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號: 國館( ID: guoguan5000)
每次翻看李子柒的視頻,總能被那些充滿詩情畫意的煙火氣所打動。
一屋兩人,三餐四季,她的家,所見之處,就像是一方世外桃源。
松間釀酒,春水煎茶。
她用唯美的畫面,繪出古典中國美。
而這份唯美的中國式審美,正在被毀掉。
在這個充斥著惡俗的時代。
從清晨眼睛睜開,打開手機的那一剎那,各種惡俗信息就迎面撲來。
鐵鍋燉自己、活吞金魚生吃蛇、表演吃燈泡、一秒喝一瓶白酒、點燃纏在身上的鞭炮亂撥110、直播毀壞超市商品……
簡直就是拿低俗當有趣,拿低素質當幽默。
更讓人無語的是,這種惡俗已侵入到各方面,歌曲、文學、影視。
到處都能看到以丑為美、以假為真、以淺薄為深刻、以愚昧為智慧。
市場上偽文化、偽經典、偽真理實在太多了。
打著要讓「國粹」走出國門的旗號,就讓比基尼與京劇相結合。
身上穿著比基尼、頭上戴著京劇頭飾,然後再搔首弄姿地擺個pose。
圖片來源:搜狐
這就算是中西相結合,打破傳統文化的沉悶之感了。
不少被捧上天的古風歌,也是披著高雅外衣的惡俗。
「來世你渡我,可願?」
看了這樣的告白情話,我特別想單曲循環100遍「天青色等煙雨,而我在等你」。
對惡俗的包容就是為它們提供溫潤的土壤,讓它們能更加肆意地生長。
結果,惡俗越來越多,文化被糟蹋地就越嚴重。
作者趙亞麟講過這樣一件事:
有一次,他要去一趟古鎮。
在出發前,他對古鎮有著這樣一個想像:
「深巷白牆青瓦、小橋流水人家,踩著被細雨打濕的石板路,看著穿鎮而過的小河中悠悠而過的輕舟——這是存在於詩詞、散文中的煙雨江南。」
然而,當真正走進古鎮之後,他才發現一切都想多了。
所謂的古鎮,到處充斥著各種商鋪、旅店和酒吧。
「早已經變成了一個小商品市場,一個酒吧風情街,一個旅遊集散地,一個打著古鎮之名,卻找不到一絲古意的四不像。」
充滿歷史積澱的古鎮,搖身一變成了商業街,正是惡俗入侵的嚴重後果之一。
正因為惡俗無孔不入,不僅讓網絡烏煙瘴氣,就連文物也都難逃一劫。
把各種色彩往佛像上塗,說是在修復千年的佛像,但修出來的東西卻丑得要死。
修復前是慈悲安靜,修復後卻成了農家樂色彩,所謂的美感瞬間已經蕩然無存。
為何惡俗能夠如此囂張,主要原因,還是中國的美盲太多了。
美盲變多,公眾的集體審美力下降,各種惡俗便有了瘋狂生長的沃土。
公眾沒有足夠的審美力去甄別什麼是真正的高雅,什麼是披著高雅外套的惡俗。
姜文曾給周潤發寫過一封信。
「發哥之角,既有曹孟德之雄,又具周公瑾之英,且常自詡諸葛孔明。」
區區30個字,就寫出了新片角色的人格魅力。
難怪網友都說,姜文的信充滿了漢字的優美。
然而,現在這個時代正在丟失這種能力。
中國青年報社曾做了一個調查,發現70.9%的年輕人都已經出現了語言匱乏的現象。
不管什麼搞笑的事情,都只能用「哈哈哈」來表達;
不管什麼特別令人佩服的事情,都只能用「6666」、「牛逼」來表達;
網絡詞彙是張口就來,別人的語法稍微複雜一點就有點搞不懂意思了。
這也難怪,十多年前,大街小巷放的歌都充滿了詩情畫意。
緩緩飄落的楓葉像思念
就像蝴蝶飛不過滄海,沒有誰忍心責怪
而如今,火爆全網的口水歌,離了曲調的歌詞,顯得那般蒼白又無力。
我們一起學貓叫,一起喵喵喵喵喵
你是我的小呀小蘋果,怎麼愛你都不嫌多
你說嘴巴嘟嘟,我嘟嘟嘟嘟嘟
垃圾美學,終究就跟垃圾食品一樣。
用著重油重鹽重糖來刺激味蕾,對人體卻一點好處都沒有。
當社會,開始到處充斥著垃圾美學時,怎麼能奢望年輕人的語言不會匱乏。
畢竟,輸入垃圾,輸出的也必定是垃圾。
也許,你想反駁,這都是很多人的教育程度不高的原因造成的。
然而,真正的惡俗永遠與學歷、受教育程度無關。
很多人都不知道《詩經》中最精彩的部分並非知識分子而寫,全都是一群來自田野的文盲老百姓。
它是人們在桑樹底下唱的歌,然後被知識分子記錄下來,才稱為「詩」。
當年,田間女子看到桑樹黃了,落葉了,她會傷感,覺得自己老了,自然而然唱出:
「桑之落矣,其黃而隕。」
大字不識一個的村婦,卻用自己的真情實感說出了如此流傳千年的話。
高雅與惡俗之間到底有多大的差別?
這種差別不在於兩者經受過怎樣的薰陶與教育,而在於對生活的感知力與審美力。
真正的高雅不是一種玩弄辭藻的矯揉造作,而是生命對一切美好的最原始的嚮往。
情動於中,而形於言,便是如此,沒有那麼多花里胡哨,也不是一定要讀萬卷書才能出口成章。
而如今,中國人的審美力已經急劇下降。
甚至就連辨別身邊假高雅的能力都失去了,任由真惡俗戴著假高雅的面具興風作浪。
在我們擁有抵制偽文化、偽真理、偽高雅的勇氣前,最該有的還是要提高審美力,練出一雙火眼金睛。
否則,當我們被惡俗包圍、淹沒、吞噬的時候,都無從知曉。
點亮 「在看」,願我們都能擁有良好審美,沉澱思想,凈化靈魂。
- End -
國館,用文化溫暖人心,讓好書滋養心靈,以好物點綴生活。每天8點,分享有深度的好文,品味有內涵的好書,遇見精緻有品的美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