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人在假期看了豆瓣評分跟高的懸疑劇《隱秘的角落》吧,這幾天秦昊帶你去爬山被很多人當做新的梗,而這部劇中帶給我更多感受的是劇中的「壞孩子們」,不知道大家在看劇的時候有沒有同感,就是對於這些孩子既有可憐但是又覺得很惋惜,《隱秘的角落》里「壞孩子們」帶來的一些啟示和大家分享一下!
首先介紹一些「懷孩子們」
朱朝陽,離異家庭的初中生,性格孤僻,智商超絕;
嚴良,福利院逃出來的少年,有小偷小摸習慣,喜歡用拳頭解決問題;
普普,福利院逃出來的女孩,聰明得令人髮指,懂得示弱,急需一大筆錢。
主要說下「朱朝陽」,
朱朝陽雖然不合群,但仍然是世俗意義上的好學生。他謹慎安靜,不惹事生非,每次都考年級第一。但是在這個慌亂的暑假,朱朝陽逃過課、寫過「警告信」、敲詐過殺人犯、夥同朋友入室盜過竊、幾次三番與殺人犯交涉,頻頻在死亡邊沿試探。
最可笑的就是他的父母居然沒有察覺!
他新交了兩個朋友,幾次涉險都與朋友有關。但媽媽自始自終都不知道朋友的存在,爸爸在臨死前才認識了嚴良。
但凡父母對孩子多一點關心、多一點留意,也不會讓他屢涉險境。
朱朝陽的父母究竟在忙什麼?
爸爸組建了新家庭,不是忙事業就是忙打牌,對兒子漠不關心,連他經常考第一的消息都是牌友告知的。
現有一些研究也表明,由於父親缺位而帶給兒子的負面影響包括較高的侵犯性行為、強烈的即刻滿足傾向、社會責任感的缺乏、智力上的低水平(在他們中間,其平均智商比正常家庭中的兒子低7分)、較低的成就需求、高犯罪可能性、同性戀偏好、對其他男性的不信任和較低的自尊感等等。
父親在家庭中的缺失,不可避免地塑造了過於強勢的母親。
在劇中,朱朝陽收留顏良和普普時對媽媽隨時回來的恐懼;朱朝陽媽媽強迫他喝牛奶的時候…這些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情景中,家庭的壓抑氛圍總是隱隱若現。
而媽媽在景區工作,好幾天都不回家一次,回去一次給兒子做好幾天的餃子和燒麥,放在冰箱凍著,讓他慢慢吃。
沒有父母陪伴,沒有成年人監管,孤苦無依的朱朝陽遇到前來求助的「問題孩子」,自然而然就溫暖了彼此。
武志紅說:「愛和陪伴遠比教育更重要,一個健康和諧而親密的親子關係是一個孩子人格的基石,也是人格的內容。」
缺少父母陪伴的孩子,顯然更容易成為「問題孩子」。
朱朝陽這個角色很容易讓人聯想到北大弒母案的吳謝宇。
同樣是單親家庭,成績優異,性格溫和而隱忍,有一個控制欲強烈的母親,最終都做出了傷害他人的事情。
作家劉娜說:「缺少父母陪伴的孩子,不一定會憎恨父母,但和那些有父母陪伴的人相比,他們的成長會艱難很多。」
因為沒能在一個安全的環境里成長,沒有被無條件地愛過,他不知道自己是否值得被愛,所以不懂得自重自愛,一不小心就會涉險。
缺失父母陪伴的孩子,都是極其危險的孩子。
壞孩子不是天生的,每個壞孩子的形成,都是原生家庭影響下的人格與成人世界規則的一次碰撞。
內心強大的孩子,撞而不倒;內心纖弱的孩子,一撞就撞出了大問題。
如果你相信童話,經歷這次碰撞,每個孩子都得到了成長,心靈得到了滌盪。
如果你不信童話,經歷這場劫難,每個孩子都失去了童真,心裡灑滿現實世界的荊棘。
願每個正經歷蛻變的孩子,都能被成人世界溫柔以待。
生活不順心,工作壓力大,情感有煩惱心悅聆聽網可以幫助您,數十位專業心理諮詢師幫你解答疑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