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家:故意磨蹭是娃在「被動攻擊」,3招讓娃快起來

2020-08-07     育兒小娜

原標題:心理學家:故意磨蹭是娃在「被動攻擊」,3招讓娃快起來

前陣子和朋友小晶好帶娃去地質博物館看恐龍,我帶著妹妹在博物館前

等了

差不多

半小時

,小晶才拉著兒子波波出現在馬路上。一見我小晶就開始給我講她和兒子在家的一場衝突。

早晨小晶給兒子端上早餐

「快吃,

吃完咱們去博物館和姐姐玩」

「媽媽,博物館有什麼啊」

「有恐龍、有寶石呢

,快吃」

「媽媽」

「別說話快吃」

波波有一搭沒一搭地吃著,朋友在一旁催,

可是越催孩子吃得越慢,

後來竟然玩起了麵條。小晶看了看錶,氣不打一處來,大聲呵斥讓波波快點。結果波波嚇得大哭,

一頓飯吃了四五十分鐘

相信小晶的經歷,也讓很多媽媽感同身受。在我們有約會、要去上課之前,好像孩子

格外磨蹭

。這是故意在和我們作對嗎?有什麼辦法能讓他們快起來嗎?我們今天就來探討一下這個話題。

故意磨蹭是娃在「被動攻擊」

心理學家告訴我們,如果一個人在一段關係中,長期無法占據主動,出於自我保護,他們會進行「被動攻擊」,即用被動方式去攻擊別人,攻擊這段關係。

在孩子身上體現,就是

「不配合」

。寶寶磨蹭時,爸爸媽媽腦海里可能會出現這種念頭

「他是故意的嗎?」

如果孩子已經2歲或更大了,

其實這就是孩子的一種「被動攻擊」

。這是由於孩子在

親子關係

總是處於

弱勢

一方,我們往往會安排孩子行程、決定他們時間,用

訓斥來表達自己不滿

但是站在孩子立場上去想,

孩子沒有能力,可能也不敢挑戰父母權威。因此只能通過這種隱性對抗來應對父母不停催促。

當你在不斷催促「快點,別磨蹭」時。孩子的內心可能這樣想:你讓我快我就慢,看你能把我怎麼樣。

過度催促產生 「超限效應」

某天我晚上要參加一個線上培訓,在這之前要輔導妹妹寫完數學作業。作業剛好難度比較大,

妹妹連錯了好幾道。後半段我情緒不是很好,催她集中精力快點寫完。

但是她卻開始走神兒了,我沒忍住吼了她,妹妹哭著寫完了作業。

後來妹妹對我說:「媽媽,

我覺得你越催促我越心慌,腦子裡一片空白」「明明是你一直在打擾我,最後還要罵我,太不講理了。」

我們往往認為,催促能讓孩子做事情、寫作業的速度變快,但其實卻會對孩子造成非常多

負面影響

,主要體現在下面兩個方面。

一方面,可能會產生「超限效應」。

超限效應通俗來講,就是由於

刺激太多,或者作用時間太久,引起逆反現象。

當孩子在做一件事兒時,爸爸或媽媽總在旁邊說「

快點」「把這個拿起來」

吃麵條

」,本意是要讓孩子快起來,效果卻是爆發嚴重的

親子衝突

,或者孩子出現上文中提到的「被動攻擊」。

另一方面,容易打斷孩子內在節奏。

大部分時候,我們看到孩子做事拖拖拉拉,其實

並不是孩子的問題

。仔細回想和反思,你會發現反覆催促孩子時,都

是父母覺得

有事情沒有做完,要去赴約,或自己覺得疲倦想回家的時候。

如果你家娃也有文中波波媽媽同樣的煩惱,推薦下面這套書裡面包含了0-12歲孩子每個成長階段不同的問題點,用對方法,你會發現那個愛和你對著乾的小朋友,也是可以乖乖聽話的。

法國人吃一頓

法式正餐

需要

3個小時

,慢有時候並不是壞事兒,孩子內心也有自己的節奏。這是他們和世界對話的頻率。如果不斷地催促,

就可能打斷孩子內在節奏,讓他們慌慌張張錯誤百出,甚至久而久之形成習慣。

正面管教用這三種方式

心理學家說:只有給足孩子時間去體驗,他們才能從實際生活中明白,自己是誰,要做些什麼。

在父母課堂中,有爸爸說:「知道催促孩子不好,但是他實在太沒有效率了」。我問他:你仔細想一下,孩子需要效率嗎?凡事要提高效率,並不是孩子自己的想法。

他們任務是打開感官,在體驗中學習。

因此想要娃學會

不磨蹭

,實際上是一個

天性到社會化的過程

。正面管教中提議

三種方式

,家長可以參考下,幫助孩子進步。

首先,先允許磨蹭再講效率。

就像我們上文所說,在幼年時期,

最重要的並不是高效地完成手邊的事情。而是通過細節去學習。

就像寶寶吃飯磨蹭這件事兒,在開始他們很可能是對麵條手感覺得好奇,如果父母總是用催促打斷孩子探索過程。那麼下次,他還會繼續研究食物。

因此,正確做法是,尊重孩子

好奇心和探索欲

。接觸新食物,或者去新地方時,留出充分時間,給寶寶自由探索。接下來再向孩子

要求效率

其次,逐步培養孩子時間感。

文章開頭,小晶因為要赴我的博物館之約,不斷地催促孩子。是以為成年人有時間概念:對於小晶而言,吃飯時9點,到赴約10點,中間有1小時時間。

而對於3歲小孩波波來說,根本不知道「時間」是什麼。

想讓孩子了解時間,從而明白如果磨蹭,事情做不完時間就會過去。就要將時間具象化。對於3歲左右的孩子,

了解時間可以藉助他們對於「多」和「少」概念的理解。

記得哥哥小時候,朋友給他買了一個類似「更漏」的玩具。我們就告訴他,一天中的時間,就像

瓶子裡充滿水

,漏完我們就要睡覺了,這天就過去了。我們玩遊戲、吃飯都要用時間。如果你吃飯磨蹭,

就沒有時間可以玩了

最後,適當承擔磨蹭後果

有朋友和我討論孩子磨蹭問題時說,孩子磨蹭你催促,

每次都沒有任何後果。 那他為什麼不磨蹭呢?

反正著急的只是爸媽而已。對於稍微大孩子,不妨適當讓他

承受磨蹭帶來的後果

比如吃飯太慢,不用過於催促,取消他喜歡的繪本時間,告訴他時間用完了。寫作業也是如此,規定了合理的時間,卻一邊玩一邊寫,到時間就可以收起來,不必再寫了。

媽媽來叨叨:

每次對父母們說,孩子磨蹭是故意的,總會看到大家驚訝的表情。在父母眼裡,寶寶永遠都是被動一方,需要我們照顧。我們總是會忘記,當他們的自我意識已經開始萌發,催促和強迫會導致反抗,又有什麼奇怪呢?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dbVbx3MBURTf-Dn5n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