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絕大部分駕駛人
都自覺遵守交通法律法規
飲酒不開車 開車不飲酒
但有一種情況
而且很容易「中招」
那就是「隔夜酒」
由於個人體質差異
對酒精的分解能力不同
只要體內酒精含量超標
仍屬於涉酒駕駛
案例曝光
2023年10月27日5時許,靜樂交警對晉HCX6**白色轎車駕駛人李某檢查例行時,發現其存在酒駕嫌疑。經呼氣式酒精檢測儀檢測,李某體內酒精含量為73mg/100ml,屬於飲酒後駕駛機動車的違法行為。
據了解,駕駛人李某是被查前一天晚上與朋友聚會時喝了酒,次日清晨睡醒後,自己感覺酒氣已經散去,便早早出門駕車上路,不料還是被查出「酒駕」。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相關規定,靜樂交警依法對駕駛人李某作出罰款2000元,駕駛證記12分並暫扣駕駛證6個月的處罰。
酒後多久可以開車?
1、每個人體質不同,體內的酒精分解能力也不同。一般來說,飲酒後大約10分鐘,酒精就會被人體吸收進入血液,1個小時到1個半小時就達到最高峰。
2、人體對酒精的代謝則比吸收要緩慢得多,首先酒精會被血液運送到肝臟,酒精中的乙醇在這裡被轉化成乙醛,然後再慢慢轉化為乙酸,這時才能經過分解變成水和二氧化碳排出體外。
3、酒精在人體內的代謝速度取決於很多因素,不同的酒類也存在差異。一般來說,啤酒或紅酒至少要經過6個小時的代謝;低度白酒3兩以上一般要經過20到24小時才能開車。
4、駕駛員如果前一晚喝了酒,第二天應儘量選擇公共運輸工具出行,或者最好間隔24小時再開車,切勿抱著僥倖心理觸碰酒駕的「高壓線」。
來源:忻州交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