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賽回顧 | 氫能企業的產業實踐與價值思考

2023-06-16     i黑馬

原標題:大賽回顧 | 氫能企業的產業實踐與價值思考

在「雙碳」戰略的驅動下,中國氫能產業發展駛入「快車道」。

去年7月,來自全國各地的100家氫能企業集結,共同參與國內首個全領域氫能創業大賽,展示創新型成果和突破性進展,經過報名、審核、參賽、評審,政產學形成合力,有這樣一批企業脫穎而出。

隨著2023氫能專精特新創業大賽的報名截止日漸臨近,讓我們一起回顧他們的產業實踐和價值思考,感受氫能創新領域的無限潛力和創新動力,共同期待本屆大賽的精彩角逐,探尋氫能產業的未來之路。

提供安全可靠高效的氫能核心裝備

中鼎恆盛氣體設備(蕪湖)有限公司董事會秘書 粟巍

我們整個的發展未來聚焦在三個方面。第一個方面,現在看到的站用氫更多用的是45兆帕的壓縮機給30兆帕的商用車來加氫,未來在更高兆帕90兆帕的壓縮機給70兆帕的汽車來進行加氫,這是第一個往更高的壓力值上做。

第二個,我們現在膜片使用壽命跟海外的品牌基本上能保持一致,我們現在已經達到了5000到8000小時的膜片使用壽命。

第三降本增效,我們現在在材料極這個板塊,我們現在用的像我們的閥門還是用的國外品牌,我們在部分管件上,逐步在材料級上提高我們自己的研發能力,然後提高我們在產品端的更多的性價比上的優勢。

電解水制綠氫核心裝備產業化

成都英格利科技有限公司聯合創始人 黃勇博

英格利將來在電源上的發展方向,首先我們是要以響應客戶為中心,第一個就是目前從槽子的量級來講,各家都是在往大功率或者大量級上做,目前國內比較成熟的方案是1000方,我們是已經做到了4000方的匹配,那麼在電源這一塊,就目前的技術基礎,我們是站在賽道的前面在等著後面的夥伴,對於我們未來的發展,我們想在更高的效率上去做突破,雖然我們的效率已經能夠做到98%,我想還是有一定的空間,可以去再挖一挖潛力。

燃料電池以及核心零部件的引領者

未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融資總監 楊欣然

在我們這個行業里,它的關鍵技術點很多,而且行業壁壘是比較高的,這是我們商業化的進程,可以看到我們在諸多領域都有了非常強的應用。

從2019年到現在,目前核心的主要收入都是以商用車為主,主要的原因我們認為這也是中國市場的一個好處,一個是市場比較大;第二個 ,其實氫燃料系統是更適合於大功率拉載的應用場景,包括像物流重卡,這是更適合於氫燃料電池的,所以我們率先在商用車領域去做了布局,同時在研發領域這一端,我們也有在商用車的燃電系統,包括儲氫系統的開發,預計在明年左右,會有實際的產品能夠在市場上去公布。

燃料電池的高壓系統部件

深圳市福瑞電氣有限公司聯合創始人 宣路

我們從市場前景來看,燃料電池領域還處於一個相對初級的階段。目前全國的一年的銷量才幾千台,所以說未來幾年,在實現年銷量10萬之前,可能還是一個小規模的市場,從電動汽車的發展歷史來看,超過了10萬台之後,可能會有一個快速的增長。

我們從市場競爭格局來看,我們應該保持在40%以上。有一個第三方官方數據,我們去年DCDC是43%。另外它有一個結論,就是說從2018年,行業內有十幾家做DCDC企業,到現在幾乎就被兩家壟斷了,所以說福瑞電氣在DCDC領域,我們完成了第一輪洗牌。

氫燃料電池的研發和產業化

中汽創智科技有限公司新能動力首席技術官 王英

中汽創智面對著行業使命從示範運營走向產業化,我們決定從1+2兩條路線去出發。一就是從仿真、數據、實驗出發。二是材料端我們聯合進行開發,結構端和生產端,利用車端的大規模製造和系統集成的優勢去解決水氣電的結構問題,從而在大規模生產上提高節拍和一致性。

那麼在核心競爭力方面,我們先聚焦車端的應用,大家都知道車端其實乘用車,因為購買成本加使用成本,目前是很難推行,所以我們先長里程的重卡先行,那麼通過規模化的生產把核心技術材料端,比如說催化劑膜,還有碳質掌握在我們國產化的手裡。

中國的液驅先鋒

北京海德利森科技有限公司聯合創始人 聶連升

我們北京海德利森科技有限公司主營高壓流體裝備有近20年的歷史。從我們在確定液作為我們公司加氫站的戰略那一天起,我們就一直在液驅的壓縮機領域的研發一直在進行投入。大概在三年中,我們對於液體壓縮機的改進基本上已經改進了差不多四代。已經發展到現在,活塞環基本4000小時以上,氣閥已經1萬小時以上。所以我相信,隨著我們研發中的投入,我們的技術優勢一定會一直保持,我們也不怕競爭。特別是這兩年,我發現國內做液驅越來越多,這也證明我們當初的賽道,是非常正確的。所以我們希望在這種競爭中,能夠更好地去發揮我們的先發優勢。

高性能國產自主燃料電池研發和產業化

上海驥翀氫能科技有限公司市場管理部總監 付宇飛

我們創業的初心,是因為當時市場上產業快速發展,對於電堆有著旺盛的需求,但市場卻長期被高價的,供貨周期長的進口產品所把持著,所以我們立志於開發一款,好的國產電堆產品,打破進口產品的壟斷。

目前我們是立足於燃料電池的核心裝備,向下游的整車廠和系統集成商,提供高性能的產品和解決方案。在上遊方面,我們整合了燃料電池金屬板產業鏈,在雷射焊接和表面塗層這兩個工序方面,我們掌握了完整的自主智慧財產權的裝備以及生產工藝。

燃料電池和電解水催化劑的國產化替代

上海濟平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戰略官 徐敏

我們所有的客戶都是長期使用的海外產品,那麼在整個驗證周期,從短的可能要一年,長的可能要一年半到兩年。而在這個過程當中,包括提供每一個產品,可能全年50個批次的驗證,還有一些客戶會分幾個階段,來購買我們的產品去進行品控的測試,甚至到最終還需要我們提供早期的上車電堆實車的測試,從各個環節來保證性能、耐久和一致性能夠達到客戶的需要,所以可以說我們這三年的產品也是通過一次次的疊代和一次次跟下遊客戶的磨合而來的,最終能夠呈現在車上的產品,應該說可以跟進口的產品,至少能夠達到同樣的效果。

讓綠電制氫更高效

陽光氫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 彭超才

我們陽光電源主張的是綠電制綠氫,離網制氫也是我們的使命。氫的用途我們比較關注的是有兩點,一個是氫合成氨,因為氨的用途比較廣泛,這是我們比較看好的一點。第二,因為我們陽光電源,畢竟是一個電力企業發電企業,所以我們也非常看好氫發電。

我們公司在2020年建了一個制氫以及氫儲能發電的系統實證平台,打通了從離網制氫到氫儲能到發電的能量循環,最終實現了電能的回收,我們認為氫儲能將來是一個潛力無限的項目,因為我們現在對於氫將來的潛力,我們也分析了這是非常大的一塊市場。

基於高容量鎂合金固態儲運技術的商業化應用

上海氫楓能源技術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宣鋒

固態儲運氫主要的優勢實際上,是在解決儲運成本高的問題。我們現在這種固態儲運的技術,一輛49噸車的儲運量能達到1000公斤,它的運輸成本在同等距離下,它的運輸成本就大大降低了,而且這種固態儲運技術,是常溫常壓下的運輸,安全性大大的提升了。

立即掃碼,報名2023氫能創業大賽

- THE END -

文章來源於氫能專精特新創業大賽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e088e7b907d4744afaca80f05a2656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