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大而不同的城市,在這裡,可見五千年中國歷史

2020-01-13   跟著心靈去度假

在我國山西,有一座大而不同的城市。它是中國首批24個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之一、中國首批13個較大的市之一、中國九大古都之一、國家新能源示範城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國家園林城市 、中國雕塑之都......

這座城市歷史悠久,古稱雲中、平城,曾是北魏首都,遼、金陪都,境內古蹟眾多,著名的文物古蹟包括雲岡石窟、華嚴寺、善化寺、恆山懸空寺、九龍壁等。

沒錯,意如其名,這座城市就是大同。它山西省第二大城市,位於山西省北部大同盆地的中心、晉冀蒙三省區交界處、黃土高原東北邊緣,實為全晉之屏障、北方之門戶,且扼晉、冀、內蒙之咽喉要道,是歷代兵家必爭之地,有「北方鎖鑰」之稱。在那裡,古老與現代並存,農耕與能源並重,水火相容,新陳相因。

大同盆地,自古時起,便與荒涼的朔漠為伴,是孤獨的駝隊經歷漫長的跋涉進入中原的第一座驛站。公元398年,當大同還是平城的時候,北魏道武帝的車駕,鄭重駛入這片土地,遷都於此。第一次,大同站在了中華歷史的十字路口。就是從這裡開始,這個由鮮卑族建立的政權,逐漸顯露出崢嶸氣象。也是從這裡開始,北魏踏上了漫漫征程,最終橫掃北方,統一了黃河流域。

雲岡石窟和懸空寺,用一座座佛像、一間間廟宇,透射出一個時代經濟的雄渾、宗教的興盛、藝術的繁榮、社會的安寧,記錄了一個時代的輝煌。一千五百多年過去了,一切都在時光的剝蝕中,變得斑駁陸離,但在它們中間,我們能找到一個民族的文化基因。

石敬瑭將燕雲十六州拱手捧讓給契丹以後,遼興宗將大同確立為王朝的陪都西京,政權的跌宕,再一次將大同這塊邊陲之地,帶入了風雲變幻的時代漩渦。從此,大同開始了遼金兩代,延續近兩個半世紀之久的陪都歷史。新的民族文化融合,一次又一次,發生在這塊土地上。大同也在相對穩定的和平中,日漸繁榮,並儼然成為北方的重要文化中心。

明開國後,太祖朱元璋將十三子代王朱桂分封大同,讓他鎮守北方。歷經戰火,已成為一片斷壁殘垣的大同,再一次迎來了歷史的眷顧。圍繞著遼金時期遺留的西京國子監,代王朱桂,開始了大同的建設。

這座城市,古稱雲中,今作大同,這座晉北之城,歷盡萬千磨難,卻依舊平靜祥和,千百年後,又以數以萬計的煤炭,再創新的輝煌。

如今,大同的每一個角落,都在以她的厚重底蘊,賦予這座城市新的生命,古老的根基,也能長出新芽。回顧歷史,展望未來,這座城市真的大而不同。你喜歡這座城市嗎?歡迎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