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根據臨床調查顯示,一般夏天寶寶患上著涼感冒、發燒等常見病症,有80%以上都是因為睡覺時著涼導致,而最大的原因就是寶寶睡覺踢被子。尤其是換季時節,晝夜溫差大的時候,更是踢被子著涼感冒的高發期!
同事小黃頻頻請假,一問起原因,她也十分無奈:「哎,我女兒最近總是感冒,我老公又被派駐在外地,我婆婆一個人也沒法帶她去醫院,我也只能請假了!」不少同事聽到她的「抱怨」都覺得很奇怪,畢竟,,前幾天她還帶女兒暖暖參加公司活動,雖說小姑娘才1歲半,但胖乎乎且面色紅潤的模樣,一看就非常健康,怎麼就生病了?
然而,小黃聽到同事們的疑慮後,更是大倒苦水:「別提了!最近兩個月,我也不知道孩子怎麼了,睡覺總喜歡踢被子,能不著涼嗎?」一旁也是寶媽的劉姐連忙問:「是不是你給寶寶蓋的被子太厚啦?」
「不可能,如果被子太厚,她也不會入睡2、3個小時後才開始踢被子」,小黃非常肯定。此時,作為5歲男孩的寶媽小聶則提出另一個猜想:「我看暖暖胃口很好,是不是晚上吃太多的緣故?我兒子有一段時間就是因為晚餐吃太撐,睡著了腸胃還在運作,所以他也喜歡踢被子。」
經小聶這麼提醒,小黃回想起自從婆婆來幫忙帶女兒後,非常寵愛孫女的婆婆每天都努力準備各種豐盛的食物,甚至孩子睡前,還能吃到奶奶做的蛋糕、烤雞腿等。
好像也就是從那時起,女兒晚上才睡得「不老實」。於是,她將這個結論告訴婆婆,倆人決定停了孩子的宵夜。
沒想到,這一個星期以來女兒果真沒有踢被子的舉動,睡得還算安穩。也正因如此,小黃才知道,原來孩子踢被子的原因,不一定是被子太厚導致發熱引起,還挺多樣化!
原因一:被子或睡衣太厚
根據生物學可知,由於寶寶還處於發育期,體溫調節中樞還未發育完善,散熱能力比較差,加上新陳代謝比成人快,故而大人給他們蓋的被子、穿的睡衣有時候比較厚的話,寶寶就會出現為了散熱踢被子的情況。
這也提醒了家長們可以摸一摸寶寶的後背、頸部等地方看看是否有出汗的現象,以便於確認是否要更換薄被或睡衣。
原因二:睡衣材質不適合
皮膚嬌嫩的寶寶對於衣物的材質、膚感都有著極高的要求。如睡衣這種貼身衣物,如果舒適度與透氣性都不佳的話,一來是令寶寶感到不適,睡不安穩。二來也會讓他在睡覺過程里發熱,踢被子散熱。
所以,家長為寶寶挑選睡衣時,一定要挑選純棉、親膚的嬰幼兒專用服飾。同時還要考慮透氣性是否很好,不僅僅是解決踢被子問題,也為了保障寶寶的睡眠質量。
原因三:缺乏維生素D
根據兒科研究可知,寶寶缺乏維生素D會到引發植物神經功能紊亂,出現煩躁不安、出汗等影響睡眠質量的情況,自然也會導致踢被子的情況出現。
同時,維生素D也關乎骨骼發育、免疫系統提升等健康問題。進而令寶寶出現身高發育緩慢、牙齒萌出異常,以及因抵抗力較弱經常生病等。因此,為寶寶補充維生素是家長不容忽視的問題。
原因四:睡前吃得太多
因為消化系統還未發育完善,所以寶寶消化時間會比較長,如果睡前讓他吃得太撐,那麼哪怕睡著了腸胃也依然在努力消化,自然睡不安穩,踢被子也有可能發生。
而且睡前吃太撐也會增加腸胃負擔,易令腸胃的積氣增多、消化不良等不利於腸胃。故而,睡前不宜給寶寶吃得太撐或喝太多牛奶。
除了以上幾點,寶寶白天過於興奮、受到驚嚇或是身體不適等,也有可能導致寶寶睡不安穩、不斷踢被子。
根據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各年齡段的育兒小貼士》,及兒科專家崔玉濤撰寫的《崔玉濤育兒百科》等育兒書籍可知,預防、解決孩子踢被子的方法其實有很多!
方法一:適當補充維生素D
根據大數據可知,缺乏維生素D的問題,在我國嬰幼兒當中還是比較常見的。故而許多專家都建議,除了常規的母乳、輔食、奶粉、曬太陽等方法外,還可以專門為寶寶適當補充維生素D。
如果家長無法確定如何給自家孩子補充維生素D,可以諮詢醫生或是其他專業人士。
方法二:營造舒適的睡眠環境
舒適的睡眠環境不僅是相對安靜,還有溫度、濕度也不能忽視。而根據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各年齡段的育兒小貼士》提出的建議可知,不同年齡段的寶寶因身體發育不同,對於睡眠環境的溫度、濕度有著不同要求。
如剛出生不久的寶寶適合25至26℃之間的室溫,濕度也最好保持在40%至70%。而隨著身體發育,體溫調節功能越來越強大,3歲左右的孩子可以承受22至24℃的室溫。
方法四:準備厚度適合的睡衣、被子
因寶寶散熱能力較差,睡覺時不宜穿太厚的睡衣,可以給寶寶穿一些棉質、透氣性與吸汗性比較好,同時也比較寬鬆的睡衣。
如果家長擔心寶寶踢被子,還可以為他選擇厚度合適的睡袋,如此一來便不用擔心著涼一事。而對於判定寶寶是否發熱,可以通過觀察是否有汗或是撫摸後勁、背部。
根據大數據統計,寶寶出現踢被子的機率在90%以上,主要原因還是家長並沒有給予正確的養育方式。而踢被子看似一件常事,但也會令寶寶著涼感冒,也有可能是缺乏維生素D等營養元素的提示。所以,家長們應高度重視踢被子一事。
著名兒科專家理察•法伯在《法伯睡眠寶典》里關於解決孩子睡眠問題時提到,白天遇到驚嚇或是睡前過於興奮都會導致孩子晚上睡不安穩。
而這也提醒了家長們,在寶寶睡前不宜安排刺激的活動,哪怕是睡前故事,也不應選擇令寶寶亢奮的內容,以免他睡不安穩、踢被子等。
同時,根據生物學可知,在昏暗環境下,寶寶才能分泌大量的促進睡眠與成長的激素。故而家長在為寶寶營造適宜的睡眠環境時,儘可能不要開著夜燈,保持睡眠環境的昏暗與寧靜。
如此一來,不僅利於寶寶的睡眠質量,也能讓他在平穩狀態下不會出現踢被子的情況。
枕邊育兒寄語:
根據大數據與臨床數據可知,雖說寶寶睡覺踢被子的機率超過90%,但如果家長能進行有效處理,不管是保持適宜的睡眠環境、被子與睡衣厚薄合適,還是及時補充缺乏的營養元素等,只要採取正確、適合的方法,都能有效解決踢被子一事!
(本文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