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情緒激烈時,父母該怎麼做?掌握這4步,讓孩子理性處事

2020-02-06     幼教咖

昨天中午,因為我要做飯沒空看著孩子,於是我答應他可以看一會兒電視,但是等飯做好了就要關掉電視然後乖乖吃飯,孩子答應得很好,開心地看起來了。

過了一會兒,飯好了,我喊孩子吃飯,可孩子總是嚷嚷著再看會兒,於是我等著他看完那一集後就鼓勵他自己關掉,可他牴觸情緒非常強烈,一怒之下還拿東西砸電視,看到他情緒如此激烈,我努力讓自己冷靜下來。

想想在我們的生活中,孩子會因為各種各樣的事情鬧情緒,有時情緒激烈時還會出現打人、哭鬧、扔東西等情況,那作為家長,我們該如何應對呢?

孩子之所以會鬧情緒,一是因為自己的需求得不到滿足;二是因為自己的情感得不到認同;三是想以此獲得媽媽的關注,讓媽媽因同情而順從自己。

父母在孩子情緒激烈時應不要立刻妥協,這樣會讓孩子認為這樣的方法是有效的,以後還會用這種方法來威脅父母,到了青春期很可能會以自殺、出走等來進一步要挾父母。

可當孩子情緒激烈時,父母該採取哪些步驟來使孩子情緒得到疏解,同時又能使孩子接受父母的建議和管教呢?

1.首先要認同並解讀孩子的情緒

當孩子因各種不滿而發泄情緒時,很多時候他們是無助的,可又由於語言表達能力匱乏,無法通過理性的方式將自己的想法表達出來,而此時又遭到了大人的不理解或者斥責,他們此刻情緒就會以一種強烈的方式發泄出來。

當寶寶情緒激烈時,他們既無助又渴望愛,渴望得到父母的理解和認同,此時父母需要做的是蹲下來告訴孩子「媽媽知道你很委屈,你想哭就哭出來吧」,這時孩子就不會再感到無助了。

有些父母在孩子情緒激烈時,他們的情緒會比孩子更激烈,甚至怒斥、責打孩子,這樣的教育是毫無幫助的,且會導致孩子性格壓抑、煩躁,影響孩子性格的形成。

2.等待孩子情緒緩解後再作溝通

當孩子的情緒得到父母的理解和認同後,他們情緒恢復地往往更快,待孩子情緒恢復後,父母可就具體事情進一步和孩子溝通。

父母和孩子溝通時應注意循序漸進,逐步引導孩子自己將需求和情緒表達出來,並告知父母自己希望父母如何做。

如果孩子一時不知道該如何表達,那父母可以試探性地逐步深入,比如「你現在能冷靜下來了嗎?」,「你現在能告訴媽媽你為什麼生氣嗎?」,「你希望媽媽怎麼做呢?」,「你覺得這件事以後怎麼處理比較好呢?」這樣可逐步鍛鍊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和獨立思考能力。

3.溝通時要明確表明自己的立場

孩子之所以會生氣,會情緒激烈往往是因為需求得不到滿足、情緒得不到發泄,如寶寶哭著要吃糖果,而父母認為那樣對寶寶牙齒不好;寶寶堅持要買玩具,而父母認為家中已有很多類似玩具;寶寶堅持要玩一些危險物品,而父母擔心孩子安危等。

對於這些原則性問題,父母堅決不能答應孩子需求時,父母需給出一個明確的態度,並給出合理的理由和解釋,切忌模稜兩可,讓孩子繼續心存幻想或要求父母滿足。

4.鼓勵孩子接受更好的處理方式

當父母拒絕接受孩子的請求,但認同孩子的情緒,並使孩子情緒得到穩定時,父母就可以和孩子一起想一個折中的辦法。

要知道,孩子是最渴望得到認同、肯定和鼓勵的,所以媽媽在提出自己的建議時可先表揚孩子,可利用同理心、約定等方式來讓孩子認同自己的觀點,並耐心傾聽孩子的反饋意見。

比如當孩子不願意上幼兒園時,父母可對他說「我相信你很喜歡幼兒園,只是不想離開媽媽是嗎?」,「其實媽媽也不想上班,可如果媽媽不上班,那就會失信於人。」,如此,通過鼓勵、同理心、社會約定等方式便能鼓勵孩子接受媽媽的建議了。

我是幼教咖,幼兒園園長、早教師,傳播更好育兒乾貨。歡迎關注,您的點贊、轉發,是對我們最好的認可。

(圖片全部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由於是自己碼字,如果錯別字請見諒。本帳號已開通維權,歡迎個人轉載,但不允許抄襲文章,如有必究!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dcH2IHABgx9BqZZIM5U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