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反對中間商賺差價,一塊錢的東西,你非賣10塊,給農戶9毛

2019-05-14     姚志芸

水果吃不起,是我們的錢袋子縮水了?還是水果真的漲價了?

(當您打開這篇文章時,感恩在我心。在浩瀚的網絡里,姚志芸堅持正能量的寫作,或許微不足道,但您的關注和留言支持就是小編的全部動力。)

文/姚志芸

筆者周末去買水果,去超市裡轉了一圈,最便宜的當屬香蕉和小西紅柿。蘋果都在8塊錢左右,應季水果油桃一斤12元,山竹,芒果,大櫻桃,荔枝更不用說,除了芒果12元,其它都30+往上。

轉完超市,去了專門賣水果的早市,相比較超市,每樣價格低1到2元。最便宜的還是屬於香蕉10元三斤,菠蘿十元兩個(三斤左右),其它水果還是比較貴,看的人多,買的人少。

今年的水果感覺是吃不起了,想回家網上買,比如大櫻桃,刷出來的視頻都是櫻桃和荔枝滯銷賣不出去,還打著扶貧的口號幫助果農。

仔細一看,都是預售,一個月以後發貨,並且最少四斤起拍,一單等一個月,需要提前支付100元的貨款。納尼?滯銷卻沒有商品?這是什麼個套路?很多人拍了然後留言警告後來者不要上當。

有點良心的一個月後發櫻桃,一個月後的櫻桃估計都是清樹摘的清倉貨了吧!有些不良的騙子直接捐款走人,一個摘櫻桃的視頻就能掙錢,顛覆三觀,只能感嘆自己已經老了,趕不上時代的變化。(預售購買有風險,謹慎購買)

那哪那都是套路,水果也一樣,沒有人想著讓果農掙錢,只想著自己怎樣空手套白狼把錢掙了。

筆者所在的城市,一般點的櫻桃30元,好點的60元。按照每年的慣例,一個月後品相好的櫻桃最多15元,你網上預售一個月後的櫻桃,到底是套路?還是替果農做善意推廣一目了然。

筆者以為,其實不是水果貴了,也不是我們的錢袋子縮水了,吃不起水果只有一個原因,人心變壞了,只想著撈錢。

水果販子,一道販,二道販子……都指著它賺錢,以前都罵販子,果農沒富只富了他們。今天網絡如此發達,可水果依然很貴?為什麼?

刷視頻都是買櫻桃荔枝榴槤等等……你去拍就發現比自己去超市買還貴。為什麼?人家會告訴你,他不掙錢,只是幫果農走量,你買一單就是扶貧。納尼,筆者心裡想罵人,是真扶貧還是扶你貧?明明拿果農當暄頭,拿直銷當招牌,只想肥自己的口袋。

當過農民就知道,只要價格稍微好一點,都會出手,誰會坐地起價?就拿筆者家鄉的土豆來說,土豆提前上市,田間地頭能給農民通貨出1塊錢一斤,都是高價格。通貨是什麼?就是有大有小,土豆大沒有限制,小的不能少於四兩。

到後期,一斤通貨能給五毛錢都自己不錯了,而超市的價格一斤都不會低於2塊錢。筆者去年在上海的超市看見一斤土豆8.8元。後來上網一搜,5兩左右的土豆5斤普遍50元+。

網絡是發達了,農產品還是直接到不了消費者手裡,農戶永遠掙不了錢,消費者更是吃不起。而橫在農戶和消費者之間的寄生蟲,張著血盆大口等著農民和消費者。

筆者感慨,什麼時候,才能有真正意義上的電商?不是反對中間商賺差價?但是一塊錢的東西,你非賣10塊,給農戶9毛。

如此狠的割肉方式,最後是三傷,農戶賣不出去,消費者吃不起?中間商沒錢賺。好在水果不是必需品,吃不起可以選擇不吃。傷的最重的還是農戶。

原創作品,各平台同步發布,已簽約維權騎士,未經容許,請勿轉載!網絡配圖,若有侵權聯繫刪除!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dQfnXGwBUcHTFCnfcuA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