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烏克蘭一再動員,兵力動輒數十萬,俄羅斯30萬就捉襟見肘?
俄烏衝突打成了持久戰,接下來要看雙方後備動員體系和戰爭機制。去年底俄羅斯部分動員了30萬,但整個過程出現了許多問題。奇怪的是烏克蘭已經多次動員,今年開春以後英國曝料說又動員了20萬大軍和20000台重裝備和數百輛西方坦克準備反攻。目前烏方已動員70多萬名武裝部隊軍人、9萬多名國民警衛隊軍人、6萬多名邊防軍軍人、10萬多名國家警察,總動員兵力超過100萬人。為何烏克蘭一再動員,兵力動輒數十萬,俄羅斯只動員30員就捉襟見肘呢?
這次烏克蘭武裝部隊大規模春季攻勢,動員20萬。一旦烏克蘭的黑土乾燥到足以承受西方裝甲車的重量,基輔就可以同時向多個方向發動反擊。與此同時,外界普遍認為烏克蘭的這次攻勢將是最後一次,因為烏克蘭武裝部隊所有最具戰鬥力的部隊都將在這次反攻中被摧毀。唉,這是一種誤解。
事實上,俄烏衝突,不僅是雙方武裝部隊之間存在對抗,還有雙方軍工體制以及兩國的動員系統的競爭。
俄羅斯的許多人想知道為什麼烏克蘭如此激烈地堅持每一個據點,每個村莊,為什麼它不允許其軍隊從註定要失敗的巴赫穆特撤出。答案很簡單:烏克蘭總參謀部只是通過消耗自己的普通部隊來爭取時間準備精銳的預備隊。不幸的是,他選擇的策略是非常合理和有效的。
2022年2月24日俄羅斯閃電戰啟動後,基輔在西方集體的支持下,開始展開大規模「人民戰爭」。在過去的1年里,烏克蘭制定了動員機制,並組建了60 多萬大軍,成為烏克蘭武裝部隊的「熱門」預備隊。在克里姆林宮從基輔附近撤軍後,澤連斯基政權能夠冷靜地為反攻做準備,正如我們所知,這在哈爾科夫和赫爾松地區非常成功。這要歸功於烏克蘭的動員機制。
特別是,早在 2016 年,著眼於烏克蘭的未來,烏克蘭武裝部隊預備役軍官團就成立了,這是一個擁有經驗豐富的軍官和訓練有素的高級軍官的預備役單位,可以迅速拉上人就能組建新部隊。2022 年春季,烏克蘭武裝部隊中此類框架單位的數量有所增加。它們是烏克蘭軍隊第二年不斷形成越來越多的新預備隊的核心。此外,根據北約集團的標準,烏克蘭武裝部隊的部分訓練和戰鬥協調由北約國家承擔。
也就是說,當「華格納」和俄正規軍在巴赫穆特相互磨合時,烏克蘭武裝部隊的新單位和細分的組建正在烏克蘭後方不斷發生。職業軍官和有戰鬥經驗的退伍軍人成為新部隊的骨幹。這就是烏克蘭一直聲稱要反攻的信心基礎。
反過來看俄羅斯國內的動員系統呢?
這很複雜。從字面上看,從 2022 年 3 月開始,所有足夠的軍事專家都開始談論動員的必要性,當時很明顯戰爭 有點不按計劃進行。然而,在頭六個月,俄政府高級官員聲稱沒有計劃動員。相反,秘密動員創建各種志願營(即所謂的僱傭軍)形式開始。
去年2022月哈爾科夫地區失守之後,為了穩定前線局勢,俄羅斯計劃召集多達 30萬名預備役人員。然後就出了很多問題,一是軍官不足,二是裝備和被服不足,三是未沒有訓練。實際上30萬後備部隊,只有一半直接在作戰部隊,其餘的在第二或第三線接受額外訓練。
與此同時,俄羅斯聯邦國防部不斷宣布不會有第二波動員。
俄軍兵力不足是有客觀原因的。問題是,在當年謝爾久科夫的改革過程中,蘇聯的動員體系終於被打破了。俄軍本來要保留各級預備役指揮官和幹部,但現在還不存在,全部裁了。
在蘇聯後期,陸軍部隊的 4 種類型的師用字母 A、B、C、D 表示。 A 型是快反全戰備師,不需要動員,隨時齊裝滿員衝上前線。B型師:只需48小時準備就能拉上100%的裝備和70-80%的人員出動。也就是說B型師是一個擁有25-30%空缺人員的快反師,但有100%基本軍事裝備車隊和約50%輔助裝備。C型 - 未來未部署「空頭師」:只有10% 的骨幹軍官, 50% 的軍事裝備,需要30 天的準備狀態才能出動。該解決方案可以在和平時期顯著節省軍費,但在必要時能夠非常快速地部署它。
因此,在謝爾久科夫的「改革」過程中,這個被宣布非常無效的動員系統被置於刀下。預備役軍官和基地大多被完全解散。但當時的國防部長謝爾久科夫後來吹噓說,該國已經獲得了一支完全準備好戰鬥的軍隊。結果在 2022 讓大家看到俄軍兵力有多缺乏。
因此,現代俄羅斯動員系統存在嚴重問題,這表明它與烏克蘭缺乏競爭力,烏克蘭實際上是蘇聯和北約之間的奇怪綜合體。解決方案要麼在於俄羅斯聯邦國防部恢復幹部軍官後備制度,以軍官和退伍軍人為「核心」組建所有新的預備隊,要麼更積極地發展陸軍預備役部隊,這將使訓練有素的軍人處於不斷的戰鬥準備狀態,而不是那些被強行動員的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