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生活的重點是什麼?|過一種有重點的人生

2020-08-08   九州心理

原標題:你生活的重點是什麼?|過一種有重點的人生

1.

如果你現在問我:一個人要怎樣才能將生活過好?

關於這個問題,如果只能講一點。

我會回答:抓住重點地生活。

在做婚姻情感或者個人職業發展的諮詢中,我常常要做的一件事就是和來訪者討論,幫助ta釐清自己在婚戀中或者在職業發展中,真正在意和看重的東西是什麼?

比如,一位33歲的女性,談了幾次戀愛,因為遇到這樣那樣的問題而分手她現在很想結婚,但是對自己未來的婚戀之路感到迷茫。

在諮詢過程中,我一定會和她討論一個問題,她希望未來伴侶是什麼樣子的?她最在意和看重的需求,如果要列3條,會是哪3條?

是家庭或者個人經濟條件比較好,月入過萬?

是和自己有共同的興趣愛好,兩個人可以玩到一起?

是相互喜歡,兩個人有愛的感覺和激情?

是生活能力強,會幹家務?

是說話幽默,比較有趣?

是富有上進心,喜歡努力奮鬥?

是懂得浪漫,富有生活的情趣?

是共情能力強,懂得接納和理解自己?

還是對方性格比較好,情緒比較穩定,相處起來比較舒服?

……

再比如,一個來訪者工作了幾年,換了幾份工作,最近剛剛辭職,之前是做外貿,他最近陷入迷茫和焦慮,不知道自己接下來的職業發展之路要怎麼走。

在諮詢過程中,我也一定會和他討論一個問題,他看重的工作價值是什麼?

是看重工作有比較高的經濟回報,工資要高?

是看重工作的成長和上升空間,職位晉升的可能性較大?

是看重工作的自主性,有自己安排工作的自由?

是看重工作和生活的平衡,不能太忙,加班太多,可以有時間下班後享受生活?亦或者是看重同事、領導之間的關係,可以和同事、領導相處得比較好?

還是工作比較穩定,類似鐵飯碗,可以一直幹下去,不會輕易被裁員?

……

和他們釐清這些問題,其實就是在釐清重點,而且是釐清他們認為的重點。

2.

為什麼要釐清重點呢?

因為生活非常複雜和多面,比十二面體還要多面向。在選擇婚戀對象或在選擇工作上,也是如此,其中包含的面向非常之多,每個人看重的東西也不同, 只有知道自己看重的是什麼,抓住重點,才能做出更好的選擇。

選擇常常意味著「是」與「否」同時並存,比如你選擇一個對職業富有上進心的伴侶,那也要接受,他很可能工作比較忙,對家庭對子女的照顧不會那麼多。

生活不可能完美,你也不可能得到所有的一切,也沒有哪一個選擇可以包含所有的好,所以抓住自己生活的重點,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

也因為我們每個人的時間和精力是有限的,把有限的時間和精力投注在對於自己重要的事情上才更有結果和意義。如果不抓住重點,眉毛鬍子一把抓,結果往往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北宋文學家蘇轍有句名言:主大計者,必執簡以御繁。

意思是, 謀劃大計方略的人,必須掌握住簡明的總綱,去駕馭紛繁的事務。大計謀,總策略,所涉及的事情頭緒必然紛繁,如果不分主次、巨細,平均使用力量,必然陷於瑣碎事務之中,茫無頭緒。如果先分析條理層次,抓住總綱,則不但眉目清楚,也可提綱挈領,使全局皆活。

一個人如果懂得抓住自己生活的重點,他的生活多半不會差。他會在紛繁的生活面前,有方向,有定力,走得踏實又篤定。

3.

懂得抓住自己生活的重點, 對於每一個人都是非常重要的。

這句話的核心有兩個,一個是重點,一個是你自己。因為生活對於每個人的重點是不同的,甲之蜜糖,乙之砒霜, 自己的重點才是重要,別人的重點不是你的重點。

所以,一要懂得生活的重點,二是要認識自己,了解自己。

說實話,這兩點都不容易做到呢。

但是,私以為"抓重點"應該成為我們的思維方式和行事指導,落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找結婚對象要抓住自己的核心需求,工作要抓住重點,平常生活中的時間管理,做事啊,也要抓住重點。

有一本書相信很多人都知道《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其中講到一個習慣便是「要事第一」, 就是要把最重要的事放在第一位。

這一條被作者史蒂芬·柯維稱為自我管理的原則。

柯維對「事」做了分類,按照事情的重要性、緊迫性二個維度,給出了四象限的時間管理矩陣,把事情分為: 重要且緊急、重要不緊急、不重要緊急、不重要不緊急的四類。

第一類事務既緊迫又重要,需要立即處理,通常被稱為「危機」或「問題」。一般會認為這些事物是最重要的,所以把主要精力都用在了這類事務上。但是這類事情非常消耗人的時間和精力,就像一個救火隊員四處滅火,他一定是疲於奔命的。如果你過分注重這類事務,那麼它們的範圍就會變得越來越大,最終占據你全部的時間和精力。

生活中,不少人會把時間浪費在那些不重要緊急或者不重要不緊急的事情上,結果影響的是自我長期的發展。

比如公司里有的人經常加班是因為他害怕拒絕,所以經常幫同事做一些很緊急但對他而言並不重要也不屬於他分內的事情。

再比如,有的人明明在準備一個很重要的面試,朋友一個電話過來,邀約他出去聚會唱K,他心裡不想去,但是擔心朋友會不高興,擔心對方以後不再找自己了就答應了,結果因為準備不足,耽誤了自己的面試。

高效能人士則盡力避免陷入不重要緊急、不重要不緊急這類事情。他們抓大放小,懂得適時放棄和精簡生活,用重點帶動自己的生活。

比如,對我而言,我人生的重點是挖掘自己的潛能,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實現自己的一些夢想和目標,努力為自己而活。所以,其他的一些事情,如我長得好不好看,怎麼讓我的父母對我滿意,怎麼讓我們村的人對我好評,就不是我看重的事。

我目前生活的重點是工作和陪伴孩子玩耍。所以,我把時間主要放在工作和陪孩子玩上,至於家裡的衛生,孩子的穿衣搭配,我相對而言就比較忽略,會降低一些標準。

再比如,梳理和分享自己關於「做事抓住重點」的一些想法,是我今天寫作這篇文章的重點,至於文章有多少人看,有沒有人不喜歡這篇文章,我雖然也在意,但並不是我關注的重點。

高效能人士會努力減少第一類事務的數量,並且花費更多時間在第二類重要不緊急的事物上。比如身體健康、人際關係、事業發展。

我以前很忽略身體健康這件重要不緊急的事情。最近,身體上的不適(腰痛,感冒咳嗽),讓我對這一點開始看重,決定並開始把鍛鍊身體這件事放在日程表中的優先位置。

我猜,鍛鍊身體這一點也是很多人會忽略的生活重點,尤其是在自己年輕又健康時。 其實,年輕又健康時才更應該鍛鍊,因為拖到老了,病了,鍛鍊就成了重要又緊急的事,還很可能變得太晚了。

很多人做事時疲於奔命是因為他們沒有花更多的時間處理好第二類重要不緊急的事情,結果把這類事情拖成了緊急。比如,我發現每年8月中下旬,我家小區都有一些父母為孩子上學的事情很焦慮,他們到處打聽哪裡可以讓孩子上幼兒園或者小學。那是因為,他們之前並沒有花一些時間和精力放在這件重要但不緊急的事情上。所以,他們沒有提前去查找、打聽相關的資料、政策、信息。因此,快開學時,才發現學生很多,學位又有限,對入學的條件又不清楚,於是事情就變得棘手,自己也變得很急迫焦慮。

當一個人能夠多花時間在那些重要不緊急的事物上,他不僅會過得從容不迫,還會在未來收穫更充實滿意的人生。

4.

一個人如果什麼都想要,什麼都不願意捨棄,最終可能什麼都得不到。

現在,問問自己,我生活中的重點是什麼?我人生的重點是什麼?

是要實現自己的哪一些目標?

是要去做哪一些自己喜歡的事情?

還是為了滿足別人對自己的期待和要求?

亦或者尋求別人的認同,迎合別人的評價?

我生活中重要的事情是什麼?

最好可以拿出紙和筆,寫下重要的5件事,進行一下排序,看看哪件是最重要的,看看哪一些是重要且緊急的事,哪一些是重要不緊急的事。

然後,把時間和精力放在這些重要的事情,學會拒絕和放棄掉那些不重要的事情,學會去精簡生活,試著過一種有重點的生活

因為只有那些重要的事情,可以幫助我們實現目標,過上更符合自己期待和理想的生活。

來源:meiya(ID:OneStepUp)

作者簡介:meiya,暢銷書作者,心理諮詢師,四年心理諮詢經驗,已出版《慢慢來,一切都來得及》《你值得擁有最好的一切》《改變,從接納自己的不完美開始》等多部作品。諮詢微信:meiyang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