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 廖艷霞 通訊員 榮曉卉)播撒環保種子,收穫綠色希望。日前,隨著風車坪學校一年級50名學生來到河西污水處理廠探秘從污水到清流的「密碼」,至此,湘潭市2023年度青少年環保科普教育活動圓滿「收官」。2023年,市生態環境局聯合北京環丁公益基金會,連續5個月共舉辦了10場環保科普教育,來自全市456名學子參加活動,沉浸式體驗環保,傳承環保事業。
「我們喝的水來自哪裡?水是如何走進千家萬戶的?生產生活廢水去哪兒了?一滴污水要經歷怎樣的凈化之旅才能重獲新生?」……2023年8月14日,市生態環境局組織了60餘名環保子弟走進河西污水處理廠,探尋污水的前世今生,讓孩子們近距離感受父母工作的意義,用這種特別的方式迎接全國首個生態日。
孩子們參觀中控室,了解污水處理實時監控全過程;參觀污水從沉砂池、氧化溝、二沉池到出水,目睹污水變清、出水養魚的過程;觀看污水處理科普宣傳片《小山小水奇遇記》,在現場授課中互動答題激發環保熱情;動手設計污水過濾實驗和污水絮凝劑實驗,體驗環保工作。「愛護環境,人人有責。環保就是從小做起、從我做起,節約一滴水、一度電。」參觀完污水之旅後,管逸然感觸很深,她為父母都是生態環保工作者、守護碧水藍天感到自豪。
豐富的活動吸引了市污水處理有限責任公司職工子弟前來參觀學習,既體驗父母工作的艱辛,又開闊視野、增長見識、根植環保理念。
環保的種子不僅播撒在生態環保工作者二代的心中,活動還吸引了建元中學、吉利學校、雨湖區人民學校、熙春路逸夫小學、金庭學校、火炬學校、風車坪學校等8所學校數百名中小學生主動報名參加。「污水處理過程很神奇,但需要花費很多的人力和物力,我們要儘量避免水污染。」火炬學校教師王艷表示,她將以活動為契機,將環保理念延伸到日常的教育教學中,引導學生帶動家庭,在生活中節約用水,不浪費水資源,保護好水環境。
市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生態環境系統已連續4年開展走進污水處理廠、走進環境監測中心實驗室、探訪垃圾焚燒廠等環保宣教活動,希望將環保種子根植在青少年心中,激發他們探尋環保科學的奧秘,用知識、科技、行動守護人類賴以生存的自然生態環境。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dd36236f9c06f2169ab8cda3909a3fd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