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人子,學孝道,康會長細講《弟子規》

2020-09-05     人文傳媒網

原標題:為人子,學孝道,康會長細講《弟子規》

為人子,學孝道,康會長細講《弟子規》

今天我們繼續來學習《弟子規》,我們上一節課把《弟子規》當中「入則孝」部分的內容全部講完了,讓大家知道這部分有哪些重點,從而使大家學習能夠抓住重點,對於我們學習非常有利,因為「入則孝」部分很重要。

我們常常講《孝經》,《孝經》里講:「夫孝,德之本也 」這是「德」的根本。無論我們的財富,我們的健康,還有我們的家庭,我們的事業,我們的兒女,都離不了這個道德的範疇。

那麼今天,我們開始學習第二部分《出則悌》這一部分也很重要,因為在家能夠孝父母,出外邊也要保持對父母孝順的這種心態。

你在父母那兒養成了孝順,養成了德行,那麼在外邊你仍然要用這顆心來對待別人, 這一部分我們在《弟子規》里有介紹,《出則悌》這部分主要講「悌」,在說文里就是:「善兄弟也」,「善」 就是善良,好兄弟,兄弟之間要以善相對,就這個意思。

我們知道中國的文字解釋最權威就是《說文》,當然以前在沒有《說文》,之前有《爾雅》,《爾雅》也是對文字的說明,但是漢朝有《說文》之後,都是以《說文》為最標準的。

善兄弟也,它本意就是敬愛兄長,順從兄長,那麼在《孟子·滕文公下》說道:「入則孝,出則弟」。那麼就是在家孝順父母,出外邊就能夠順從尊長。也就是說《出則悌》不是李老夫子發明的,李老夫子的學術觀點和態度非常的嚴謹,他每說一句,每引用一句都是有出處的,絕不是自己編造的。

「出則悌 」為人子,學孝道; 如果我們在家對父母盡到了孝道,學會了孝順,包括對自己的兄弟姐妹一定會盡到悌道,就是對兄弟姐妹以善相待,也就是經文里所講的兄友弟恭。

《論語》里第一篇講:有子曰:「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為人之本也 。」「有子」是孔子的弟子,他說:「君子必須務本」為什麼呢?

我們知道,別說為人務本,就是做事情也是從根本開始的,比方說我們蓋這個大樓,必須從建地基開始。這是「本」根本是從地基開始,你上來就建第一層,樓肯定要倒,可以這麼講,下場大雨就可以讓你的地基鬆動,房子就倒了。

我們現在種地,把種子撒下去了。這是種子,種子它之後紮根了。那個根也就是根本,沒有根本它這個農作物怎麼能夠生長起來呢?

那麼,下面說:「孝悌也者乃為仁之本」,這個「仁」是仁愛的人。這個「仁」古字和「人」的人它倆通用。也可以說「其為人之本仁」。 我們以前也講過:「道德、仁義、禮 」這是道的五個層次。「仁」也是道的體現,為仁之本,先有「仁」才有「德」,然後是「禮」。

現在我們學的《弟子規》就是「禮」的部分, 禮是行為規範,是禮者敬而已。主要是「敬」,「敬」我們在上一部分學到「入則孝」就說到了「敬」,孝順父母體現出來的對人就是「敬」, 「敬」就是心裡有這個人,這個人在你心裡位置非常重要,那麼「敬」最高層的就是「誠敬」,「誠敬」就是絕對的相信。

敬,你敬這個人就能相信這個人。由「敬」而生「信」所以說:「信為道源功德母,長養一切諸善根」「信」是怎麼建立的? 由「敬」而建立的。那麼「敬」就是由孝順的「順」在父母那兒學的。我們的順,孝順,把我們的「順」喚醒,孝順之心啟發出來。

學《孝經》我們知道這個「孝」真正了不得,為什麼大舜從孝道成了聖人? 他就順到了極處,你看順到極處就會「孝悌之至 通於神明,光於四海,無所不通」。在順上下功夫,順一切人。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dNBiXXQBURTf-Dn5cFu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