所虧欠。兢兢業業完成一個長者應盡的職責是他很強烈的信念。

有一句話叫:「人生七十古來稀」,當他看見自己黑白參雜的髮絲,眼角慢慢爬上皺紋的那一刻,對自己的生命,他意識到時間進入了倒計時,他開始為離開的那一天做準備了,他想著:「我一把年紀,還能為孩子們做點什麼?」

於是,出現了滿屋柴火。

這是一堆柴,也是他質樸無暇的愛,是生命倒計時的光芒,是人性閃爍的痕跡。

人的一生當中,無數形形色色的人與我們相逢,除了父母親人之外,能夠永遠保持著真誠愛我們的人,寥寥無幾。

但是人都會有一種慣性思維,習慣了的事情,就會覺得理所應當,最顯而易見的就是對於父母親人的愛,認為這種情感放在自己身上是天經地義,所以稍有不順,就會讓自己產生一種「他們做錯了」的感覺,其實不然。

細細回想,爸媽在我們之前,也是被捧在手心裡的寶貝,當有一天我們出現在父母世界裡的時候,最高的位置悄無聲息地變成我們。

前幾天和媽媽通話,在聊著家常。說著說著就提起姥爺小的時候寵愛媽媽,她說說自己是家裡最小的,一直被寵愛著。

那個年代家裡很窮,媽媽和我講,說每個月都會有一條新的花裙子穿,別人都沒有,因為姥爺很喜歡媽媽。講這些話的時候,感覺她好像重新做回了「小公主」,喜悅溢出螢幕。

突然她話鋒一轉:「學習工作忙嗎?那邊好像下雪了,衣服夠不夠穿?」

我聽得一愣,然後一條條機械地回答著,心裡有點犯嘀咕。

「每次都老生常談,翻來覆去都是這點事,耳朵都起繭子了。」

現在猛然回想,爸媽在沒有我之前,嘴裡常常說是和朋友去哪裡玩,也有可能是在和爸媽聊開心的話題,安心享受著父母的愛。

而現在……

「衣服夠穿嗎?」

「你要注意保暖!」

「我今晚吃得很好啊,你不用擔心我!」

「哎呀放心好啦,家裡這邊你不用操心,就安心做你的事啊!」

好像他們口中說的,句句是在給我吃定心丸。但,除關心之外的話,幾句是真話呢?

可能很多個夜晚,爸媽因為生活瑣事焦慮的無法入眠,一天的工作量讓他們疲憊的直不起腰,連一口熱乎的飯都懶得吃,只想倒頭大睡。

然而每次,電話到我這邊,傳到的消息都是:「我很好」。

想到這兒,不禁心頭一顫。

爸媽每天都在為我負重前行,他們口中最大的謊言就是。

「我很好。」

天下所有父母的謊言都是這句話,無一例外。

我的父母都是年過半百的人,他們有時會看著鏡子裡的自己,不禁感嘆歲月流逝得太快,與此同時,他們或許也在想,時間真短!要好好努力干幾年,等到有一天自己真的走不動,驕傲的拿出幾張銀行卡,平平淡淡的說:「這是給你的。」

可憐天下父母心,所有的父母在有自己孩子的一刻起,就註定了他們餘下的時間,百分之九十九的精力要放在孩子身上。這就是最真實的父母,分分秒秒為了家,為了孩子,負重前行。

能這樣純粹地愛我們的人,除父母之外,沒人可以。

但往往我們面對父母,更多的是厭煩,嫌棄,這種負能量已經讓自己無法感受到愛,等到有一天他們不在了,習以為常的嘮叨沒有了,手機里再也傳不出父母聲音的時候,我們才真的開始試著反思自己:和父母相遇的幾十年中,自己沒有給過父母什麼。我,是不是虧欠父母的太多?

真正恍然大悟的時候,他們已經離開很久了。

是父母的突然離開,喚醒了我們麻痹的心靈,他們打破了習以為常的存在,讓我們清醒。回想一生,父母從不虧欠我們什麼,僅僅是因為愛我們,所以願意委屈自己,大包大攬地接過生活所有瑣事,為我們鋪好了前行的路。

我們卻從來沒有為了父母做過什麼。

東航MU 5735事件讓所有人都為之一振,任何人都沒有想到,那一次的告別竟是一生。在悲痛的同時,我們要做的是珍惜身邊的人,尤其是被我們忽視的「默默負重前行的英雄」,一生平凡又偉大的人。

每個人的生命中,都會有這樣的英雄,將一生的精力無私獻給我們,請我們要時時停下腳步,把對陌生人的炙熱分給他們一點。真正分別的時候,遺憾和自責或許沒那麼強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