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孩子從初中就去衡水讀書,我不支持

2021-05-24     明珠絮語

原標題:讓孩子從初中就去衡水讀書,我不支持

01

看到知名衡中學生家長鬍子洪和兒子討論一個話題:

外地孩子要不要從初中就去衡水讀書。

父子倆一個是曾經的衡中學生家長,一個是曾經的衡中學生,觀點卻截然相反。

小胡是「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來尋找光明」,親身經歷過衡水教育的他從自身經驗出發,列舉出了衡水式教育的若干缺點,認為從初中就去衡水讀書弊大於利。

而老胡則是衡水教育的堅定支持者,認為衡水系學校的管理嚴格,對孩子的學習和成長均有好處,應該想辦法抓住這樣的機會。

筆者從身份上講和老胡一樣,也是曾經的衡中學生家長,但觀點卻和小胡基本相同。

個人認為,家長不應該把孩子從初中就送到衡水讀書。

02

其實這個問題筆者以前也談過,在2018年暑假,有讀者向我諮詢孩子走讀還是住校的問題。

我專門寫了《走讀還是住校?這是一位衡水中學家長的回答》一文回復,在文中,我列出了衡水式全封閉管理的幾個缺點:

一是從情感上講,身為父母在孩子人生最重要的三年,不能和孩子朝夕相處,總覺得是一種遺憾。

二是從學習上講,住校會造成家長對孩子學習的影響弱化,尤其對衡水中學這种放假很少的學校來講更是如此。

三是從管理上講,學校教育更注重整體,可能照顧不到每一個個體,住校的孩子只能接受學校教育,在家長教育這一個環節是相對缺失的。

當然,筆者也列舉了住校的好處:

一是安全。現在學校都是封閉式管理,交通安全、社會上不法分子傷害等可能性都比較小。

二是能提高時間利用效率。學校給住校生規劃好了一切,而走讀生在家裡的時間多,誘惑也較多。

三是提前進入集體生活,可以提高孩子的自理能力。

最後我的總結是:

不太建議孩子住校太早,比如初中甚至小學就開始住校,那樣的話上面所說的優點不會更多,而弊端會更加明顯。

03

現在,我的觀點仍然不變,讓孩子高中三年去衡水讀書可以勉強接受,但從初中就開始,未免太長了些。

一是親情方面。

人生真的好短,我們和孩子朝夕相處的日子滿打滿算只有前18年。

再往後,上大學、立業、成家,孩子慢慢成了候鳥,只是定期回來看一眼就走。

讓孩子從12歲就和我們分離,感覺有點得不償失。

二是健康方面。

兒子上高中時,有一個細節我記憶猶新。

那時候,每兩三星期放假一次,我們要提前訂好賓館,把兒子接出來,第一件事就是讓他洗個澡。

給兒子搓澡時,那滿地的泥卷和身上一根根肋骨的紋路,讓我心疼不已。

學校的伙食其實挺好,但真的累,學校也有條件洗澡,但真的時間太緊張,有點時間也懶得洗。

每次放假回家,兒子身上的肉會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增加。

直到現在,兒子的胃也不太好,和上學時自己盲目追求吃飯快應該有關係。

當然,學校里也有吃得飽睡得著,長得胖胖的孩子,我只能說,我家孩子在這方面不太適應。

另外,在青少年成長過程中,不管男孩女孩都會有獨特的生理和心理問題,他們可能不會找老師,只能自己克服。

高中還好,如果是初中的孩子,我有些擔心。

三是學習的問題。

衡水式教育之所以出名(或者說成功),一個重要的原因是能夠充分利用時間,提高應試的熟練度。

其實這種模式從高中開始已經足夠,從初中乃至小學就這樣做完全沒有必要。

04

當然,讓孩子初中去衡水讀書還有一個作用,就是可以規避招生政策,順利升入衡水的優質民辦高中。

因為最新出台的《民辦教育促進法實施條例》規定,「實施普通高中教育的民辦學校應當主要在學校所在設區的市範圍內招生」,外地學生想在高中的時候去衡水讀書,可能不再像以前那麼容易。

如果初中就過去,順便把戶口也遷過去,就由「外地生」變成了「本地生」,升高中時會更有優勢。

這和高考移民是一個道理,只不過是變成了中考移民。

對此,我也並不認同,且不說這樣的操作可能蘊含未知的政策風險,即使是將來真的成功上了衡水的高中,如上所述,帶來的弊端也不容小視。

花三年的時間、付出三年的辛苦爭取一個可能的在衡水讀高中的機會,我覺得性價比並不高。

畢竟,想要讀好書,去衡水上高中並不是唯一的選擇。

05

還是那句話,如果你自己沒有太大的精力和能力照顧孩子,比如父母沒有文化,一年到頭在外打工,孩子在家也是留守兒童,那麼早點住校讓老師管理,這可以理解。

而如果家長自己有一定的能力,一家人在一起享受天倫之樂,同時和孩子一起探索另外一條提高成績的路子,也未嘗不可。

反正,如果我再有一個孩子,肯定不會讓他初中就去衡水。

明珠絮語(ID:tsliuchanghai),以教師和家長的雙重視角看教育,解答青少年和家長的教育困惑。新書《為自己讀書》正在噹噹、京東、天貓等平台熱賣中!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dAVBqXkBTyfyRS9weJOU.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