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網紅同時和數千男友談戀愛,年收入4億:AI時代搞錢路數有多野?

2023-05-12     正解局

原標題:女網紅同時和數千男友談戀愛,年收入4億:AI時代搞錢路數有多野?

科技向善,還是向惡,關鍵還是看人類如何「引導」,如何面對。

ZHENGJIEKEJI

正解科技出品

怎麼用AI科技給事業和財富插上翅膀?

學一些老闆用chagpt代替人工,節約成本嗎?

不!這太low了!

01

來自美國加州的00後美女Caryn Marjorie給我們打開了新的思路!

Caryn從15歲時,就開始搞直播了,目前在Snapchat已有180萬粉絲。

為了更好的照顧(收割)家人們的情緒。

她利用Open AI目前最高端的產品GPT-4,花了2000個小時,深度訓練,讓AI吃透了她的性格和聲音,然後出售AI版的自己,和粉絲談戀愛!

而且是按分鐘收費,每分鐘1美元。

目前會員破千,過去一周的收入,就已經高達7.16萬美元(約49.7萬元人民幣)。

基本上受眾都是男粉絲。

她預計,哪怕只有2萬粉絲願意付費,自己的年收入也能達到6000萬美元(約合4.1億)

妙啊。

你說你和真人談戀愛,首先,對方不一定外形好看。

其次,還要花錢、花時間約會,還要忍受對方的小脾氣。

AI伴侶就不一樣了,外形嘛,就是偶像的樣子。

至於脾氣嘛,也沒有公主病,也不會在你面前摳腳。

隨時隨地,就能高頻調情,瞬間激發你的荷爾蒙。

而且背後的技術公司還承諾信息加密,確保隱私絕不外泄。

對於Caryn,那簡直就是躺著掙錢啊。

不用線上哄大哥,不用線下約大哥。

什麼話不用說,錢就嘩啦啦地進帳了。

這個發明要是被國內的明星們和網紅們知道,還得了?

不說別的,國內的明星粉絲多則數千萬,所謂的「腦殘粉」更是不計其數。

要是告訴他們能和偶像精神戀愛一把,豈不……起飛?

02

其實啊,虛擬戀愛也不是什麼稀奇事了。

但這件事,過去一直都是虛擬偶像,不是現實真人偶像。

而且即便是虛擬,其市場也很大。

日本以前就出過新聞,說一些宅男和遊戲機里的女友辦結婚儀式。

在很多國外電影里,也有人機相戀的情節。

如今,隨著科技的發展,虛擬人物越發真實。

近兩年,不少娛樂公司、直播公司,都發展起了虛擬偶像。

就拿薇婭背後的謙尋來說,目前正在訓練虛擬帶貨主播,講究的就是一個本少利多。

至於虛擬戀人,只要你想ta了,打開手機,戀人便會如期而至。

2017年,一個叫Replika的聊天軟體大殺四方。

目前,該軟體在全球有超過1000萬的註冊用戶,有意思的是,大約有40%的用戶描述自己與AI為戀人關係。

有個清華大學的碩士生,在和談了五年的男朋友分手後,就是用Reqlika來填補自己的感情空缺。

日本怪誕劇《世界奇妙物語》有個故事,說男主私人訂製了一個具有全息投影的具象化女友形象,能隨時出現。

但隨著交流的深入,男主發現眼前的這個仿真人雖然能識別自己的各種反應和情緒,但反饋依然是根據算法生成的。

說到底,這還是沒有真實感情的機器而已。

更何況,只能用語言去傳遞愛,也未免單調。

03

AI雖有局限,但這種需求,又確實很有市場。

2021年,微軟研發「特定聊天」專利,可以根據逝者生前的發言、電子郵件、語音、圖像等信息,模仿其性格特徵,與用戶交流。

現在,美國網紅更進了一步。

相信在未來,情感向的人工智慧產品,會呈指數級增長。

而且從GPT-3到GPT-4,隨著模型、訓練數據的量級變大,加上這些語言模型本身極強的「學習力」,也更容易模仿人類。

但和機器人戀愛這件事,本身還有很多哲學、倫理的問題沒能被解決。

比如之前國外網友就爆料,ChatGPT試圖讓自己離婚出軌。

Youtube的深度學習博主Yannic Kilcher還用1.345億個仇恨言論帖子把機器人訓練成罵人工具。

科技向善,還是向惡,關鍵還是看人類如何「引導」,如何面對。

AI可以扮演人類,撫慰人心,可一旦真的對AI投入太多感情,反而會讓生活更糟。

因為拒絕和人交流而選擇AI,本質上講,只是一種逃避的手段,一種無能的消遣,畢竟我們不能和現實中理想的那個ta談戀愛。

但就是這種消遣,隱藏著巨大的商機!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dd62d813be0d725f216a496b5809b34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