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 李晶 供圖 / 付新華
本文來自《知識就是力量》雜誌
動畫片《國王排名》中,波吉王子和卡克躺在「螢火蟲叢林」的場景給大家留下深刻印象。點點螢光其實是螢火蟲們獨特的語言,那麼,這些神秘的光點究竟代表著什麼意思呢?
螢光是夜間調查螢火蟲時最強有力的「助手」(供圖 / 付新華)
螢光中藏著「生化武器」?!
當夜幕降臨,第一隻勇敢追愛的成年雄螢起飛,發出閃光信號,緊接著,更多的雄螢陸續起飛,努力傳遞著愛的信號。而成年雌螢則在草叢中或葉面上閃光,作出回應。對於螢火蟲而言,「閃光」就是它們用來交流、求愛的語言。
那不需要談戀愛的幼蟲,發光又是為了什麼呢?
螢火蟲幼蟲的防衛腺體(供圖 / 付新華)
螢火蟲幼蟲擁有長長的身體和短短的腿,遇到天敵時,打不過又跑不掉,所以通過小小的閃光來警告對方。其實,它們真正的武器是藏在身體內的一種「生化武器」。水棲螢火蟲的幼蟲身體里長著可以翻縮的防衛腺體,儲存著「毒氣」,當天敵試圖攻擊它們時,幼蟲會先發光警告,如果警告無效就會採取「強制措施」,將腺體翻出,釋放出「難聞」的氣味趕走天敵。久而久之,捕食者們就會認識到這種會發光的生物是有毒的、不好吃的。
螢火蟲幼蟲警戒發光(供圖 / 付新華)
看光識「螢」
如何在野外分辨螢火蟲的成蟲和幼蟲呢?這就要學習螢火蟲發光語言的基本組成了。
第一,發光器的形狀。擁有1節發光器的是雌螢,一般為帶狀或2個點;擁有2節發光器的是雄螢,一般第一節為帶狀,第二節就有很多不一樣的形狀了,比如有的像個倒三角形、有的是兩個小圓點、有的是半圓形,還有的是短一點的帶狀。而幼蟲只有2個小小的發光點,分布在身體尾部的兩側。
交配中的邊褐端黑螢雌螢(上)與雄螢(下)(供圖 / 付新華)
第二,螢光的顏色。成年螢火蟲發光的顏色大多偏黃或者偏綠;而幼蟲只有綠色的螢光。
不同顏色的螢光(供圖 / 付新華)
第三,閃光的頻率。不同種類的成蟲閃光頻率不一樣,間隔的時間長短也不一樣,而且有的是多脈衝閃光,嗒嗒嗒—嗒嗒嗒,有的是單脈衝閃光,嗒—嗒。但幼蟲發出的光是常亮的。
第四,閃光的亮度。由於發光器大小的區別,成蟲發光器越大,就會越亮;而幼蟲只有兩個小點點,所以亮度相對弱很多。
幼蟲和成蟲的發光區別很大,不同種類的成蟲發光語言也各不相同,破解這些信號的「密碼」藏在它們的基因里,不知道「密碼」的種族之間是無法交流的。
一閃一閃的秘密
螢火蟲一閃一閃地發光,是因為沒電了嗎?有人以為螢火蟲發光就像照明燈一樣,因為即將沒電才會出現不穩定的一閃一閃的現象。但事實恰恰相反,成蟲在瀕臨死亡的時候才會由一閃一閃變成常亮,直到體內最後一點能量用盡,才會「燈滅蟲去」。
正在發光的雷士螢雄螢(供圖 / 付新華)
當天黑下來,它們的大腦發出想要發光的「神經衝動」的信號,讓螢火蟲產生一氧化氮,這個氣體會快速抑制它們發光細胞內一種叫作「線粒體」細胞器的呼吸作用。這可是個重要的「細胞發動機」,螢火蟲的腹部側面長著氣門,從這裡吸進體內的氧氣,這些線粒體會將吸入的氧氣用於維持生命活動,就像我們人類需要靠呼吸維持生命一樣。但是當螢火蟲體內產生一氧化氮之後,進入的氧氣就不會被「發動機」全部用來維持生命活動了,還會將部分氧氣用於發光。
螢火蟲也和我們人類一樣,需要吸氣和呼氣。一呼一吸的交替過程,讓螢火蟲完成了光的亮和滅,所以螢火蟲的成蟲發光是一閃一閃的。
螢火蟲帶給我們的浪漫和美好遠不止於此,在欣賞這份美好的同時,也要好好保護它們和它們的生存環境。
(責任編輯 / 王佳穎 美術編輯 / 周遊)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dac37df449bde14cdff7b91abcac47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