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步兵班組支援,戰場三巨頭如何成「黃金搭檔」

2019-07-03     軍史解密

隨著科技的進步戰爭樣式的不斷發展,新世紀的步兵作戰體現出環境複雜、任務多樣、節奏快速的特點,步兵班組能否在識別目標後的第一時間實施集中的火力打擊,對於未來的步兵作戰至關重要。在步槍等單兵武器並不占優的情況下,班組支援武器無疑成為其快速而有效的火力補充。

翻開歷史資料,二戰中,美軍步兵在太平洋戰場上與日軍的死亡比例是1:13,在歐洲戰場上與德軍的死亡比例是1:11,到了2004年11月的第二次費盧傑戰役中,美軍步兵與伊軍在近戰中的死亡比例為1:9,而在建築物內戰鬥時這一比例則幾乎達到了1:11(不考慮虛報戰績的因素),這些數據也從一個側面說明了美軍在科技上的優勢並沒有完全延伸到步兵輕武器層面。美軍部隊普遍反映,在步槍等單兵武器並不占優的情況下,缺少快速而有效的班組支援武器。

所謂步兵班組支援武器,指的是能在較遠距離上實施火力壓制,便於步兵班組作戰攜行的輕武器,主要包括機槍、輕型迫擊炮和榴彈發射器等。這類武器中最早出現的當屬機槍了,19世紀末臭名昭著的英國殖民軍曾在非洲的羅得西亞用4挺「馬克沁」機槍擊敗了5000名非洲祖魯戰士。機槍火力的壓制效果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得到了全面體現,當時戰場上80%-90%的傷亡都是由機槍造成的,索姆河戰役中德軍的數百挺機槍甚至讓英軍在一天中就傷亡了近6萬人!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迫擊炮已經得到普遍應用,步兵在近戰中可以獲得類似火炮的壓制威力。特別是攜帶使用更加方便的輕型迫擊炮,成了當時乃至後來很長時期內非常理想的班組支援武器。到了二十世紀後半葉,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榴彈發射器技術不斷成熟,尤其是兼具直射和曲射武器特點的自動榴彈發射器,更是逐漸成為步兵班組支援武器的新寵。

機槍、輕型迫擊炮和自動榴彈發射器作為班組支援武器的三巨頭,究竟誰才是步槍的「黃金搭檔」呢?

——機槍

在現代陸軍中,步兵使用的機槍按技術特性一般可分為輕機槍、通用機槍(重機槍)和大口徑機槍三種。輕機槍的特點是重量較輕、操作簡單、方便攜行,並且當前大部分輕機槍與步槍的彈藥已基本通用。通用機槍又稱為輕重兩用機槍,其特點是既可在三腳架等較大槍架上做重機槍使用,也可裝配簡易兩腳架做輕機槍使用,如美國7.62毫米M60、德國7.62毫米MG3。輕機槍、通用機槍的口徑通常在5-8毫米之間,而大口徑機槍主要是指口徑在12毫米以上的機槍。它的特點是口徑大、射程遠、火力猛,但重量也比較大,如美國的M2重達40千克,主要安裝在各種槍架和車輛平台上使用。

機槍較之其它班組支援武器,其優勢是彈藥充足、反應迅速、火力持續性強,但不足之處在於對較遠目標的壓制效果有限,武器和彈藥未來發展的空間較小。

從發展趨勢看。當代輕機槍不僅口徑和彈藥與同族的步槍相同,在射速和威力上的優勢也越來越不明顯,美國海軍陸戰隊甚至已開始考慮用新型自動步槍替代現有的M249班用輕機槍。而隨著步兵機械化、裝甲化程度的不斷提高,特別是大口徑機槍的重量不斷減輕,也使得通用機槍逐漸處於一種不上不下的尷尬境地。當代大口徑機槍則呈現出巨大的發展潛力,技術的進步使其重量不斷減輕,彈藥種類的增多也使其具備了更強的打擊能力。

——輕型迫擊炮

在過去的幾十年中,輕型迫擊炮正逐漸被劃分成兩類,一類是所謂「傳統」的輕型迫擊炮,還有一類就是結構簡化的突擊型迫擊炮。這兩種輕型迫擊炮均發射60毫米口徑的同類彈藥(少數型號例外),主要區別在於重量、大小和射程上。

「傳統」型設計中的身管長度通常在650-1000毫米之間,一般重約12-22千克並配有兩腳架,射程至少在2000米以上(某些型號可達3500-4000米):突擊型的身管要短一些,長度一般為500-650毫米並帶有一個簡易底座,重量約在4.5-10千克之間,射程一般不超過1000米,個別型號如南非M4迫擊炮射程可達2000米。

「傳統」型輕型迫擊炮的優點在於能夠為班組提供足夠的曲射火力支援,並且藉助各種技術手段,其作戰靈活性也有了顯著提升。其不足主要是發展潛力有限,不具有類似自動榴彈發射器那樣的快速直接打擊能力,並且通常需要三人操作,因此很難在班、排一級成為理想的班組支援武器。

而日益流行的突擊型迫擊炮由單兵即可攜帶並使用,當前有一些突擊型迫擊炮由於彈道比較低伸甚至還具備了一定的直射打擊能力,只是還需要第二名班組成員攜帶其彈藥。突擊型迫擊炮雖然具備了成為步兵班編制內支援武器的潛質,但與「傳統」型一樣,突擊型迫擊炮在技術上也沒有多少革命性的創新,發展潛能也基本開發殆盡。

輕型迫擊炮與其它班組支援武器相比優勢在於射程較遠,曲射能力強,對有生目標威脅較大,不足之處在於射速較低,基本不具備直射能力,同時發展空間極為有限。

——自動榴彈發射器

自動榴彈發射器發射小型榴彈並能連發射擊,口徑一般在30-40毫米,主要特點是火力密度大、射程遠(約2000米左右)、彈藥種類多,是輕武器中威力較大的輕型支援武器。典型代表武器有美國Mk-19、俄羅斯AGS-30和我國35毫米自動榴彈發射器。

目前自動榴彈發射器正逐漸成為許多國家軍隊的制式武器。同時關於這種武器的爭論依然非常激烈,爭論雙方的觀點非常明確。持反對意見的一方認為自動榴彈發射器更像是兩種武器的混血兒,考慮到已大量裝備的各種機槍和迫擊炮等支援武器,自動榴彈發射器的裝備理由並不充分。持歡迎態度的一方則認為,自動榴彈發射器作為一種可直射又可曲射的多功能武器系統,其打擊火力無論是對靜止還是移動目標都非常有效。

從用途上看,自動榴彈發射器既可在防禦中有效地控制一定區域,又可在進攻中為部隊提供充分的火力支援:從效果上看,由於使用的是破片殺傷彈藥,自動榴彈發射器對有生目標的殺傷力遠高於通用機槍等其它直射火力武器,在射程上也略占優勢。自動榴彈發射器對步戰車等輕裝甲移動目標的連續打擊能力也是顯而易見的,在這方面我國和俄羅斯開發了專門的高爆反坦克彈藥,而西方則更傾向於一彈多能,如美國M430高爆兩用彈藥,不僅可穿透50毫米的裝甲,對人員也具有很強的殺傷力。

不過自動榴彈發射器天生的不足就是作戰精度較差,其彈藥在1500米距離上的平均散布達到了±10米,打擊移動目標時的誤差更大。另外,相對較小的戰鬥部裝藥量也影響了殺傷半徑。各國工業界目前都在大力研發以解決這些問題。有的廠家採用了更為有效的引信,如上面提到的M430榴彈;有的則在武器上安裝光學瞄準鏡和雷射測距儀,如薩科公司的Mk19改進型,但效果都不十分明顯。還有其它一些公司宣稱開發了新一代的自動榴彈發射器,但實際上還是延續了Mk19的基本結構,同樣只是增加了一些複雜的光學設備,如採用了一種反射式光學瞄準鏡的HK公司GMG榴彈發射器。

目前真正能夠解決這些問題的辦法主要來自於兩種新型技術的同步發展,即包括光學瞄具、一體式雷射測距儀和彈道計算機在內的微型火控系統技術,具有可編程引信的空爆彈藥技術。

這兩種技術的工作原理源自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中口徑高射炮:火控系統首先根據目標的距離算出起爆時間:在彈藥飛經炮管膛口時,起爆時間通過一個與火控系統相連的磁感應線圈設定到引信上;當引信上的計時器倒數為零,彈藥就會在目標頭頂爆炸,釋放大量的殺傷破片。

美國的Mk47「打擊者」40毫米自動榴彈發射器就是第一種具備了這種空爆彈藥的班組支援武器,然而作為一種班組支援武器,Mk47單價竟然將近10萬美元!即使在量產的情況下,其可編程彈藥的成本也達到了同口徑普通彈藥的10倍之多。高昂的價格無疑成了新型自動榴彈發射器推廣普及的攔路虎,即使財大氣粗的美軍也只是將Mk47少量裝備了特種部隊。

通過以上介紹可以看出,單論口徑發射60毫米彈藥的輕型或突擊型迫擊炮無疑具有最強大的壓制火力,然而迫擊炮在射速、直接打擊能力和移動射擊能力方面都明顯不足。自動榴彈發射器雖然發展空間最為廣闊,但作為裝備量巨大的步兵武器,它的確是過於昂貴了。

出於以上考慮,目前各國軍方普遍的做法是將通用機槍和輕型迫擊炮配屬給步兵連下屬的火力排,大口徑機槍和自動榴彈發射器配屬給火力支援連。這方面最典型的就是美國海軍陸戰隊,其步兵連中的火力排裝備的是7.62毫米M240G通用機槍和60毫米M224迫擊炮,而武器連(也就是火力支援連或火力連)中的火力排則裝備了6挺12.7毫米M2HB重機槍和同樣數量的40毫米Mk19自動榴彈發射器。

不過,這種常規的配置方法正在遭到越來越多的批評,有專家認為自動榴彈發射器應該直接配置到步兵連當中。然而美國等西方國家軍隊並沒有採納這種意見,他們認為現有的通用機槍和輕型迫擊炮所提供的火力已經足夠滿足需求,火力覆蓋範圍甚至已經超過了自動榴彈發射器。後一種觀點雖然有其道理,但卻忽視了這樣一個事實,即迫擊炮並不具備直接打擊能力,因此在面對城市作戰特別是要打擊多層建築物內的目標時,幾乎毫無用處,而城市作戰的增多恰恰是這一時期戰爭的一個顯著特點。

如果真要將自動榴彈發射器配置到步兵連,到底應該配給哪一級單位呢?步兵班已經配有輕機槍,再配備一種特定的支援武器,無疑會極大地影響班組的徒步機動能力;步兵排與步兵班相類似,也已經配備了通用機槍和輕型迫擊炮。看來自動榴彈發射器唯一的選擇就是配備到連一級。事實上,步兵連通常都不具有能夠為下屬各排提供間接火力支援的編制內武器,並且步兵排下屬的各班組也面臨著同樣的困境,其結果是步兵班組不得不只能依靠步槍的直射火力和單發的槍掛榴彈發射器或槍榴彈,而這些武器對於三四百米距離上有掩護的目標根本無能為力。

最年還有一個現象非常引人關注,即排一級單位在許多國家陸軍中的重要性正在逐漸減弱,排幾乎僅僅是作為班和連一級的連接性單位而存在,同時排建制內的火力支援裝備也在不斷減少。如果這種情況持續下去,真正能夠為班組提供曲射火力支援的將只有連一級的武器,這其中典型的代表就是西方陸軍武器連裝備的81毫米口徑中型迫擊炮。理論上講,火力支援武器越靠近第一線的步兵,其效能就越明顯,因此近些年來輕型/突擊型迫擊炮在現代陸軍中越來越受歡迎。輕型/突擊型迫擊炮不僅在亞非拉國家的軍隊中依然保持著不可替代的地位,即使在許多西方已開發國家的軍隊,如美國、英國、法國、西班牙、義大利等國,都在各自的軍火庫中保有了相當數量的同類武器。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dOE6BWwBmyVoG_1ZJRb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