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生素D不足,會導致癌症?別小看了維生素D的作用

2019-06-22   國民養生館

談到營養不良這個主題,大家可能心中會產生疑惑,「我們現在的環境這麼好,怎麼會營養不足呢?」

事實上民眾看起來吃得很好、很「澎湃」,但事實上吃得不對,對於營養的攝取並不如表面看來豐富。

依據世界衛生組織所發表的資料,蔬果攝取不足的不健康飲食是癌症的主要危害因子之一。

而2011年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結果顯示,高中生在蔬菜類方面,每日攝取量符合達3 份以上者,占總人數的29.4%;

在水果類方面,其攝取量符合達2 份以上標準者,約占總人數中的7.8%。所以年輕族群的蔬果攝取不足的問題相當嚴重,將可能會是日後誘發癌症的原因之一。

根據2005至2008年的一項調查資料顯示,就血液中25(OH)維生素D的濃度而言,超過19歲的國人,僅1.97% 的人達到標準,2/3的國人其濃度甚至不到標準值的2/3。

所以為什麼這30年來癌症人口不斷上升,一個可能原因是外在的毒素越來越多,再者是體內的營養素不足,不足以抵禦外來的毒素侵犯。

缺乏維生素D不只會產生鈣質流失的問題,與癌症更是緊密相關,我們的鈣質濃度的維持需要配合維生素D的攝取,鈣質是我們全身運轉非常重要的一個物質,並不是只有骨質疏鬆的問題。

2013年國外一份研究報告指出,維生素D的數值與癌症的存活率呈正相關。

與維生素D缺少症有強烈相關的癌症有膀胱癌、乳癌、大腸直腸癌、食道癌、膽囊癌、胃癌、淋巴癌、黑色素細胞癌、卵巢癌、胰臟癌、攝護腺癌、腎臟癌及子宮體癌;

與維生素D缺少症有中度相關的癌症,則如血癌、肺癌、多發性骨髓癌、口腔癌、眼球黑色素細胞癌、小腸癌、甲狀腺癌等。

2012年發表在《生化雜誌》的回顧研究顯示,維生素D可能是透過以下作用,來減少癌症的風險:

1.可讓癌細胞凋亡。

2.可減少癌細胞增殖及轉移潛力。

3.可減少癌症的血管新生。

4.可降低發炎現象。

2008年在《癌症流行病學與預防生物標記雜誌》所發表的芬蘭研究指出,女性或是年齡低於50歲族群的血清中25(OH)維生素D濃度越低,發生肺癌的風險越高。

在2009年《流行病學紀錄雜誌》由哈佛世代族群研究中,發現血清25(OH)維生素D可降低30%乳癌發生率。

從以上的研究及分析中,可以很清楚知道維生素D之於身體健康的重要,以及其對於癌症罹患率的影響力。

25(OH)維生素D

維生素D主要作用是吸收鈣及抑制副甲狀腺荷爾蒙的釋放,使骨質強壯。

近幾來年維生素D與癌症、糖尿病、高血壓及免疫系統疾病的關係日漸受到重視。

進入人體的維生素D,首先會經肝臟代謝成25(OH)維生素D,再由血液循環至腎臟,透過酵素作用,而轉變成1.25(OH)2 維生素D。

臨床上以檢測血清25(OH)維生素D的濃度來判定維生素D是否足夠。

對於維生素D目前血清25(OH)維生素D濃度低於20ng/ml代表體內維生素D缺乏(Vitamin D deficiency),而血清25(OH)維生素D濃度低於30ng/ml 代表體內維生素D不足(Vitamin D insufficien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