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遠:打造社會治理領域「金字招牌」
紅網時刻新聞12月4日訊(通訊員 何勇輝 駱麗霞 肖益婷)今年來,寧遠縣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浦江經驗」,大力推行領導幹部「五心五訪」工作機制,建立「民呼我為」平台,實現群眾訴求「馬上辦、網上辦、寧遠事寧遠辦」,著力推進源頭治理、系統治理、智慧治理,形成信訪工作閉環,打造出縣域信訪矛盾化解「終點站」,助力縣域社會治理提質升級。
「這裡修路的時候飛塵太大,所以我就在這個平台上面反映了這個問題,但我沒想到的是反映這個問題之後,下午他們就過來調查了這個事,緊接著就安排洒水車洒水,上午2次,中午灑1次,下午又灑2次,這麼安排我們老百姓很滿意,飛塵再也不像以前那麼大了,所以很滿意。」家住寧遠縣水市鎮大界村村民奉泉在「民呼我為」平台上反映S348線路面改造項目,車輛施工飛塵過大,對沿線村民生產生活造成了影響。平台接到信息後,迅速組織相關職能部門和鄉鎮負責人到現場進行了調查走訪取證,召開村民代表座談會,並就揚塵處理與施工方進行溝通交辦,及時化解了一起矛盾。
以智慧寧遠、寧遠縣人民政府網「政民互動」平台為基礎,通過優化集成、改版升級,全面整合「12345」政務服務熱線、縣長信箱、依申請公開、政協雲微建議、紀委微信監督平台、網上信訪、網格巡查、城管分指揮中心等民意反映平台渠道,打造集電話、微信、簡訊、網站於一體的電腦端、移動端民呼我為平台,一個口子收集民意大數據,設立「我要諮詢」「我要投訴」「我要建議」「結果查詢」等點擊欄目,實現渠道全整合、數據全歸集。「今年來,收集各類數據17066條,涉及城市管理、資源環境、市民生活服務、社會治安、社會服務、突發事件等16類事項,涉及群眾生活各方面。」寧遠縣大數據服務中心主任歐陽鋒說道。
「民呼我為」平台構架中,各鄉鎮(街道),縣直有關單位,中央、省、市駐寧各單位均為回應民呼我為事項責任主體。通過網、電、信、訪形式反映的問題經「民呼我為」平台完成判定和存檔,依託平台智能分派功能,轉送至相關責任單位和部門限時解決,形成「受理、匯總、轉送、辦理、反饋、評價、回訪、督辦」全流程閉環模式,並讓群眾在事項辦結後予以評價,實現社情民意全天候傾聽、全閉環處置。「民呼我為平台聚焦群眾『急難愁盼』,構建全縣統一接收、按責轉辦、限時辦結、統一督辦、評價反饋的為民服務機制,今年以來共處置事件17066件。其中,自發自處9197件,交辦7869件,交辦辦結7565件。」寧遠縣委政法委員、三級調研員歐嘯介紹道。
為讓群眾呼聲得到及時回應,寧遠縣還結合「走找想促」活動,堅持以「問題導向」引領「調研方向」,面對「送上門的群眾工作」,探索完善以「熱心接訪聽民聲、細心下訪紓民困、耐心約訪解民憂、愛心走訪惠民生、真心回訪暖民心」為主要內容的「五心五訪」領導幹部下訪接待群眾工作機制,完善「首接規範、首交精準、首辦負責」制度,構建「訪前調查準備+訪中會商研究+訪後限期辦結」的工作閉環,聚焦民生實事、社會治理、高質量發展多領域,推動全縣各級領導幹部直奔基層、直面群眾、直擊矛盾、化解難題,變群眾上訪為領導主動下訪,公開接訪,全力打造縣域信訪矛盾化解「終點站」,擦亮信訪工作品牌。目前,全縣縣處級領導幹部走訪發現問題797個,已辦結654個,化解各類社會矛盾400餘件。
「通過我們開展的『五心五訪』工作和建立『民呼我為』平台,群眾更相信政府,更願意將訴求表達、信訪問題在縣裡解決,逐步形成了信訪總量下降、到國家信訪初件下降、省信訪量下降、重複信訪下降,一次性化解率提升、群眾滿意率提升,『四下降兩提升』的信訪格局。」寧遠縣委書記胡勇剛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