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植牙「萬元時代」即將結束,網友:植髮呢?
種植牙醫療服務價格調整相關政策將於4月份迎來集中落地。目前,雲南省、浙江省、山東省、廣東省等多地已先後對口腔種植醫療服務價格進行了調整,進入4月份,相關調控政策將迎來密集落地。
3月26日,北京市醫療保障局、北京市衛生健康委員會、北京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發布《關於開展全市口腔種植醫療服務收費和耗材價格專項治理工作的通知》(下稱《通知》)。《通知》表示,規範調整北京市現行口腔種植醫療服務價格項目、落實口腔種植相關耗材集采結果、加強口腔種植整體費用控制和監督管理等,並於4月20日起執行。
圖源:北京市醫療保障局官網
這是否意味著種植牙「萬元時代」的徹底結束?種植牙集采難在哪?
種植牙「萬元時代」結束?
但其他環節會不會漲價
按常人30顆牙計算,我國20-44歲年齡層平均缺牙0.4顆,55-64歲群體人均缺牙3.73顆,65-74歲人均缺牙7.5顆,國內每年有400萬顆的種植牙需求量。
按照規劃,系統在完成了種植牙醫療服務價格、種植體集采之後,接下來還有一項工作要做,近期還將對種植牙過程中配套使用的牙冠耗材開展競價掛網,四川先做,其他省份3月份會跟進聯動。
目前在我們的大城市、大醫院,種一顆牙可能要1.5萬到2萬之間的水平,集采落地之後就是千元級別了。但是每個地方會有一些差異,比如說像北京、上海種植一顆牙可能會七八千元,在一些經濟相對沒那麼發達的地方,可能四五千元也能做到。
集采政策落地以後,在公立醫院不存在其他環節漲價這一問題,現在強調有序推進「技耗分離」,耗材「平進平出」。比如說採購價格是770元,未來在公立醫療機構銷售給患者的價格也是770塊錢,不會有任何的加價。
但是在民營醫院是允許根據市場供求關係等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合理加價的。另外,這一次我們也是圍繞種植牙全流程做好價格調控工作,從醫療服務到種植體,再到牙冠,加成的價格不會「天馬行空」,而民營醫院本身的市場屬性、競爭環境,也使得它不可能加出一個完全不合理的價格,那樣的話,患者也不會選擇去它那裡種植牙了。
行業集中度將提升
口腔種植是牙列缺損的首選修復方案,近年供需兩旺趨勢明顯。從需求端來看,隨著老齡化的加劇,種植牙社會需求較大。據《2020中國口腔醫療行業報告》顯示,截至2021年,我國人口總缺牙數達到26.42億顆,潛在種植牙數量1888萬顆,潛在種植牙市場規模超過2000億元。
從醫療機構端來看,東北證券認為,受植體耗材集采疊加服務價格調整的雙約束,終端價格有望較大幅度下降,政策落地後,在短期內種植市場有望迎來較快增長。產能充足、醫生團隊相對更優質的頭部民營連鎖企業有望迎合市場需求,實現種植量的快速爆發。集采後中國種植牙滲透率有望達到43人/萬人,對應市場規模實現37.2%的增長,頭部連鎖機構競爭優勢明顯,種植量增長有望超過平均漲幅。
從生產端來看,東北證券認為,集采加速國產品牌入局,其有望藉機實現產業鏈布局的完善,進一步鞏固行業競爭力。國產品牌認可度將不斷提高,占比提升或意味著國產化趨勢初現。
湘財證券認為,隨著種植牙集采的推進,整體種植牙治療費用的下降將有望提升患者治療意願,從而提高種植牙的滲透率。種植牙是一個市場化程度很高的行業,80%以上的市場份額都是民營醫療機構,其中絕大多數是小診所的形式。種植牙集采降價之後,患者對價格敏感性將降低,具有品牌及規模化優勢的龍頭民營口腔連鎖機構有望實現以價換量搶占市場,帶動行業集中度提高。
種牙價格都打下來了
植髮還有多遠?
種植牙集采的信息發布後,在微博評論區,不少網友都開始討論起了另一個話題,「天價牙」即將降溫了,植髮啥時候能走醫保呢?
來源:微博
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大家對自己外貌的期望值也更高,做植髮的人越來越多……
植髮機構負責人介紹,一般來說患者需要移植2000-3000個單位的自體毛囊,根據不同的提取手法和手術工具,每個單位的售價在10-20元不等,人均消費大約在2.7萬元左右。
據國家衛健委發布的數據顯示,中國有超過2.5億人正飽受脫髮的困擾,平均每6人中就有1人脫髮,大批90後也被脫髮所困擾。而在目前的植髮群體中,20到30歲的年輕人占據了一半以上。種牙價格都打下來了,植髮還有多遠?
本文綜合自央視網、經濟日報、財經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