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征時寒風呼嘯,歸來時杏雨梨雲。3月26日,宿遷首批4名援鄂醫務人員平安回到宿遷。4月8日零時起,武漢迎來解封的重要歷史時刻。疫情好轉後,更多的宿遷援鄂醫務人員將踏上回家的路。從今日起,宿遷晚報開設「援鄂歸來」系列報道,記錄這段難忘的時光和一個個值得銘記的瞬間。以此致敬抗擊疫情的「逆行者」。
「爸爸,弟弟會走路了!」
支援武漢,家是最堅強的後盾,也是每一位援鄂醫務人員心裡最柔軟的地方。
「爸爸,恭喜你能回來。你看我最近的作業了嗎?字比你走之前的時候好看多了吧!弟弟會走路了,你出去的這段時間,大家都很好!以後祖國再需要你的時候,放心去吧!我們會保護好自己的!」4月7日晚,在宿遷隔離點,宿遷市鍾吾醫院援鄂醫務人員韓韜,又一次打開了9歲兒子寫下的這封家書,內心依舊不能平靜。
韓清宇寫給父親韓韜的第一封家書
韓韜的兒子名叫韓清宇,小名清清,是一名三年級的小學生。「回到宿遷進入隔離點後,我收到了兒子寫來的這封信,瞬間覺得清宇長大了。」韓韜說,不在家的這些天,生活上,兒子幫媽媽一起照顧弟弟,收拾好自己的屋子;學習上,每天主動上網課,按時完成作業,盡最大努力寫好每一個字。
就在韓韜一個字一個字讀完這封家書後,心中湧起了更多思念,也感受到了一份欣慰和力量。夜深人靜的夜晚,他忍不住拿起筆,給兒子寫下了一封回信。
韓清宇
信中,韓韜寫下了埋藏在心底的一份情感。「其實,離開你和剛滿一歲的弟弟去武漢,爸爸也捨不得。很遺憾沒能親眼看到你的進步,沒能親眼看到弟弟邁出人生的『第一步』。但是,爸爸在武漢的49天裡,夜以繼日、廢寢忘食,努力工作。當看到一個個危重病人,被我和同事從死亡線上拉回來,看到一個個生病的孩子治癒出院,露出笑臉,爸爸覺得,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爸爸這樣的心情,你能理解,對吧?」
「在武漢這個與死神戰鬥、與時間賽跑的地方工作,我覺得自己也在不斷成長、不斷感悟。所以,我把這些一一寫在信里,分享給孩子,希望對他的成長有所幫助。」韓韜說。
3條「家訓」,堪稱「教科書」式
在韓韜的這封家書中,堪稱「教科書」式的3條「家訓「,傳遞出了滿滿的正能量。
「學習,是打開困境之門最好的鑰匙。」這是韓韜寫給兒子的第一條「家訓」。韓韜依然記得2月6日,剛到達武漢看到的一切:從前人聲鼎沸的武漢站、熙熙攘攘的街道當時一片沉寂、異常清靜,原來熱鬧非凡的長江航道也成了「孤帆遠影」。韓韜說,他和一起同去支援的同事看到這樣的場景都紅了眼眶,他們決定一定要幫「她」走出困境。
但是,面對病毒,在沒有更多救治經驗的情況下,如何才能幫助病人重獲健康?信中,韓韜告訴兒子:那就是學習,要研究生病的過程、學習新的檢查辦法、快速掌握新的治療手段……正是因為有很多像爸爸一樣努力學習、全力救治的「戰士」,才讓更多的患者痊癒,和家人重聚。
「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韓韜在信中教導兒子:從此刻起,你要夯實基礎,不管數學還是語文,都要盡力把字寫好,要記得仔細檢查,切勿好高騖遠,要腳踏實地一步步培養出良好的學習習慣,因為未來你的路還很長很長,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學習是幫助你打開困境之門最好的鑰匙。
「學會感恩,熱愛祖國。」這是韓韜寫給兒子的第二條「家訓」。韓韜說:「兒子,你現在每天可以吃得飽飽的、穿得暖暖的,再過幾天,就可以回到窗明几淨的教室,和老師同學們一起遨遊在知識的海洋,知道這是為什麼嗎?」在這場疫情里,每一個中國人站立的地方,都是一個「戰場」,每一個平凡的人也都不平凡。
韓韜說,在武漢,在抗擊疫情的一線,他遇到了很多英雄,他告訴兒子要記住他們、感恩他們,並以他們為榜樣,去奮鬥!
「我們更應該感恩祖國,熱愛祖國,熱愛同心協力的每位同胞。」韓韜說,當疫情散去,他要帶兒子去曾經奮鬥過的武漢看櫻花爛漫,他要帶兒子到戰鬥過的武漢濟和醫院,去看望可親可敬的武漢人。
「即將回到校園,你要和全班同學一起變成『防疫小達人』。」這是韓韜寫給兒子的第三條「家訓」。疫情發生後,韓韜的兒子還專門為小朋友們錄製了如何預防病毒的小視頻。告訴大家如何正確洗手、如何正確佩戴口罩,要加強運動,提高身體免疫力……韓韜期望,兒子能夠繼續嚴格執行這個習慣。
韓清宇給父親回信,寫下這封特別的家書
4月7日,當韓清宇收到父親的這封回信後,再次拿起筆,寫了一篇《給韓清宇的信讀後感》,作為一封特別的家書,通過微信,傳給韓韜。
正如韓清宇在這封家書里所說:相信每一位白衣天使都像爸爸一樣,他們見不到妻子、見不到孩子,但是,他們仿佛又看到了妻子和孩子的微笑。14天的隔離期即將過去,這一家人早已張開雙臂,準備迎接這個春天裡最溫暖的擁抱。(記者 楊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