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開始進攻黎巴嫩!兩面開戰,真主黨能扛得住嗎?

2023-12-26   軍武次位面

原標題:以色列開始進攻黎巴嫩!兩面開戰,真主黨能扛得住嗎?

【軍武次位面】作者:軍武菌

一個更不好惹的組織

自從以色列進攻加沙,與哈馬斯開戰兩個多月以來,以色列並沒有取得什麼大規模勝利,反而深陷巷戰,被哈馬斯游擊隊造成了大量傷亡。

但是萬萬沒想到的是,以色列居然還想著開闢第二戰場!

12月18日以色列國防軍發言人喬納森·康里庫斯聲稱,以色列軍方制定了一項入侵黎巴嫩南部的計劃,以軍領導層已經批准計劃並制定了時間表。

12月24日,以色列國防部宣布,對黎巴嫩真主黨目標進行了「大規模」打擊,使用戰鬥機攻擊了真主黨的軍事建築、火箭彈發射器等設施。

那麼,以色列為什麼打哈馬斯的同時,要進攻黎巴嫩呢?黎巴嫩真主黨能扛得住嗎?

說起來,以色列現在想去打黎巴嫩真主黨,一點也不奇怪。

因為自從這一輪巴以衝突以來,黎巴嫩真主黨非常活躍,和以色列軍隊的交火至少每天都在發生,在以色列西北角與黎巴嫩接壤的哈尼克拉角集體農場,原來在這裡定居的猶太人害怕被戰火波及,已經逃了個乾淨。

那麼,黎巴嫩真主黨為啥要這麼積極摻和進巴以衝突呢?這就要黎巴嫩的歷史說起了。

黎巴嫩一開始是阿拉伯帝國的一部分,1517年被鄂圖曼帝國占領,19世紀的時候,鄂圖曼帝國將黎巴嫩分為兩個省,北部歸基督教馬龍派封建主管轄,南部則歸伊斯蘭教德魯茲派封建主統治,一戰後,黎巴嫩被法國占領。

1943年11月22日,黎巴嫩擺脫法國統治正式宣布獨立,成立黎巴嫩共和國。根據獨立時的協議,總統和軍隊總司令由基督教馬龍派人士擔任,議長和總理分別由伊斯蘭教什葉派和遜尼派人士擔任,議員和部長的席位按各教派的人口比例分配。

但是隨著各教派人口比例的變化,原有政治平衡被打破,各個宗教勢力之間的緊張關係日趨嚴重。

70年代,真正打破平衡的變量來了,那就是巴解。

巴解就是巴勒斯坦解放組織,著名的「中東不死鳥」阿拉法特,就曾是巴解的領導人。

巴解一直以約旦河西岸以及東耶路撒冷(當時是約旦占領)為基地,向以色列發起襲擊,後來以色列發動了第三次中東戰爭,一下子就把約旦河西岸以及東耶路撒冷給奪走了。

這裡本來生活著100多萬巴勒斯坦人,以色列占領後,有40多萬難民跟著撤退的約旦軍隊逃入約旦,形成了龐大的難民營,而一同來到約旦的,還有巴解。

此後巴解就以約旦的難民營為基地,繼續對以色列發動武裝反抗鬥爭。

慢慢地,約旦受不了了。

一方面,巴解襲擊以色列,肯定會遭到以色列的報復,可是以色列轟炸約旦境內的巴解,就事實上侵犯了約旦的主權,約旦相當於躺著中槍。

另一方面,雖然難民營設在約旦,但難民營的管理都是巴解負責,他們不服從約旦法律,這就形成了一個國中之國。

時間長了,約旦和巴解的矛盾越來越大,1968年中到1969年底之間,約旦和巴解發生了不下500次武力衝突,然後頭鐵的巴解做出了一個計劃:

刺殺國王!鳩占鵲巢!割據約旦!

巴解策劃了多次暗殺約旦國王海珊·伊本·塔拉勒的行動,還煽動約旦軍隊發動兵變,推翻國王統治,但都失敗了,反而造成了巴解游擊隊與約旦軍隊在首都安曼的公開武裝衝突。

這時候,發生了一個黑天鵝事件。

1970年9月6日,巴解內部派別「人陣」劫持了三架西方國家客機進入約旦,把300名美國、英國、以色列、西德和瑞士的乘客扣為人質,要求西方國家釋放關押的巴勒斯坦「囚犯」。

看到自己的要求沒有被滿足,巴解直接把三架飛機炸毀了!

感覺在國際上大丟面子,約旦軍方的忍耐終於超過了極限,在沒有國王海珊命令的情況下,約旦軍隊對巴解發動全面進攻,短短5天就打死了4000名巴勒斯坦游擊隊員,甚至還跑到難民營里,屠殺了上萬名巴勒斯坦難民。

這就是震驚世界的「黑九月事件」。

巴解在「黑九月」事件中受到重創,只能逃往黎巴嫩。但是巴解的到來,大大改變了基督教和伊斯蘭教勢力之間的平衡,雙方矛盾迅速激化。

紫色什葉派,紅色馬龍派,藍色德魯茲 綠色遜尼派

1975年4月,黎巴嫩基督教和伊斯蘭教兩派爆發了一場持續了15年的內戰,而巴解在其中發揮了巨大作用,同時還不忘抽冷子越過黎巴嫩和以色列邊境襲擊一下以色列。

為了報復巴解,以色列於1982年6月6日入侵黎巴嫩,也就是第五次中東戰爭,以色列將自己所占領的黎巴嫩土地上的平民通通驅逐,然後又支持親以的黎巴嫩基督教長槍黨對穆斯林進行了大規模屠殺,無數伊斯蘭教徒淪為難民,其中包括60萬什葉派難民。

這些什葉派難民流離失所,湧入黎巴嫩首都貝魯特南郊,他們沒有住所,沒有工作,也沒有希望,這都讓他們開始無比仇恨造成這一切的以色列。

在這種仇恨的聚集作用之下,伊朗介入了,指導什葉派穆斯林成立了真主黨,其宗旨就是反以。

於是,大量的什葉派難民去伊朗接受訓練,然後帶著武器回國,開始了「驅逐以寇」的武裝反抗活動,這期間,黎巴嫩真主黨接收了伊朗大批軍援,真主黨領袖法德拉與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也成了好朋友。

說白了,黎巴嫩真主黨就是伊朗在黎巴嫩的代言人。

黎巴嫩真主黨懷揣著回家的夢想,不斷攻擊以色列所謂的安全區,雖然被以色列列為了恐怖組織,還炸死了真主黨的領袖穆薩維,但總是沒法徹底消除黎巴嫩真主黨的抵抗。

以色列裝甲兵展示繳獲的真主黨旗幟

最終,經過了18年的武裝反抗和游擊戰爭,搞的南黎巴嫩的以軍精疲力盡,損失慘重,最後以色列終於受不了,在2000年從黎巴嫩撤軍。

以色列撤軍了,那麼「抗以」功臣真主黨當然要摘取最大的勝利果實,於是順勢把黎巴嫩南部全部接收了,在黎巴嫩國內事實上建立了一個「國中之國」。

也就是說,雖然黎巴嫩真主黨不是黎巴嫩的執政黨,其武裝也不是黎巴嫩政府軍,但它的的確確是一支擁有龐大的政治、軍事網絡和強大武裝的地方割據團體,是以色列在中東地區最強勁的敵人之一。

當然,雖然以色列從黎巴嫩撤軍了,但仍然占據著不少關鍵地形和據點,所以真主黨和以色列的衝突從來都沒有結束,雙方開槍開炮一直沒斷過。

那麼,黎巴嫩真主黨到底有啥本錢,能和以色列抗爭這麼久呢?

這就要從黎巴嫩真主黨的軍政體制說起了。

黎巴嫩真主黨在黎巴嫩勢力強大,控制著黎巴嫩南部、貝魯特部分地區、黎巴嫩南部和貝卡河谷東部地區,總面積大概在黎巴嫩領土的三分之一以上。

真主黨有一套微小但緊湊的行政系統,最高權力機關是舒拉委員會。

舒拉委員會是最高決策機構,有9名成員(後來減為7名),由真主黨主要領導層選舉產生,負責制定總體願景和政策,監督黨的職能的總體戰略,並做出政治決策。

這個委員會受伊朗的影響很大,在教務問題上,舒拉委員會要服從伊朗最高領導人的權威(不過很多時候,教務和政務分不開),而且在決定戰爭等重大問題時,會有兩名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高層參與。比如在2006年的黎以戰爭時,伊朗的聖城旅指揮官蘇萊曼尼就曾經到黎巴嫩南部參與決策。

舒拉委員會下設行政、司法、議會、政治和聖戰委員會,每一個委員會下面各設幾個負責具體事務的機構。再下面,還設立了武裝力量機構和情報安全部。

我們發現,這個組織架構體系非常簡潔而高效,有點像朝鮮(事實上黎巴嫩和朝鮮也的確關係密切),組織度非常強,這就決定了這一組織擁有強大的凝聚力、執行力和戰鬥力。事實上在黎巴嫩國內,真主黨控制區一直是基礎設施建設最好,教育醫療水平最出色,政府效率最高,腐敗程度最低的地區,堪稱模範區。

當然,黎巴嫩真主黨最出名的,還是它的武裝力量。

黎巴嫩真主黨從來沒公布過它的武裝力量人數,不過根據媒體估計,黎巴嫩真主黨有1000名軍官,6000-10000名志願者(士兵),看起來並不多,但問題在於,因為真主黨軍政合一的體制,導致其只要需要,就能很輕易動員起10萬人起來作戰。

至於軍事裝備,真主黨也比哈馬斯好太多,因為不像哈馬斯受到封鎖,真主黨可以通過敘利亞源源不斷接受伊朗的軍援,輕武器、反坦克飛彈和火箭彈就不說了,真主黨甚至還有彈道飛彈、反艦飛彈和防空飛彈!此外,傳說黎巴嫩真主黨還接受了朝鮮人民軍陸軍的戰術教官和工兵專家的指導。

以至於以色列都承認,真主黨是「迄今為止世界上最大的游擊隊組織」,如果非要類比一下的話,哈馬斯的正規化程度相當於義和團,那麼真主黨的正規化程度就相當於北洋六鎮了。

而真正讓黎巴嫩真主黨一戰成名的,就是2006年的黎以戰爭。

戰爭的起因其實和哈馬斯有關,2006年1月27日,主張武裝反抗的哈馬斯贏得巴勒斯坦大選,這讓以色列很焦慮,開始封鎖巴勒斯坦,引發哈馬斯不滿。隨後雙方衝突爆發,以色列逮捕並囚禁了哈馬斯政府的部長和議員,接著又大規模轟炸與入侵加沙地區。

衝突爆發後,真主黨宣布支持哈馬斯,在2006年7月12日,真主黨武裝展開了一項代號名為「誠實的許諾」的軍事行動,突然襲擊了以色列北部,打死8名以色列士兵,俘虜2名。

以色列隨即展開報復,展開一項「正義報酬行動」,對黎巴嫩7000個目標實施了空襲,並地面入侵黎巴嫩。中國的聯合國維和部隊軍官杜兆宇,就是在這次行動中被以色列轟炸而犧牲。

不過,以色列的地面行動,進展得卻並不順利。

先是7月19日,以軍進攻黎巴嫩南部的馬魯·拉斯村,防守村莊的真主黨士兵只有17人,就算加上增援的民兵,也不過50人。

結果呢?以軍精銳的第7、第188、第401裝甲旅各一部,加上各特戰部隊共4000人,此外還有坦克裝甲車,在炮兵、空軍的掩護,面對這樣的碾壓局,以軍竟然打不進去!

以軍每天發射8000枚炮彈,把村莊炸成一片廢墟,但真主黨利用建築和地道,靠著摩托車、步槍和火箭筒遊動抵抗,打死打傷以軍30多人,而以軍打了10天,仍然沒有控制這個村莊。

這一戰例,讓真主黨意識到自己的戰術在建築密集區可以有效克制以軍的火力和裝備優勢,於是以軍的噩夢來了。

在黎巴嫩邊境的賓特·朱拜勒小鎮,以色列出動了包括第1步兵旅、第35傘兵旅在內的精銳部隊,總計5000餘人,企圖占領這一邊境重鎮。而真主黨的守軍大約有40人,另有100名左右民兵。

賓特·朱拜勒小鎮

結果以色列的第1步兵旅還沒進鎮子,就在外圍的小樹林遭遇伏擊,一個排26人被打倒25個。結果有了馬魯·拉斯村教訓的以軍再也不敢硬沖,只是拚命對鎮上轟炸。

樹林伏擊戰陣亡士兵

這一炸,就是19天,鎮上87%的建築變成了廢墟,76名平民死亡,另有32名真主黨士兵陣亡(主要是死於轟炸),真正與以色列交火帶來的傷亡非常少,只有十幾個人。而他們卻造成了以色列17人死亡,近百人受傷,最終以色列也沒能成功占領小鎮。

這是黎巴嫩真主黨一次重大勝利,他們只用了一個排的兵力,就牽制了以色列正規軍四個主力旅,而且在人數懸殊、火力懸殊的情況下守住了鎮子,還打出1:7以上的傷亡交換比,這是中東國家與以色列作戰以來的第一次,黎巴嫩真主黨一戰成名。

真主黨展示戰利品

以色列看拿不下小鎮,就想繞過小鎮向縱深進攻,但在路過位於瓦迪·薩魯基的河谷時,沒有偵察也沒有控制制高點,結果中了真主黨的埋伏,24輛梅卡瓦被擊中11輛,狼狽逃竄。

這幾仗基本打掉了以色列重新占領黎巴嫩南部的信心,沒過多久以色列就宣布撤軍了。從此色列基本就沒敢再惹真主黨。

如今,真主黨經過了十幾年的發展,力量已經今非昔比了,現在擁有超過15萬枚火箭彈,約為哈馬斯的十倍,而且和哈馬斯那種手搓硝糖火箭不一樣,還有多種型號,有「火山」重型火箭彈,有射程為75公里的Fajr-5火箭彈和射程高達210公里的Zelzal-2遠程火箭彈,甚至還有裝有GPS制導和500公斤戰鬥部的Fateh-110飛彈,足夠精確打擊以色列的戰略目標,比如空軍基地、軍工廠、海港、發電廠乃至政府機關等等,造成的破壞可不是哈馬斯能比的。

Falaq-2火箭

更厲害的是,真主黨還擁有伊朗版C802反艦飛彈,以及俄羅斯最新提供的「皓石」和「紅寶石」超音速反艦飛彈,威懾能力十分強大。

面對給自己造成過心理陰影的黎巴嫩,以色列怎麼敢在沒收拾完哈馬斯的情況下,再去開闢第二戰場?

以色列這次進攻黎巴嫩,大機率只會進行空襲報復行動,或者地面小部隊突襲,而不會進行入侵加沙一樣的大規模作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