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十點電影原創
苦等近半年,《航拍中國 第四季》收官之作,終於在本月播出。
剛一上線,在全網引發熱烈反響。
總有一些地方,讓人念念不忘。
這次,我們離開地面,衝上雲霄。
以空中俯瞰的宏觀視角, 一覽豐饒寶島的錦繡山河。
台灣島,中國第一大島。
台灣海峽北窄南寬,連接了東海和南海。
澎湖列島位居台灣海峽的中樞,扼亞洲東部的海運要衝,被稱為「東南鎖匙」。
「沒有椰林醉斜陽,只是一片海藍藍」。
「沒有椰林醉斜陽,只是一片海藍藍」。
一首傳唱半個世紀的校園民謠,讓沒來過的人也能輕易描述出這裡的樣子。
最早定居於此的福建人叫它「平湖」,慢慢的才被人稱為澎湖灣。
狹長的島嶼形成了一道天然屏障,外側海浪洶湧,灣內卻水平如鏡。
以前,漁民為了捕魚會用火山岩塊築起石牆,根據潮水漲退的方向設計開口。
如今,「愛心項鍊」成為網紅景點,留住了魚群也留住了遊客。
澎湖列島往東40公里,就是台南市鹿耳門溪。
每年春夏時節,當地民眾都會穿上古代將士的盔甲。
他們盛裝遊行,為的是紀念鄭成功。
300多年前,鄭成功在此登陸,他率領兩萬五千名將士,驅逐荷蘭殖民者收復台灣。
台南的赤崁樓曾為全島的統治中心,是荷蘭殖民時期興建的歐式建築。
台灣收復後,鄭成功將此樓作為最高行政機構駐地。
經過幾代人的修繕,赤崁樓有了中國傳統的紅瓦飛檐,已然是地道的「中國長相」。
更重要的是它讓人們銘記,鄭成功在給荷蘭的勸降書中寫到的那句話——
台灣者,中國之土地也。
任光陰荏苒,但浩氣長存。
台南孔廟是鄭成功收復台灣後建立的第一座孔廟。
從那時起,仁禮孝悌的儒家思想便跟隨先民來到這裡。
每逢春秋兩季,上至花甲老人下到學齡兒童,都會通過祭祀大典來緬懷這位中華民族的「至聖先師」。
在 屏東縣,人們正在把耗時三年打造的王船送往海邊燃燒。
這個由福建沿海人帶來紓解鄉愁的習俗,已經持續了300多年。
人們望著熊熊燃燒的大火,祈求災厄消散喜樂平安。
同樣的空前盛況,也在 台中大甲鎮瀾宮上演。
每年農曆三月,幾百萬人相聚於此,給媽祖,這位一千歲的中國海神慶生。
繞島祈福持續九天八夜,巡遊隊伍綿延數公里。
媽祖是兩岸同胞共同信仰的海上守護神,也是兩岸重要的文化遺產與情感紐帶,
海峽兩岸歌頌著同樣的英雄、尊敬著同樣的老師、供奉著同樣的海神、慶祝著同樣的節日……
這一切的一切,不僅僅是背井離鄉的人們寄託鄉愁、祈福許願的美好象徵,更見證著海峽之間的血脈親情。
除了這些體現兩岸同根共祖的文化傳統外,《航拍中國 台灣篇》還展現了絕美震撼的自然風景。
人文維度與自然維度,雙元結合有機統一,共同完成了台灣獨特風貌的敘事。
中央山脈,縱貫台灣島最長的一條山脈,主峰海拔3825米。
從山腳至山巔,都長著豐潤高大的玉山圓柏 。
一萬五千年前,還沒有被海水淹沒的台灣海峽就像露出水面的淺灘,連接著大陸與東南沿海的島嶼。
最初的種子就在那時翻山越嶺遠道而來,在台灣扎了根。
後來海水淹沒陸地,台灣成了島嶼,大陸成了每日眺望的故鄉……
阿里山蘊藏著豐富的森林資源。
但如今矗立在阿里山的林木,大多不超過70歲。
日據時期,阿里山整片原始森林被砍伐殆盡。直至1945年,持續30年的伐木毀林才終於停止。
現在,人們每年都在適量補種樹苗,期待森林枝繁葉茂。
台灣島地處全球地震活動最頻繁的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
地基鬆軟加上颱風頻繁,在這裡很難看到摩天大樓。
而在台灣島人口最密集的台北, 台北101大樓卻成為當地地標。
在大樓的87到92樓的六層樓間,安放了一個重達660噸的阻尼器。
可以吸收7級地震和17級以上颱風的強烈震盪。
讓這個冒險的例外成為可能。
就在101大樓旁邊,寸土寸金的台北市中心,卻有一片水泥平房。
1948年11月底,山東青島聯勤第44兵工廠的員工帶著家屬匆匆而來。
最多時,全島遍布879座這樣的眷村。
本以為是臨時暫居,不料一過就是40年。
這些故事,在台劇《一把青》和紀錄片《偉忠媽媽的眷村》里都有展現。
1988年,眷村人才第一次回到大陸返鄉探親。
現在,眷村榕樹下思鄉的人不但可以隨時回家看看,兩岸之間往來旅遊、求學、經商的人也越來越多。
海峽兩岸,一衣帶水,血脈相連,永不分割。
從高空看去,金門島孤懸海上。
它距離大陸不到10公里,而離台灣島超過了200公里。
過去這裡缺水,嚴重影響了居民的基本生活。
2018年,一條海底管道從福建晉江的海岸邊,橫跨海峽,直接向金門供水,終於徹底解決了金門島上10多萬居民的飲水難題。
海峽兩岸同氣連枝,息息相關休戚與共。
同是一家人,共飲一江水,大陸和台灣的距離從來就是這麼近。
《航拍中國 台灣篇》50分鐘的空中之旅,絕美震撼的寶島風光是明線,而兩岸的思念則是從始至終壓抑不住的暗線。
本片上線後,在海內外引起強烈反響。
整部作品,傳統與新意並存,選址全面,詳略得當。
既涵蓋了日月潭、清水斷崖這種人們耳熟能詳的台灣地標性風景,又別出心裁地展現了九份、龍山寺、月世界、石梯坪等稍顯陌生的景致。
東西南北四大海岸、島內幾大山脈、核心城市、離島,統統囊獲。
從地理區位、地貌特徵等維度較為全面地勾勒了台灣的風貌。
最後以金門收尾,更是堪稱精妙絕倫。
本文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金門島雖小,但它的視野開闊。
它可以久久凝視眼前的大陸,回眸看見淺淺的海峽,還時常遠眺寶島台灣。
它的眼神里有光,因為舉目皆是同一個中國。
金門島雖小,但它的視野開闊。
它可以久久凝視眼前的大陸,回眸看見淺淺的海峽,還時常遠眺寶島台灣。
它的眼神里有光,因為舉目皆是同一個中國。
這段話里蘊含的感情,想必能喚起每一位愛國同胞的深深共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