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12月23日《學習時報》刊發王玉君書記署名文章《創新構建市域社會治理新格局》,介紹了臨沂市蘭山區試點推行「平台指令、眾人響應」的基層社會治理體系,通過聚合服務資源流程再造,實現了社會治理實體化運行,精細化發展,推動治理水平科學化提升,為加快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貢獻「臨沂經驗」。現全文轉發。
12月23日《學習時報》A4版截圖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提出,堅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制度,保持社會穩定、維護國家安全。社會治理是國家治理的重要方面,必須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山東省臨沂市在蘭山區試點推進「平台指令、眾人響應」的基層社會治理體系,為加快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貢獻「臨沂經驗」。
蘭山區社會治理綜合服務中心
聚合服務資源,推進社會治理實體化運行。一是平台統攬,創建社會治理三級平台。按照功能完善、互聯互通、因地制宜的原則,建立區、鎮、村三級社會治理綜合服務平台,賦予各級平台指揮調度、分流指派、督查督辦、考核獎懲等權力,形成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群眾工作體系。目前,蘭山區區鎮村三級社會治理綜合服務平台已全部建設完成,實現了社會治理綜合服務全覆蓋。二是職能統籌,讓三級平台成為社會治理聯動平台。堅持黨建引領,用黨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整合各類資源,調動政府各職能部門力量,提供開放式、常駐式、窗口式便民服務。在區級社會治理綜合服務中心創建紅色沂蒙、和諧融榮黨建品牌,建立接待受理區、訴求辦理區、綜合保障區、綜合協調指揮室,設立常駐窗口、隨駐窗口和綜合窗口,兜底解決群眾各類訴求。三是多方統建,讓三級平台成為社會治理共治平台。引入沂蒙義工、孤貧兒童志願服務團等志願服務組織,設立志願服務崗位,提供接待引導、登記填表等服務。引入紅領律師、紅領法律服務,統籌調配全區黨員律師、法律服務工作者輪流到中心值班,為群眾提供法律諮詢、法律援助、法律引導等服務。四是一網統管,讓三級平台成為社會治理網上平台。樹立網際網路+社會治理理念,推動社會治理服務全要素與信息化建設深度融合、互為支撐。依託「雪亮工程」信息系統,整合黨建信息平台、智慧民調信息系統,與「12345」市民服務熱線對接,建立集信息採集、糾紛受理、數據集成、智能研判於一體的社會治理智慧系統,實現區鎮村三級指揮平台實時對接,形成網上收集研判、線上分類處理、線下督查整改的工作機制,用網際網路這個最大變量實現社會治理現代化的最大增量。
蘭山區創新群眾訴求化解力爭「最多訪一次」
聚力效能提升,推動社會治理精細化發展。一是打造完善全科網格。按照全域覆蓋、規模適度、因地制宜、便於服務、統一編碼的原則,整合黨建、綜治、安全生產、文明創建、環境保護等職能網格,統一編制地理編碼,實現網格地理信息數字化,梳理構建起無交叉、無重複、無縫隙的區鎮村三級基層社會治理服務全科網格。同時,依據部門職責,按照人、地、事、物、組織全覆蓋的原則,梳理出各部門社會治理服務工作責任清單,確保網格工作與部門職能一一銜接、精準對接,實現了人往網中去,事在格中辦。二是建立民情巡察員制度。立足為黨委政府分憂、為身邊百姓服務,面向社會公開考聘民情巡察員,全部投放到鎮街、工作在社區,走街串巷,摸排社情,監督考核鎮街、村居和網格員工作,督促基層幹部回歸服務群眾本源。三是全面推進流程再造。建立「三環六責一貫穿」的服務辦理流程,運行一站式接訪、會診式處理、流水線式操作的工作機制,優化聯合接訪、集體會商、視頻接訪、訪調對接、法律援助、教育疏導等全流程服務。
區級民情巡察員下沉一線發現問題
聚焦夯基固本,提升社會治理科學化水平。一是重心下沉,源頭預防。以事權改革為抓手,推進社會治理重心下移、力量下沉、資源下放,將直接面向基層群眾的服務事項下放到鎮街,將交叉不清的事項釐清權責,通過放權、賦能、明責,把基層的事情真正交給基層來辦,打通服務群眾的「最後一公里」。制定出台村(社區)幹部「負面清單」二十條,將掃黑除惡、土地徵收、環境保護、安全生產等村級工作重點內容製作成「明白紙」,發放至每一名村(社區)幹部手中,從根本上杜絕村幹部不作為、亂作為。二是無縫排查,多元調解。落實區級每季一次、鎮級每月一次、村級每周一次、網格每天一次的矛盾糾紛排查制度,積極開展重大節點、重點群體專項矛盾糾紛排查活動,突出抓好信訪積案、突發事件、群體性事件等重大事項的排查、穩控和解決,確保矛盾糾紛早發現、早化解。三是三治融合,共建共享。以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工作為基礎,以「講、評、幫、樂、慶」活動為載體,加快推進自治、法治、德治融合。完善自治,增強群眾在村規民約制定中的話語權,發揮村規民約在鄉村治理中的積極作用。推動法治,深入推進基層普法與依法治理工作,積極開展民主法治示範村創建;強化基層法治力量建設,充分發揮鎮街司法所、法律服務所、一村一法律顧問的職能作用,構建覆蓋城鄉的公共法律服務體系。
柳青街道橋坊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小區居民在無人值守的智慧書屋借閱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