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強國】空腹16個小時,能啟動「自噬」功能減肥?

2023-12-21     中國小康網

原標題:【科學強國】空腹16個小時,能啟動「自噬」功能減肥?

【科學強國】空腹16個小時,能啟動「自噬」功能減肥?

餓上16個小時,就能啟動人體的自噬功能並減肥?這聽起來著實有點讓人吃驚。

圖源:卡樂圖片 攝影/賈瓊

最近一則消息稱,如果人體16個小時沒有進食,就會啟動兩個功能:一個是肝糖原被消耗殆盡,身體開始消化脂肪;另一個功能叫作「自噬」,就是「自己吃自己」。

事實上,人體有自噬功能的說法的確成立。它源於日本科學家大隅良典的「自噬理論」,研究發現,「飢餓狀態」能促進細胞自噬,從而起到減肥的效果。

細胞「自噬」的發現

20世紀50年代中期,比利時科學家克里斯汀·德·迪夫觀察到細胞裡面有一個專門的「小隔間」(隔間學名叫做細胞器),包含消化蛋白質、碳水和脂肪的酶,後來這個專門的小隔間被叫做「溶酶體」,相當於降解細胞成分的工作站。因這個發現,迪夫獲得了1974年代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60年代,他在溶酶體內部發現一種新型的囊泡,負責運輸細胞貨物,進入溶酶體,進行降解。他將這一過程描述為「自噬」,囊泡被稱為「自噬體」。

2004年,阿龍·切哈諾沃、阿夫拉姆·赫什科和歐文·羅斯因為「泛素介導的蛋白質降解的發現」被授予2004年諾貝爾化學獎。

2016年,日本的生物學家大隅良典憑藉「自噬理論」,獲得了諾貝爾醫學生理學獎。他發現,當酵母細胞處於飢餓狀態時,它們可以觸發自噬反應,通過分解自身成分來獲取能量,維持一段時間的正常生活。

隨後,大隅良典發現了一批對自噬反應至關重要的基因,揭示自噬是一種受到細胞嚴格調控的複雜過程,是自然演化的結果。而且不只是酵母,人體細胞里也存在幾乎相同的自噬反應。

大隅良典。圖源:網絡

自噬功能的好與壞

自噬功能控制著細胞,用來降解和回收自身的成分,從而為細胞提供能量,或者為細胞的新陳代謝帶來新的原料。

更重要的是,自噬反應和我們的健康息息相關——它可以消除侵入細胞的細菌和病毒,也可以讓胚胎正常發育,還能夠通過清除受損的細胞內容物,來對抗細胞衰老。

阿爾茨海默症是由於異常蛋白——澱粉樣蛋白β或Tau蛋白的積累,這種積累會破壞大腦系統。細胞自噬能清除老舊蛋白,所以也可以阻止阿爾茨海默症的發展。

另外近年來的研究表明,自噬對於衰老進程以及衰老相關的疾病都具有調節作用,所以如果你的自噬能力能一直保持,也就能避免過早衰老。

但如果自噬功能出現紊亂,就可能引起帕金森病和糖尿病等疾病。

餓上16個小時,能啟動自噬反應嗎?

在大隅良典的研究中,通過讓酵母挨餓,就可以啟動它們的自噬反應。但在人體中,真的就像網絡消息中說的那般,餓上16個小時就能啟動自噬反應嗎?

在2018年的一篇關於自噬的綜述論文中,列舉了35項關於自噬的研究,其中來自人類的研究只有三項。這些研究中,為了啟動自噬反應所需要的時間各不相同,最短的也要36個小時到72個小時,最長的需要限制攝入的熱量長達3到15年。

2021年,一項關於果蠅身上的研究發現,只有那種晚上開始餓肚子,一直餓到第二天中午的果蠅,才能從「輕斷食」里嘗到甜頭,其壽命明顯拉長。反之,假如在晚上進行「夜宵盛宴」,儘管每天餓肚子的時間相同,食物攝取量相同,果蠅還是無法享受到「自噬反應」帶來的益處。

而這主要是因為動物體內具有生物鐘機制,只有在夜晚,自噬反應的活性才最為突出。如果在夜間攝入食物,機體將會誤解為仍需保持活躍狀態,進而抑制自噬反應。長期如此下去,細胞內的「廢物」將無法得到及時清除,反而可能會對細胞產生負面影響,適得其反。

現在看來,來自動物實驗的數據,能否運用到人類身上還是個未知數。

如果真的要採用斷食減肥,關於「自噬」,我們要注意幾點:

1、並不是餓上16個小時,就一定能啟動人體的自噬反應,目前沒有太多研究證明這一點。

2、自噬反應是人體的正常生理功能,就算不餓肚子,通過鍛鍊或者減少熱量攝入,也可以啟動它。

3、「間歇式」餓肚子的確能對身體產生積極的影響,但原因非常複雜,自噬反應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

4、不要為了啟動自噬反應,盲目嘗試幾天不吃不喝,可能反而會損害到自己的身體。

(中國小康網綜合科學闢謠、羊城派、海報新聞等)

END

來源:中國小康網

作者:風華

審核:龔紫陌

關注「科學強國」是你今天做出的最棒決定!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dc9cdfcfe49a420afd226ab65457b7c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