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中的教育家精神
本期「我心中的教育家精神」微視頻,特別邀請北京師範大學資深教授顧明遠分享學習體會與教育感悟。
已關注
關注
重播分享贊
關閉
觀看更多
更多
正在加載
正在加載
退出全屏
視頻加載失敗,請刷新頁面再試
刷新
視頻詳情
顧明遠,北京師範大學資深教授、國家教育諮詢委員會委員。1991年,被評為「全國優秀教師」;1999年,被北京市授予「人民教師」稱號;2014年,獲 「吳玉章終身成就獎」;2018年,獲「北京師範大學四有好老師終身成就獎」;2023年,獲中國教師發展基金會第四屆「教學大師獎」。
顧明遠談教育家精神
o 教師應該培養學生承擔起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任
習近平總書記對教育家精神的闡述,反映了新時代對教師理想信念、人格品質、專業修養、教育態度、教育能力的全面要求。
我體會最深的就是「心有大我、至誠報國」的理想信念。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教育家精神,傳承發揚了中國知識分子和歷代教育家的優秀傳統。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學生是新生力量。教師不光要看到學生的考試成績,更應該考慮到我們培養的學生能否承擔起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任。
o 年輕教師應以教育家精神錘鍊自我,使自己成長
教育家精神不是幾個人的問題,教育家精神應該代表教育工作者的一種精神。我們有1000多萬名教師,不可能每個老師都能成為教育家,但是教育家的精神要在每一個老師身上都能體現出來。特別是我們有一批年輕教師,他們更應該以教育家精神勉勵引領自己,把自己錘鍊為一名優秀教師。
教師職業不同於其他職業,教師最大的成就是看到學生的成長。學生的成長要靠什麼?要靠教師的敬業精神。這種敬業精神就是教育家精神。
o 教師成長需要經歷「五項修煉」:意願、錘鍊、學習、創新、收穫
從普通教師成長為教育家,需要做好「意願、錘鍊、學習、創新、收穫」五項修煉。
第一項修煉是意願。首先要有當教師、當好教師的意願,要熱愛教育事業、熱愛兒童,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教師應當在愛的過程當中,在教育學生的過程當中,逐漸鍛鍊、逐漸成長。
第二是錘鍊。教師在職業生涯中會遇到很多困難,遇到問題時要不斷地反思自己的行為,要通過錘鍊慢慢提高自己的專業水平。
第三是學習。遇到困難和問題怎麼辦?要向老教師學習教育經驗,向書本學習教學方法。遇到問題時去翻翻在校期間學習過的書本,也會領會一些教育真諦。
第四是創新。教師要注重創新,比如觀摩優秀教師的公開課。不是把公開課照搬到自己的課堂,而是要有所領悟和創新。教育是一個日日新、月月新的工作,在陪伴學生成長的過程中,要有創新的思維、能力和方法。
最後是收穫。看到學生成長成才,這是教師最大的收穫。有了收穫也要修煉,不斷學習不斷前進,促進自己更加努力,把教育工作做得更好。
o 我的教育理想是讓每個孩子享受公平有質量的教育
教育工作是沒有終止沒有盡頭的,是要永遠走下去的。我的教育理想是讓每一個人都能享受公平有質量的教育,讓每個人都能健康地成長,不僅僅是身體健康,而且心理也要健康,要擁有健全的人格。希望全社會都要切實尊重教育、尊重教師。
o 優秀教師的責任重大,應該努力把工作做得更好
我國有一批教育家和優秀教師。我認為優秀教師的責任更加重大,我希望他們能夠更好地發揮自身的優勢,努力把教育工作做得更好,為實現教育現代化作出貢獻。同時要深入挖掘優秀教師的經驗,傳播優秀教師的事跡,助力更多教育家和優秀教師的湧現。
總監製:張文斌
總策劃:周飛 陳星
策劃:張國華 張晨 俞水 易鑫 冀曉萍
劉博智
編導:冀曉萍 賈文藝
統籌:俞水
採訪:冀曉萍 賈文藝 陳經宇
攝像:陳經宇 賈文藝
剪輯:陳經宇
包裝:任赫 王榮佳
責任編輯:賈文藝
更多精彩資訊,請點擊下方圖片,下載中國教育報APP、中國教育報好老師APP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