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心的地產人可能會發現,今年各大房企的口頭禪都變了。
過去,大家一開口就是提速,快周轉;而今年,提質、保質成為各房企對外發聲中頻繁提及的詞彙。而對於仍處於上升期的房企來說,要讓質量提升跟上規模增長,確實是個難題。
今天,明源君梳理下標杆房企的做法及經驗,希望對大家破解這一難題有所幫助。
重視技術升級
提效提質兩不誤
工程建造的實施者是施工方,但縱觀國內地產行業的技術革新,一直都是房企在推動,例如萬科提出住宅產業化、碧桂園提出SSGF工法體系。在工程建造過程中,房企不需要親力親為,卻要有革新意識,挖掘新工藝工法,用技術推動工程提效提質。
1、鼓勵一線參與技術革新,不斷疊代建造體系
一線的工程管理團隊是最清楚現場情況的人,對於哪些工藝工法需要改進,他們最有話語權。讓他們主動參與到工藝工法革新是最直接也最有效的辦法。
例如世茂在這兩年在內部大力提倡「微創新」,鼓勵一線嘗試新的工程做法和管理方法。一線員工的想法在自己項目實踐可行了,上報到集團,集團排人員下去考察,看看是否可以落地,是否適合在全國或區域內推廣。一旦審核通過了,將給予1~5萬元作為這個人及其團隊的獎勵。
局部創新不斷疊加,也可以產生從量到質的變化,完成整個建造體系的疊代。
這幾年,為適應規模增長及市場競爭,很多房企也在加速新技術引入,升級原有的建造體系。
旭輝在去年開始全面推行建造2.0體系,該體系包含10大建造工藝、2大穿插施工、3大先行、1大系統工作前置。其提效的核心是將「串聯」作業改為「並聯」作業,在總工期減少的同時,延長單項工程的施工工期。
與此同時,運用新工藝提質。其中,10大建造工藝,包括全砼外牆、預製隔牆條板、大鋼模/鋁模、爬架、高精地坪、高精砌體、免/薄抹灰、全砼電梯井道、預埋止水節、後澆帶提前封閉等新工藝。
全砼外牆工藝
這些工藝不僅縮短了施工工期,降低了用工量,且能規避傳統施工的一些質量通病。例如滲漏問題,應用全砼外牆工藝之後,標段風險檢出率降低了12%左右。
2、梳理工程問題項,針對性的做技術改進
按照以往項目的抽檢數據,以及客戶的投訴數據,整理出重點問題項,再針對性的制定質量提升辦法。
例如標杆房企內部針對客戶敏感點,梳理出自己的工程質量管理重點。
龍湖曾總結出裝修工程質量管理的「八字方針」,即偏差、開裂、滲水、觀感,針對這幾大問題,制定相應的應對措施。
某top20房企,為解決滲漏、空鼓、開裂、觀感等四大質量通病,根據工程建造過程的抽檢分數,以及交付評估分數進行排名,對低分指標進行分類,用排除法,先剔除掉對後期影響不大的問題項、無法用新工藝提升的問題項,進而篩選出可以進行工藝提升的問題項,並針對性進行工藝革新。
管理體系標準化
並讓合作方有能力執行
部分房企不同項目間質量差距巨大,一個重要原因是沒有在內部形成自己的標準。
施工方作為執行單位,其首先考慮的是怎麼省時省力完成工程建造,而不是什麼樣的產品更讓購房者滿意。甲方不提出明確的建造標準和管理標準,施工方按照國家標準進行建造,做出來的產品可能是合格品,未必是客戶滿意的產品。
對房企來說,國家標準是下限,不容突破;客戶滿意是上限,應該無限接近。
1、統一甲乙雙方的質量管理標準
手工時代,每個手工者製作的模型都會有差異,甚至製作者的心情好壞都能影響最終成果;工業化時代,流水線生產卻能保證每個模型水平相當。
工程標準體系的建設,從工程的事前事中事後三個階段入手,將對事的管理和對人的管理結合起來,使各區域各項目的管理動作和實施標準保持一致,即便最終成果有一定偏差,基本底線也不會被突破。
工藝工法標準化,作為現場施工指南
制定工藝操作標準,讓現場人員能按部就班進行施工操作。
如圖為某千億房企制定的分項工程技術標準,每一條展開後會有詳細操作細則。
萬科針對各關鍵工序,制定12項工藝標準技術要求,用於指導現場施工,規避工藝風險。分別為:
門窗洞口尺寸偏差控制關鍵技術要求
工程質量實測實量操作技術要求
防滲漏管理標準
成品保護技術要求
防開裂節點技術要求
防火門配置技術要求
住宅外門窗質量控制技術要求
模板工程施工關鍵技術要求
主體結構階段機電預留預埋施工關鍵技術要求
回填土工程施工關鍵技術要求
測量放線關鍵技術要求
鋼筋工程施工關鍵技術要求
管理動作標準化,落地實施不走樣
管理動作依據工程建造過程中常見的問題,制定一套涵蓋從風險預控,到常見問題匯總及控制點,再到結果查驗的操作指南,指導一線管理者對工程進行完整的管控。
世茂採取的是關鍵點管理法,將項目全過程劃分成172個關鍵管理動作,進行精細化管理。
萬科則對施工全流程的管理動作進行分級,劃分出強制管理的一級動作10個,重點監督的二級動作20個,項目執行的三級動作108個。
2、為供應商賦能,讓供應商有能力做好
供應方是工程實施者,所有的工藝技術都通過他們來落地。過去,房企強調自身內部的質量目標管理;現在,越來越多房企強調,管理要向工程質量供方內部延伸,輸出質量管理標準和質量要求,形成管理、生產、供應一體化保障的質量保證體系。
選好同路人
前期對總包、監理、樁基單位、樁基檢測、圍欄設計及施工單位等的考察,要有嚴格准入門檻,選擇與項目質量要求匹配的合作方。尤其要重視總包的選擇,通過技術評審和團隊面試,確保供應商的施工組織、資質、供應商管理團隊人員組織架構滿足工程要求。
某標杆房企對供應商的評審標準(部分)
嚴格技術交底
在項目開工前,梳理一套《工程管理指導書》,從工程進度、 工程質量、工程成本、技術管理、材料管理、會議制度、現場環境、現場安全、緊急事件處理等等方面制訂出詳細的管理標準和技術標準,並向監理單位和施工單位進行交底。
為供方創造學習和執行標準的條件
創造便利條件,不斷向供應商灌輸管理辦法和技術標準,讓合作單位從根本上理解並執行項目部的質量管理要求。
例如綠城將項目過程中出現過質量缺陷彙編成冊,作為後續項目操作的警示冊,並作為監理公司進行抽檢的重要依據。
藍光某項目將二維碼技術應用到項目工程技術交底、質量實測實量交底中。在現場,施工人員只要掃描二維碼,就能實時了解包括放線技術、防水技術、吊頂技術(吊頂面、窗簾盒、空調出風口等)、木地板施工技術、戶內門窗安裝施工等在內的幾十項技術交底方案,非常便利高效。
來源:瑞捷工程研究中心
塑造工程師文化
增強工程團隊的榮譽感和使命感
三流的企業管理靠能人,二流的企業管理靠制度,一流的企業管理靠文化。
能讓員工對工程質量懷揣敬畏之心的房企,其內部對品質必然有一定的追求。而且這種追求是自上而下的,老闆對質量有執念,員工對質量有使命感和榮譽感。比如品質口碑較好的綠城、仁恆,其創始人對產品品質都有非常高的追求。
技術派代表企業萬科中海金地,其內部也有自己的工程文化特色。
萬科在2014開始啟動工程師文化塑造,將每年的六月二十七日設定為萬科的「工程師節」。自此,萬科的工程師有了自己的節日。其所提出的「五種性格」、「四個標準」,讓工程師文化變得有血有肉。
現在,越來越多房企意識樹立工程師文化的必要性。並在「工程師節」的基礎上不斷豐富內容和形式,力求把工程師文化日常化、固定化。
旭輝去年開始啟動工程師節和工程質量月,首屆工程師節,董事長林中還專門為工程師錄製了節日視頻,以顯示對此的重視。
其工程質量月除了塑造儀式感外,還強調復盤總結。例如召開吐槽/反省會,讓大家總結問題和缺陷;對優秀員工進行表彰,讓工程師找到榮譽感。
還會組織專項活動,如精裝修節點「找茬」,通過設置易錯、易漏、難控的精裝節點,讓精裝工程師通過靈動生動的方式掌握精裝節點和工藝技術。
同時,要求各區域集團、事業部工程總監要在所在地區講質量文化課,自上至下形成氛圍;質量文化宣傳語要「上牆」,時刻警醒員工。正如此類的活動,將質量文化日常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