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著李白游重慶白帝城,幻想「千里江陵一日還」,卻被夔門震撼到

2022-06-18     蘇丹卿

原標題:跟著李白游重慶白帝城,幻想「千里江陵一日還」,卻被夔門震撼到

1200年前,李白說:「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白帝」,今重慶市奉節縣境內的白帝山、白帝城。「江陵」,今湖北荊州市。從白帝城到荊州約一千二百里,其間包括七百里三峽。

李白的「千里一日還」富有強烈的想像力,也給後世留下對千年之前的白帝城的想像。

相信,很多人在讀過李白的這首《早發白帝城》後,對白帝城一定是充滿嚮往的。尤其是後兩句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更是教人對長江三峽的險峻、山影、奇觀所震撼。

1200年後,跟著李白的詩游奉節。

走進這座美麗的歷史名城,不由讚嘆,這座掩藏在長江三峽庫區腹心的城市,自古吸引了無數文人墨客、名人大家。有關描述白帝城的詩篇數不勝數。

白帝城究竟是什麼地方?

為何自古就吸引了無數文人墨客爭相打卡?

白帝城位於奉節長江北岸,是三峽的西口、入川的門戶。它坐落在一座孤島之上,掩映在鬱鬱蔥蔥的綠樹叢中,是奉節旅行、長江三峽遊覽勝地之一。

由於白帝城的地勢險峻,在古代也是兵家爭奪之地。「白帝城託孤」是《三國演義》中非常經典、重要的橋段。劉備臨終前在白帝城將劉禪和蜀漢基業託付給諸葛亮,也叫永安託孤(奉節古稱夔州、永安等名)。

也正是劉備的這次「永安託孤」,讓諸葛亮忠心耿耿地輔佐後主劉禪,其「託孤寄命,臨大節而不可奪」的高尚品質感動了唐太宗,讓永安擁有了今天的名字:奉節。

奉節的歷史人文、自然風光也深深吸引著當時及後來的文人墨客,李白、杜甫、孟郊、白居易、劉禹錫、李賀、陳子昂、蘇軾……由於他們的不斷創作,令今天的奉節成為了名副其實的「中華詩城」,也令白帝城名揚天下,自古就是遊覽勝地。

今天的白帝城景區內有白帝廟(內有明良殿、武侯祠、觀星亭等明清建築)、碑林、長江三峽懸棺展覽、有南宋到明清時期的城牆、城門、敵台、房址、兵器坑等以及沉浸式演出、夔門最佳拍攝點。

白帝廟是白帝城的核心建築,廟內主要建築為嘉靖時期所建的明良殿,殿內劉備、諸葛亮、關羽、張飛塑像。武侯祠內供諸葛亮祖孫三代像。祠前有觀星亭。在明良殿和武侯祠左右兩側藏有各代名碑。

在白帝城南邊,長江橫切七曜山形成瞿塘峽,瞿塘峽口設有瞿塘關(亦稱捍關、江關、夔門),兩山對峙,中貫大江,素有「夔門天下雄」之稱,為兵家必爭之地。

之所以叫夔門,因奉節古稱夔州,這裡是夔州的東大門,便稱「夔門」。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杜甫也曾有詩這樣形容瞿塘關:「白帝高為三峽鎮,瞿塘險過百牢關」

「白帝城」之名的由來

白帝城原名子陽城。西漢末年公孫述據蜀,在此築城,因城中一井常冒白氣,宛如白龍,他藉此視為「白帝復興」的祥瑞,自稱「白帝子」,並命名此城為「白帝城」,將白帝城所在的這座山為「白帝山。

軍事堡壘白帝城

白帝城虎踞夔門西口,利用夔門險要的山形水勢營造城池,依山傍水,憑高控深,是峽江城市類型的典型城址,同時也具有強烈的軍事堡壘特徵。

考古專家在發掘白帝城遺址的時候,發現了大量南宋兵器,主要為各類鐵箭鏃、鐵矛、鐵鐓、鐵雷、銅弩機、礌石等。

南宋時期,白帝城有「鎮守三峽、拱衛巴楚」之稱。宋元戰爭時期,白帝城為南宋「四輿」、川東「八柱」之一。明清時期,白帝城仍作為西南地區重要的軍事堡壘沿用。

但白帝城最具歷史影響力的時期,還是在三國時期。後世提及白帝城,大多與「永安託孤」有關, 以及對劉備在夷陵之戰慘敗後,為何不回成都,而是留在白帝城進行了思考和分析。

歷史沒有真相。白帝城的肅殺和爭奪早已成為過去。瞿塘峽依舊險峻、夔門依舊雄偉。

瞿塘峽:夔門天下雄

夔門就是瞿塘峽,它是古代東入蜀道的重要關隘,自秦漢以來都是兵家必爭之地。歷代要取巴蜀,必先取得此關。

兩岸高山凌江夾峙,是長江從四川盆地進入三峽的大門。因水勢波濤洶湧,呼嘯奔騰,令人心悸,素有「夔門天下雄」之稱。

瞿塘峽全長約八公里,在三峽中最短、最為雄偉險峻。長江劈此一門,浩蕩東瀉,正如杜甫在《長江》一詩中所描寫的:「眾水會涪萬,瞿塘爭一門」

白帝城向東,是觀賞夔門的最佳位置,不僅吸引了無數遊客爭相拍照打卡,也令許多人紛紛掏出十元紙幣進行「同框打卡」。

門票優惠:暢享鄭渝高鐵,樂游重慶奉節。奉節高鐵站於6月20日正式通車,通車之日至7月20日,憑火車票和個人身份證可免費兌換奉節境內的景區門票:白帝城·瞿塘峽、小寨天坑、龍橋河景區、三峽原鄉、三峽之巔。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dc211ee68fa30aa3e3f0e460beb79ea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