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個娃設53個班幹部」的關鍵點在哪兒?

2022-09-12     明珠絮語

原標題:「51個娃設53個班幹部」的關鍵點在哪兒?

01

這兩天,一位四川家長的一則小視頻火了。

該家長說,自己家兒子剛上小學二年級,開學第一天,班主任就在班級群發了「班幹部競選崗位表」,為全班51個孩子設置了53個崗位!

「老師為了公平也是煞費苦心了!」

02

明眼人都看得出來,裡面的「班幹部」雖多,但絕大多數都不是傳統意義上的班幹部,而只是將班級的日常工作進行細化分工,並把每個崗位賦予了一個看起來像幹部的名稱。

真正的班幹部,還是排在前面的諸如班長、大隊長、學習委員、紀律委員等那幾個。

這就像在一座政府大樓裡面,每個人可能都稱為幹部,但樓里有最高首長,有各部門的負責人,也有大門管理員(門衛),這些「幹部」之間,有著本質不同。

實話實說,如果我家孩子在那個班讀書,我更願意讓孩子當班長,而不是當後門管理員。

03

其實類似班幹部的設置,我在十幾年前就看到過。

在孫道榮的一篇題為《擔當》的文章中,介紹過一位從日本來的小朋友。

據說在日本小學的班級里,有「擦黑板擔當」,還有「整理擔當」「保健擔當」「電氣擔當」「衛生擔當」「門窗擔當」「幫忙擔當」等等。

從名字就可以看出,像上面的班幹部崗位一樣,每一個「擔當」,對應一個管理或服務的職責。

我沒去過日本,也不認識在日本上小學的孩子,但不管這事情是不是真的,我都覺得這個創意非常不錯。

值得一提的是,所有的「擔當」都是輪換著做的,文章里的那位小朋友,幾乎什麼崗位都做過。

而這一點,才是「全員班幹部制」的關鍵所在。

04

班幹部定期輪換,讓每個孩子都有機會做不同的崗位,可以有效避免「階層固化」。

尤其「管理崗」和「服務崗」的輪換,更為重要。

大家的職責不是一成不變的,權限也不是一成不變的,這個月你管這個,下個月就可能他管,這樣可以最大程度地降低崗位的附加值對學生個體帶來的影響。

說得通俗或世俗點,你今天是班長,明天就可能不是了,就不用拍你的馬屁。

你今天管後門,明天可能是班長,誰也不敢看不起你。

另外,工作的輪換也可以讓孩子們產生「共情」的心理。

親自干過某一項工作才能體會到那項工作的不易,就像讓從車裡往外扔東西的司機當一天清潔工,他可能更容易理解清潔工的不易一樣。

05

有人可能會說,不是每個孩子都適合管理工作,都適合當班長。

這話沒毛病。

但我們教育的目的和作用,不就是鍛鍊和培養各方面的能力麼?

從這一點上講,對於那些管理能力偏弱的同學,不但應該當班長,還應該當的時間更長一些,以便在老師的指導下,學到更多的管理經驗。

這樣做,比一個能力強的同學一下子當一年甚至幾年班長更接近教育的本質。

在學生時代,我們的教育者應該給孩子們提供儘量多的嘗試、鍛鍊甚至試錯的機會。

所以,如果「全員班幹部制」是「皇帝輪流坐,明天到我家」,那麼是值得肯定的創新之舉。

如果一次競選之後就固定或基本固定下來,那麼只是換湯不換藥而已,沒啥大用。

明珠絮語(ID:tsliuchanghai),以教師和家長的雙重視角看教育,解答青少年和家長的教育困惑。新書《為自己讀書》正在噹噹、京東、天貓等平台熱賣中!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dc0752181591b79a00c8ca5a013611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