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進入對話模式,日韓被打得措手不及,態度反轉望改善對華關係

2023-07-12     軍事評論

原標題:中美進入對話模式,日韓被打得措手不及,態度反轉望改善對華關係

援引韓國《財經新聞》報道,中美以一種日韓都沒想到的方式,突然進入到「對話模式」,讓兩國都有些措手不及。

在一個月之內,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和美國財長耶倫相繼訪華,雖然雙方在中美關係、制裁、經貿等一系列問題上都存在重大分歧,但在管控分歧、加強溝通上也取得了共識。

此時美國經濟過熱,而美債問題遲遲無法得到有效緩解,而中國經濟發展也面臨著諸多挑戰,這就導致雙方都有意願進行接觸,甚至是雙方擱置政治軍事上的衝突分歧,進行實質性的合作。

耶倫

這也造就了一個彆扭的東亞外交格局。不誇張地說,日本一直都沒有獨立的對華關係,中日關係一直是隨著中美關係進行搖擺。而韓國自尹錫悅上台以後,韓國政府自己放棄了獨立的對華外交政策,也淪為美國對華戰略的附庸。

如今,中美突然由對抗轉入對話模式,讓日韓兩國的對華外交政策擺在了一個很尷尬的位置。而韓國比日本還要尷尬。

長期以來,日韓作為美國在亞太地區戰略的「馬前卒」,都採取了強硬對華政策,比如在佩洛西竄訪台灣之後,日本第一時間響應派議員竄訪台灣,振臂高呼「台灣有事就是日本有事」,給「台獨」宵小打雞血。

中美關係

韓國也是同樣的做法,比如去年年末派國會副議長竄台,而尹錫悅在接受路透社採訪時也聲稱台灣問題不是中國內政問題,而是全世界都關注的國際問題,並用朝韓之間的關係來類比兩岸之間的關係。

所以最起碼在台灣問題上,日韓兩國有很高的統一性。但是日本和韓國又存在本質不同,日本在台灣問題上的表態是出於自身利益,之後才是配合美國的台灣政策。就比如日本想借中美在台海地區的對峙幫助日本鬆綁,比如放寬《和平憲法》對日本的限制,推動日本國家正常化,之後才是配合美國的印太戰略。

還有就是日本雖然口口聲聲喊著「台灣有事」就是日本有事,但日本只是口號喊得響罷了,日本拿出來的實際行動幾乎是沒有,也不具備和美國一樣直接介入台海衝突的能力。

岸田文雄

而反觀日本喊的最大聲的同時,中日經貿仍在繼續,日本前議長更是帶著日本貿易代表團跑到中國訪問,意思很明確,該做的生意還是會繼續做,但配合美國喊仍是會喊,但別想日本徹底和中國進行切割。

韓國在這個問題上就顯得要稚嫩了很多。尹錫悅作為一個政治新人,他將兩岸關係比作朝韓關係,這就已經證明尹錫悅對於國際關係的認知很膚淺。自他上任以來,種種跡象都說明他在處理國際問題上,不僅缺乏「獨立自主」,同時也不夠老練。

日本站隊美國是為了自己的利益,韓國站隊美國就是單純的為了站隊。為了給美國人獻媚,可以幫日本洗白侵略史、可以向日本膏藥旗鞠躬,甚至可以以一國總統的身份為拜登獻唱、可以因為中國駐韓大使的一句話把兩國關係徹底弄僵,可以同意並部署關乎中韓兩國關係好壞的薩德反導系統。為了討好美國,尹錫悅可以去做有損「國格」的事,讓他成為下一個澤連斯基估計都會毫不猶豫,是一個連一條後路都不給自己留的狠人。

尹錫悅

現在中美開啟對話模式,壓力就來到日韓兩國。日本並不怎麼慌張,因為在G7廣島峰會之後,日本就已經瞧出了美國有意願改善中美關係,所以當即喊出要將日本下半年的外交重心要放在對華關係上,並積極尋求岸田文雄能夠訪問中國。從這一點就能看出來,雖然日本在台灣問題上把話給說絕了,但沒把事做絕,處事極為圓滑。

但韓國就不一樣了。前腳尹錫悅還在揪著中國駐韓大使的話不放,把兩國關係搞得很僵,後腳韓國外長就態度大反轉,宣稱要發展成熟的對華關係。但關鍵問題在於,韓國已經把中國給得罪了,甚至還使得中韓關係向後退步。

更為關鍵的是,美國和中國談條件,日本和韓國是插不上嘴的。現在中國發展的核心問題是產業升級,比如造船、汽車,然後就是如同長江存儲之類的部分半導體行業。美國要想和中國談條件換取中國對美國國債和經濟上的支持,就得在這些關鍵領域讓步,而這些又都是日韓兩國的強項。所以日韓兩國著急著要緩和對華關係,其實也有擔憂被美國出賣的小心思,畢竟美國在出賣盟友方面可是有著前科。但有句話說得好,自作自受,之前協助美國打壓中國,如今隨著美國緩和對華關係,日韓又喊著要發展對華關係,那早幹嘛去了呢?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dbabf8f506e3130c33daac77a40aff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