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路由大家最先想到的一般是華碩網件領勢等,但在多數人自己購買路由時並不會選擇這三個品牌,原因並不是這些路由大廠的產品不夠好,而是貴,「我為什麼要花這個價格買一個路由器呢?」,這是消費者在做購買決策時一定會問自己的一個問題。
儘管我不想花過多的費用,但是我又想體驗到最新的路由技術以及改善家中的WiFi質量,又該怎麼辦?我們不妨換個思路,傳統路由大廠短期大降價斷然不可能,但國內還有一些網際網路品牌呀,產品不差但價格只有幾十分之一,其中做得最極致的當屬榮耀,榮耀路由3的首發價才199,買兩隻組個Mesh也不到400塊,卻能享受到當下最火的WiFi 6+Mesh組合。
開箱曬物:外置天線+簡約時尚風
在外觀設計上,看得出PM在榮耀路由3身上儘可能的降低成本,充分發揮網際網路品牌在工業設計上的優勢,以最簡約的設計來贏得用戶審美以及讓硬體能夠發揮出最大性能,把每一分成本花在刀刃上。
包裝上延續了榮耀經典的簡約風,白色的硬紙殼材質,正面便是產品的渲染圖,是不是和年初的華為AX3路由系列似曾相識?包裝左上角有產品名稱「榮耀路由3」和產品的特性「WiFi 6+」「3000M無線路由」,關於這兩個參數的實際意義後續再詳述。
包裝背面則是榮耀路由3的一些功能亮點介紹以及一些基本參數,感興趣的小夥伴可自行閱讀。
包裝除了路由主體外還有一個電源適配器,電源適配器的造型比較傳統,配色上與機身保持一致,輸出標準是2V/2A,電源線長約1.5m,接頭是標準DC。
回到榮耀路由3本身,其實從包裝的渲染圖上我們就已經知道這是一款外置天線路由產品,三圍尺寸達到了225*159.2*39.7mm。天線採用了可摺疊設計,但並不可拆,其中比較用心的是天線可完全摺疊與主機重疊吻合,能夠感受到PM的用心。
天線的轉軸採用了隱藏式設計,再加上圓角設計,即使從背面看整個機身依舊很輕薄。天線的阻尼比較適中,每根天線的位置採用了無極調節設計,可以讓每根天線停留在任意位置(0到90°之間)。
而四根粗大的增益天線等距分布在機身上,天線上最吸睛的就是第四根天線正反面的「WiFi6+」標誌,我已經收到不少網友的反饋,認為這樣的設計既不符合簡約的設計風,同時有點Low。毫無疑問,網友的觀點並不無道理,但是站在華為的角度想想,WiFi6+作為華為的私有協議,有且僅有自己來推廣,所以這個重擔自然拉在了自家的路由產品身上。
路由正面中心位置同樣有一顆圓形Hi鍵,這裡再次科普一下華為系Hi鍵的作用:一鍵連接其它的華為Wi-Fi設備,也可以當做WPS鍵使用。
正面靠近右側有一行凹刻的HONOR英文,若隱若現,並不會影響美觀度。
機身前段中心位置有一個LED狀態指示燈,通過不同的顏色來指示路由狀態。
所有接口布局在路由後側,從左往右分別是電源DC接口、4個千兆自適應WAN/LAN口,最後則是一個重置鍵。可以觀察到WAN/LAN口為了天線布局其實做了讓步。
機身底部採用了中間隆起,兩端收起的設計,這是為了給底部留出更多的散熱空間,保證路由能夠及時散熱而穩定工作。
規格參數:自研晶片
產品名稱:榮耀路由3
機身尺寸:225*159.2*39.7mm
CPU:凌霄雙核1.2GHz CPU
無線晶片:HI1152,集成2.4G和5G,支持WIFI6、2x2mimo、160MHz頻寬
內存/快閃記憶體:128MB/128MB
功放晶片:RTc7646
網口:4個千兆WAN/LAN自適應
天線:4根外置天線
IOT通道加速:支持華為HiLink
IPv6:支持
手游加速:支持
從硬體規格上看,榮耀路由3搭載是與華為AX3相同的硬體,不僅符合WiFi 6路由的全部特徵,採用了凌霄雙核1.2GHz CPU,實現了晶片協同技術,使得速度更快、穿牆更廣,實現了華為的WiFi 6+。
關於速率方面,3000Mbps≈2976Mbps=2.4GHz 574Mbps+5GHz 2401Mbps。
體驗:智能生態
在配網和路由管理上,榮耀路由3同樣具有網頁和APP兩種方式,並且操作流程十分的簡約,可以說任何小白用戶都可以輕鬆搞定。
相比華為系其它路由,榮耀路由3在網頁端增加了「Wi-Fi 6」自定義開啟功能,默認是開啟狀態,當我們遇到一些老設備無法掃描到Wi-Fi 6 信號時,則可以主動關閉Wi-Fi 6功能。
在APP端也與其它路由產品保持一致,例如網絡安全上能夠對家庭的網絡環境、上網的弱勢群體(小孩)、聯網的智能設備進行「網、人、物」全方位的網絡安全保護。
在加速方面,針對學生的「網課加速」功能同樣存在(支持VIPKid、51Talk 等網課平台),而老牌的「手游加速」也沒落下,可能夠自動檢測正在遊戲聯網的設備並對其建立遊戲專用通道。
其中最值得一說的是「智慧生活」APP當中自帶的測速功能。與普通測速不同,APP中的網絡測速分為兩個階段:移動終端到路由的速度(內網)+路由到寬頻運營商的速度(外網)。所以如果出現網絡異常,是誰的鍋一目了然。
當用華為P40連接榮耀路由3時,手機到路由的下行速率在1312Mbps,上行速率在1326Mbps,此時的瓶頸在網絡環境的干擾和無線的衰減;當我將路由連上家中300Mbps的電信光纖時,路由到網際網路的下行速率在358Mbps,上行速率在36.3Mbps,顯然速度瓶頸在寬頻身上。
Mesh組網:依舊是傻瓜式
按理說,Mesh組網是一個複雜而又極具技術含量的事,操作起來並不簡單。但也正是因為它的複雜性,反而引起來路由工程師的重視,通過繁重的幕後工作換得了我們目前比較簡單的Mesh組網方式。
只需要將主路由配網後,再將分身路由正常通電並啟動後,按下分身路由頂部中間位置的的Hi-Link按鈕,剩下的便是等待,約數十秒的時間,兩隻路由便自動組網成功。
榮耀路由3優先組無線回程Mesh網絡,如果想切換到有線回程,只需要通過網線連接主路由的LAN口和分身路由的LAN口,會自動切換到有線連接,拔掉網線又會自動回到無線回程。
關於無線回程,因為榮耀路由3具有雙頻信號,所以5G信號不僅要用來與設備終端通信還得負責兩台路由之間的無線Mesh回程,這對於速率還是有一定影響的,會降低分身路由下的整體速率,而降低的幅度在後續的測試當中有清晰的數據。
有線回程就很有意思了,因為現實中多數人會選擇把撥號路由放在多媒體箱,在不重新布線的前提下很難實現主LAN-節點WAN的有線回程。目前實測出可以榮耀路由3—交換機—榮耀路由3(實測並不是所有交換機都支持)形式組有線回程Mesh。
但是更多人希望是上級撥號路由—交換機—榮耀路由3/榮耀路由3路由路由模式來組有線回程,但經過實測目前這種方式還沒法實現有線回程。期待後續進行優化。
單只路由信號測試:實戰80平小家
測試環境:建築面積為81平的兩室兩廳兩衛房子,戶型示意圖裡的深褐色為承重牆。榮耀路由3放置在圖中紅色圓點標註位置,測試位置分別是A、B、C、D、E、F。A點與路由中間沒有任何的遮擋物,距離為3.5米左右;B點相隔一面承重牆,距離為3米左右;C點相隔一面普通牆壁,距離為2.5米左右;D點相隔一道木門,距離為6米左右;E點相隔一面承重牆和兩面普通牆,距離為7.5米左右。F點為樓層的電梯口,距離入戶門約6米左右,但是中間隔有兩層牆。從日常的使用來看,E點和F點均是WiFi信號的重災區。
負載情況:智能家居終端全部切換到測試路由,保持30個終端在線(不進行大流量交互),模擬真實環境;
測試設備:WiFi 5 MIMO 2*2手機;
信號強度:穿牆;
測試網絡:電信300M光纖;
(信號強度:圖中順序對應ABCDEF位置)
(綠色為5G信號強度,橙色為2.4G信號強度)
從測試數據來看,在5G下,儘管在A/B/C/D四個不同位置信號出現了波動,但信號強度依舊處於正常範圍內,日常的使用完全不在話下。但是到了E/F兩個位置,聯網終端自動從5G信號切換到了2.4G信號上,顯然在這兩個位置上5G信號的強度已經比較微弱,其實2.4G信號的強度也不是很良好,這也就是我們所說的聯網重災區。根據測試多款路由經驗可知,榮耀路由3的信號輕度表現要高於平均水平,而接下來便是測速環節了。
(SpeedTest測速:圖中順序對應ABCDEF位置)
(綠色為5G信號下測速,藍色為2.4G信號下測速)
從速度測試上也能清晰的看到各個位置的網絡狀況,AB兩處基本是全速狀態,但是CD兩處便出現了明顯的速率下降,E和F兩處因為是2.4G信號接入且信號強度較弱,基本只能處於勉強通信狀態。從信號強度的表現,顯然榮耀路由3的測速成績並不是很理想。所以如果想要在全屋實現滿速WiFi顯然是需要Mesh節點路由的加入。
說明:其實只要下行速度超過300Mbps/s,上行超過30Mbps,基本就可以斷定速度已經達到了滿速,之所以這樣決定是因為下行速度超過300Mbps之後就很難斷定是因為路由信號衰減而造成的速度下降還是因為電信光貓自身的壓製作用。
Mesh路由信號測試:實戰80平小家
榮耀路由3除了單獨使用外還支持Mesh組網實現信號更大覆蓋面積,這對於需要全屋滿速WiFi或者家有大別墅的小夥伴而言算是一大福利。
測試環境:建築面積為81平的兩室兩廳兩衛房子,戶型示意圖裡的深褐色為承重牆。主路由榮耀路由3放置在圖中紅色圓點標註位置,另一個分身路由榮耀路由3放置在圖中橙色圓點標註位置,測試位置分別是A、B、C、D、E、F。A點與路由中間沒有任何的遮擋物,距離為3.5米左右;B點相隔一面承重牆,距離為3米左右;C點相隔一面普通牆壁,距離為2.5米左右;D點相隔一道木門,距離為6米左右;E點相隔一面承重牆和兩面普通牆,距離為7.5米左右;F點為樓層的電梯口,距離入戶門約6米左右,但是中間隔有兩層牆。從日常的使用來看,E點和F點均是WiFi信號的重災區。
可能有人會有疑問,為啥要求生活陽台和電梯口有網絡呢?等電梯沒網絡,手機還沒法自動切換到「流量數據」,這樣的窘狀相信不少人都遇到過,而老編家在27樓,上班高峰期等電梯的時間通常比較久;生活陽台位置我放有智能洗衣機(需要聯網)、吸頂燈(需要聯網)等設備,所以也需要網絡。
負載情況:智能家居終端全部切換到測試路由,保持30個終端在線(不進行大流量交互),模擬真實環境;
測試設備:OPPO Reno 10倍變焦版手機;
雙頻信號:雙頻合一
傳輸區域:中國,測試的房子不是很大,為了更好的漫遊效果,將信號的發射功率調小了;
測試網絡:電信300M光纖;
信號強度:穿牆
(5G信號強度:圖中順序對應ABCDEF位置)
從單個路由5G信號強度和Mesh網絡5G信號強度的對比圖上可以清晰的了解到,房間每個位置的信號狀況,可以看到E(生活陽台)和F(電梯口)兩個位置的信號有了明顯好轉,信號強度要遠遠超過單個路由。之所以這樣自然是移動終端自動漫遊到了更好的信號源上。有人會疑問為什麼在F點沒有單個路由的5G信號數值,因為單個路由下該處的5G信號已經衰弱到手機連接不上。
(5G SpeedTest測速:圖中順序對應ABCDEF位置)
SPeedtest速度方面,在A點,不管是單個路由還是Mesh組網網絡,上行和下行均達到了滿速狀態;B點、C點和D點單個路由與Mesh網絡下相差不大,主要是因為在B和C點主路由的信號強度足夠,本質上與單只路由效果相同;在E點,測試終端的信號自動切換到副路由上,所以信號強度大幅度提升,但是由於是雙頻Mesh無線回程,所以速率影響較大,速度衰減到了滿速的二分之一;在F點,下行速率為131Mbps,此時的速率只有滿速狀態下的三分之一,看來雙頻Mesh無線回程+承重牆對速率造成了較大的壓力,不過這樣的速率正常的看視頻刷網頁完全不影響。
Mesh信號漫遊測試:無感漫遊
漫遊除了改善家中各個位置的信號狀況,其中還有一個值得注意的點,那就是信號漫遊時的網絡狀況,例如我們在《王者榮耀》中打得正酣,你需要從主臥到生活陽台去拿個物品,此時的走位一定會出現信號切換,如果漫遊效果不佳的話,延遲掉線是必然的,所以接下來也簡單測試下榮耀路由3漫遊時的具體表現。
測試環境:建築面積為81平的兩室兩廳兩衛房子,戶型示意圖裡的深褐色為承重牆。一個主路由榮耀路由3放置在圖中紅色圓點標註位置,另一個分身榮耀路由3放置在圖中橙色圓點標註位置,測試位置分別是A、B、C、D、E、F。A點與路由中間沒有任何的遮擋物,距離為3.5米左右;B點相隔一面承重牆,距離為3米左右;C點相隔一面普通牆壁,距離為2.5米左右;D點相隔一道木門,距離為6米左右;E點相隔一面承重牆和兩面普通牆,距離為7.5米左右;F點為樓層的電梯口,距離入戶門約6米左右,但是中間隔有兩層牆。從日常的使用來看,E點和F點均是WiFi信號的重災區。
可能有人會有疑問,為啥要求生活陽台和電梯口有網絡呢?等電梯沒網絡,手機還沒法自動切換到「流量數據」,這樣的窘狀相信不少人都遇到過,而老編家在27樓,上班高峰期等電梯的時間通常比較久;生活陽台位置我放有智能洗衣機(需要聯網)、吸頂燈(需要聯網)等設備,所以也需要網絡。
負載情況:智能家居終端全部切換到測試路由,保持30個終端在線(不進行大流量交互),模擬真實環境;
測試設備:OPPO Reno 10倍變焦版手機;
雙頻信號:雙頻合一
傳輸區域:中國,測試的房子不是很大,為了更好的漫遊效果,將信號的發射功率調小了;
測試網絡:電信300M光纖;
走位情況:從A——E(第一次漫遊),E——B(第二次/第三次漫遊),B——A(第四次漫遊),A——F(第五次漫遊);
第一次漫遊:主路由(戶型圖紅色圓點位置路由)的5G信號切換到分身路由(戶型圖橙色圓點位置路由)的5G信號,耗時57ms;
第二次漫遊:分身路由(戶型圖橙色圓點位置路由)的5G信號切換到主路由(戶型圖紅色圓點位置路由)的5G信號,耗時120ms;
第三次漫遊:主路由(戶型圖紅色圓點位置路由)的5G信號切換到主路由(戶型圖紅色圓點位置路由)的2.4G信號,耗時60ms,丟包2個;(其實這裡是我做的一次壓力測試,將測試終端丟進大部分金屬材質的床頭櫃才造成信號從5G漫遊到了2.4G);
第四次漫遊:主路由(戶型圖紅色圓點位置路由)的2.4G信號切換到主路由(戶型圖紅色圓點位置路由)的5G信號,耗時59ms;
第五次漫遊:路由(戶型圖紅色圓點位置路由)的5G信號切換到分身路由(戶型圖橙色圓點位置路由)的5G信號,耗時62ms;
隨後我又對王者榮耀的網絡延時做了測試,按照上面同樣的走位(疑惑的類似的漫遊情況),整個測試過程中,最大延時達到了221ms,平均延時是40.75,網絡抖動16.00,丟包率是零。
路由吞吐量測試:
將主路由榮耀路由3與華碩AX58BT(Intel AX200)網卡天線放在相距50cm的位置,中間沒有遮擋物。在這樣的環境下,協議速率為2.4Gbps。
為了更好的展現榮耀路由3的吞吐量,我也通過IxChariot6.7做了一份不完整的測試:
測試環境:
無線客戶端:華碩AX58BT
無線服務端:Intel AX200
有線客戶端:千兆網口
有線服務端:千兆網口
系統:均是Win10專業版,關閉所有防火牆;
測試軟體:IxChariot6.7
測試腳本:High_Performance_Throughput.scr
單只路由Lan to Lan(單向)
單只路由Lan to Lan(雙向)
單只路由5G to Lan(上行)
單只路由5G to Lan(下行)
單只路由5G to Lan(雙向)
單只路由5G to 5G (單向)
單只路由5G to 5G (雙向)
數據匯總,以上就是整個吞吐量測試,數據僅供參考,因為每次測試都會受到環境、設備等多方因素影響。
文件傳輸測試:
無線客戶端:華碩AX588T
無線服務端:Intel AX200
有線客戶端:千兆網口
有線服務端:千兆網口
系統:均是Win10專業版,關閉所有防火牆;
文件:單個RAR文件;
單只路由LAN to LAN
單只路由5G to LAN
單只路由5G to 5G
總結:嘗鮮之選
通過自研的凌霄Wi-Fi 6晶片,榮耀路由3不僅擁有了與路由大廠一戰高下的實力,同時通過自家硬體級別的配合,能夠讓自家的手機發揮出更高的無線網絡能力。最後通過價格完成了最終的殺手鐧。毫無疑問,榮耀路由3將WiFi6路由器的價格拉低至傳統WiFi5路由器的水準,是目前最實惠的wifi6路由器。
最為網際網路品牌,榮耀路由3也同樣具備了兒童模式、IoT專用通道、網絡安全等特色功能,這些功能對用戶而言能夠提高日常體驗和網絡安全,讓普通用戶也能用的爽。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dOpk2HMBd8y1i3sJDXR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