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人社局「六專服務」促進企業復工復產

2020-02-18     棗莊快報

面對當前新冠肺炎疫情形勢,市人社局把促進企業復工復產作為重中之重,深入貫徹落實國家、省、市關於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企業復工復產的部署要求,大力開展「六專」服務,強力推進各類企業復工復產。


一是「專項」機制摸需求。建立24小時重點企業用工調度保障機制,從2月15日起,將保障疫情防控、公共事業運行、群眾生活必需及其他涉及重要國計民生企業、重大工程納入重點保障範圍,實行用工需求動態監測,「一對一」電話了解開復工企業用工情況,做到開工率、返崗率、空崗率「三率清」和政策需求、用人需求、培訓需求「三求明」。下發《關於進一步做好疫情期間就業形勢監測的緊急通知》,對節後就業形勢快速調查實行日報制度,每日統計全市企業開工數、未開工數、員工返崗數和空崗數,及時掌握企業復工和缺工情況。加大失業動態監測,在失業動態監測月報基礎上,每周一三五對全市108家失業動態監測定點企業開展復工問卷調查,及時了解企業復工情況。


二是「專場」招聘促對接。從2月11日至6月10日,全市各級人社部門開展「棗莊市2020年 (春風行動)網絡招聘服務活動」,依託山東省公共招聘網絡和各級政府網站、人社局官網、微信公眾號等平台,促進用工雙方精準匹配,切實解決企業「招工難」和勞動者「就業難」。通過線上專場招聘會、企業間餘缺調劑「共享員工」等形式,精準保障企業階段性用工需求。目前,全市人社部門共舉辦網上招聘會23期,市內494家企業提供19817個就業崗位,初步達成就業意向2957人,為21家重點企業解決用工3904人。從2月14日起,聯合齊魯壹點共同舉辦「2020棗莊中小企業線上招聘會」,目前已有105家企業提供就業崗位10780個。


三是「專線」服務解難題。精準做好線上就業服務,積極推行「不見面」服務,為廣大企業和勞動者提供「網上辦」「掌上辦」「電話辦」「延時辦」。在網上發布《關於通過網上服務大廳辦理公共就業人才服務相關業務的倡議書》,並公布線上業務清單,實行「不見面審批」「不見面辦公」。疫情防控期間,用人單位和勞動者可通過各級人社官網、智慧人社APP等在線辦理22項公共就業服務業務,減少非必須的現場辦理。今年以來,全市通過網上辦理各項就業服務7500餘項。魯華康力醫療公司、蓋瑞銀河生物科技公司等防護服、防護口罩生產企業急需一線工人,人社部門組織專門工作組,迅速靠上就近協助招工150餘人,保障了疫情防控物資生產。


四是「專策」支持減負擔。全面落實我省疫情期間支持中小企業發展的20條措施,綜合運用好「緩、延、返、補、免」等各項優惠政策,促進企業復工復產、渡過難關。對受疫情影響嚴重面臨暫時性生產經營困難、確實無力足額繳納社會保險費的中小企業,緩繳保險費最長6個月。加大援崗穩企力度,對不裁員或少裁員的參保企業,返還其上年度實際繳納失業保險費的50%,對生產經營困難企業,按6個月的當地月人均失業保險金和參保職工人數確定返還標準;對受疫情影響堅持不裁員且正常發放工資的中小企業,其正在享受的社會保險補貼和崗位補貼階段性延長至2020年6月30日;對在疫情期間為承租的中小企業減免租金的省級創業孵化示範基地、示範園區,給予最長3個月的運營補貼。加大失業保險金保障力度,從2月1日起,將全市失業保險金標準上調至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的90%;對在疫情防控期間辦理失業保險金首次申領業務的,在原規定「自解除或者終止勞動關係之日起 60日內」的基礎上延長至150日內。


五是「專網」培訓提技能。堅持停課停學不停訓,聯合市財政局下發《關於疫情期間農民工離校2年未就業大學生等就業重點群體職業技能培訓工作的通知》,組織各區市利用「棗莊市職業培訓網絡平台」開展職業技能培訓。對承擔任務的線上培訓平台按照當地培訓項目職業培訓補貼標準的20%支付培訓補貼,對參加線上培訓並考核合格的農民工、離校2年未就業大學生、建檔立卡貧困勞動力及貧困家庭子女,按照5元/學時標準給予生活費補貼,有效調動勞動者參加線上培訓的積極性。截至2月16日,「棗莊職業培訓網絡平台」已入駐88家職業培訓機構,設有職工崗前培訓、專業課、實用課等課程50餘門,已在線組織開展職業技能培訓2340人。


六是「專班」協調增合力。市就業和農民工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下發《關於進一步做好春節後農民工返城復工服務保障工作的通知》,要求各成員單位切實做好疫情防控期間農民工返城、就業服務保障工作。會同發展改革、工信、交通運輸、商務、國資等部門,全面摸排掌握企業新增用工需求,根據招聘工種、用工人數和崗位工資等,細化企業用工需求清單,「一企一策」做好用工服務保障。建立復工返崗「綠色通道」,對具有一定規模的外出就業,通過聯防聯控機制協調交通運輸部門制定運送方案,組織集中運送直達目的地,2月14日將75名農民工送往寧波、昭通返崗復工。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dd8NWHABgx9BqZZIh6k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