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凱歌國慶檔成績:看起來熱火朝天,實則喜憂參半,口碑一般票房慘澹

2023-10-21     李洪伙

原標題:陳凱歌國慶檔成績:看起來熱火朝天,實則喜憂參半,口碑一般票房慘澹

對於電影人來說,每年最重要的檔期除了過年時候的賀歲檔,應該就是十月份的國慶假期了,很多導演都會為了這兩個時期精心準備,獻上自己的作品,期待獲得市場的認可。

如果在放假期間去電影院的話,就會發現,國慶期間的電影院絕對稱得上「大牌雲集」。可如今十月也已過了大半,今年的電影市場卻一直反響平平,似乎沒有什麼水花。

陳凱歌成績慘澹?

張藝謀的《堅如磐石》、陳凱歌的《志願軍之雄兵出擊》以及備受期待的《前任攻略4》。這些大導演為了爭搶國慶票房都來勢洶洶,可成績卻似乎不盡人意。

好在張藝謀還是證明了自己的實力,這些年來他逐漸轉變風格,從之前堅持文藝片,到現在幾乎每年一部商業片,今年又將目光轉向了犯罪電影。

在《堅如磐石》中更是邀請了張國立、于和偉、雷佳音等實力派演員助陣,與周冬雨的再度合作也為這部電影賺足了噱頭。優秀的導演和演員,使得這部電影在這次的國慶「大戰」中依然穩紮穩打,票房始終居高不下。

有人歡喜有人憂,同樣是第五代導演的代表人物,陳凱歌這次的成績就不那麼理想了。他的野心之作《志願軍》可以說是在整個國慶檔最讓人惋惜的作品了。

雖然在假期期間票房位居前三,但是拿票房收入與他的投資來對比的話,差距實在太過懸殊。這部電影相比起同期競品,應該是最適合國慶期間觀看的,同樣是他執導的《長津湖》,在兩年前的國慶檔幾乎是收穫了現象級的成績。

同樣的配方,兩年之後卻成績慘澹,這對於陳凱歌來說,恐怕並不好接受,他對於《志願軍》系列可謂是傾盡了心血,甚至試圖打造三部曲,然而第一部就出師不利,對於主創團隊來說,確實是不小的打擊。

其實單從作品來說,這部電影是非常有看點的,雖然也是講述的這兩年熱門的抗美援朝的故事,但是他除了描寫志願軍戰士們英勇作戰之外,還創新的將視角移向了外交舞台,講述了在那段艱難歲月里,我國外交人員的風采。

主創人員更不必多說,除了有唐國強、辛柏青、章子怡這些老戲骨之外,還有劉昊然、張子楓這些年輕人非常喜歡的流量明星,再加上夏天憑藉一個客串的角色爆火的魏大勛,這樣的演員陣容不管對於哪個年齡層都是非常有吸引力的。

然而,這麼好的團隊和作品,聚在一起,卻沒有產生應有的化學反應。

很多網友分析過電影成績不好的原因,認為主要是因為題材過於沉重,的確,越是在這樣舉國歡慶的時刻,我們越不應該忘記歷史。

然而,今年的國慶是和中秋節接在一起的,本是和家人在一起團聚的日子,這個階段觀眾也會想讓心情稍微放鬆一些,看一點相對輕鬆的影片。

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觀眾對這類影片有點看「膩」了,由於種種原因,現在很多導演都會將自己的目光投向主旋律電影,陳凱歌本人就已經拍攝了不止一部,這些年來大家看了太多類似的作品,早已失去了新鮮感。

票房、口碑雙雙失利

除了票房不太理想,這部電影的口碑也崩盤了,作為一部大製作電影,不管是導演、演員還是團隊都是頂級,然而在某網站上評分7.1,這個分數並不算高。

很多人不明白為什麼同樣的題材陳凱歌要拍兩遍,是嘗到了《長津湖》的甜頭想要再次大賺一筆嗎?可這部電影還沒達到《長津湖》的水平。

作品的立意確實很高,但是卻沒有很好的展現出來,僅僅是想要展現那段歷史,卻沒有將種種事件有機的結合在一起。

有的網友直接表示:「看起來就像一部紀錄片,甚至不如紀錄片有趣。」

當然,除了這些有關劇情的爭議之外,還有一個讓很多人無法接受的點就是,陳凱歌的兒子陳飛宇在電影中的表現。

作為陳凱歌的兒子,陳飛宇一出道就擁有旁人難以企及的資源,新人時期就能擔任電視劇的男一號,並且讓一眾老戲骨來給他做配角。

現在也是,年紀輕輕、資歷尚淺,就能在這樣規模的影片中擁有一席之地,這樣的機會可不是誰都有的。

雖然在電影中角色的戲份不是很多,但是在一眾實力派演員中,陳飛宇看起來尤其青澀,每到他的戲份就非常容易讓人出戲。

其實,這已經不是第一次了,在《我和我的祖國》這部獻禮影片中,由陳凱歌負責的單元里,陳飛宇就已經以主角身份出演了。

即使合作的是同齡的劉昊然,陳飛宇的演技也能明顯看不出來和對方不在一個層面上,口齒不清、表情管理也不到位,導致這個單元成為了整部電影中最無聊的一段。

同樣的橋段第二次出現,還要拍成系列,難怪很多網友懷疑陳凱歌是在利用這部電影為自己的兒子鋪路。

作為父親想要幫助自己兒子的事業,這本無可厚非,但是最基本的作為演員的基本功還是要有的。觀眾並不反感星二代到娛樂圈掙錢,反感的是他們沒有實力,空有人脈,隨隨便便一句話就能獲得無數優秀的資源,輕而易舉就能搶走別人辛辛苦苦爭取到的角色,這實在是有失公平。

陳凱歌早已走下神壇

作為中國最優秀的導演之一,觀眾在看陳凱歌導演的電影的時候,總是帶有一種濾鏡,相比起劇情和演員,很多時候甚至是為了一部電影的導演選擇走進電影院。

早期的陳凱歌確實優秀,成為導演之後的處女作《黃土地》,不管是劇情還是整體的氛圍都非常優秀,也成功收穫了金雞獎的最佳攝影獎。

之後的《孩子王》《邊走邊唱》一步步讓他在文藝電影中站穩了腳跟,1993年,《霸王別姬》的出現,更是將他一舉捧上神壇。

這部電影是當之無愧的經典,也是陳凱歌一生中最得意的作品,之後的幾年來,他一直在努力想要超越這座高山,但是始終沒有成功。

可能也正是這個原因,他決定轉變自己的風格。本世紀初,馮小剛的商業電影對市場造成了巨大的衝擊,這些作品可能沒什麼大的內涵,但就是吸引了無數觀眾走進電影院買單。

這樣的現狀也刺激著陳凱歌向商業片轉型,2005年,對於陳凱歌來說絕對是終生難忘的一年,他注入無數心血的《無極》在這一年上映。

作為陳凱歌第一部大製作,這個電影可謂是集齊了各種熱門的元素,從謝霆鋒到張柏芝再到韓國超人氣演員張東健,所有人都能感受到他對市場的熊熊野心,然而最後的結果卻給他沉痛一擊。

電影畫面精美,時空架構也非常高大上,但是根本不知道他在講什麼,雖然在角色設置上挖空了心思,卻遠遠沒有達到他想要的盪氣迴腸的效果,甚至成為了很多人吐槽的素材。

不過,陳凱歌作為經歷過大風大浪的人,這點打擊並不能使他被擊倒,他還是在不斷努力,不斷調整自己的拍攝方向,這些年來,也帶來了不少不錯的作品。

《梅蘭芳》《長津湖》,這些電影票房和口碑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績,可惜,更多的作品並不盡人意。

其實,陳凱歌導演的實力絕對是過硬的,但是《無極》之後確實讓他走下了神壇,讓更多觀眾不再去「神化」一些導演,他們並不是一直都能保持高水準,能成為經典的電影更是可遇不可求,就算是陳凱歌這樣的大導,也並不是一直都能拍出好電影。

不過,作為一個穩定輸出優秀作品的導演,陳凱歌身上確實有很多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那就是面對挫折不氣餒,不斷拼搏,不斷攀登的勇氣和勁頭。

其實這個問題並不是只有陳凱歌有,很多知名的導演都會存在,不過他們勇敢嘗試的精神是很可貴的,希望他們能早日找到更合適的題材,拍出更好的作品。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e073f07db7360ec7809ad6fb816f16b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