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化一對百歲夫妻恩愛令人羨慕,「姐弟戀」詮釋百年好合

2023-10-23     南國早報

原標題:大化一對百歲夫妻恩愛令人羨慕,「姐弟戀」詮釋百年好合

大化一對百歲夫妻恩愛令人羨慕,「姐弟戀」詮釋百年好合

南國早報全媒體記者:陸旺/文 游擁軍/圖

在距離紅水河不足4公里的大化瑤族自治縣大化鎮龍馬村,有一間百歲夫妻經營的小賣部。夫妻倆長壽、恩愛,引得很多人羨慕和好奇。他們經營的小賣部不為盈利,背後藏著子女的一份孝心。

自由戀愛獲支持 洞房花燭少一人

10月19日下午,大化鎮龍馬村,108歲的韋愛珍在自家二樓的書房打量著伏案練字的丈夫韋熊,眼裡滿是崇拜與愛意。她不識字,卻認為是眼前的這個男人——實際年齡比她小十多歲的「弟弟」,用知識改變了一家人的命運。

韋熊在寫字,韋愛珍在一旁靜靜地看著。

很久以前的一個圩日,在大化街上,韋愛珍和韋熊初次見了面。

「當時我還小,她在路邊賣米。」韋熊回憶,那時韋愛珍留著一頭齊肩短髮,身材高挑,眼睛清澈明亮,在路邊做小買賣的她身上散發出一種兼具勤勞樸素和獨立成熟的美,這令16歲的韋熊過目難忘。

韋熊後來打聽得知,韋愛珍家就在隔壁村,家裡也以務農為生。後來兩人幾次在趕圩時相遇,他主動與韋愛珍打招呼,韋愛珍也都予以回應,一來二往,兩人就此相識。

因時常在紅水河游泳鍛鍊,愛好打籃球,韋熊的體格比村裡同齡人要健壯得多。春耕時,他插秧的速度快得遠近聞名——兩個人耙田都供應不上,村裡人都說他像頭牛,渾身有使不完的勁兒。

此外,韋熊還主動報名去夜校學習,他陽光、勤奮、進取的表現,俘獲了韋愛珍的芳心,兩人相識兩年後墜入愛河。不久便結為夫妻。

「我們不在乎別人怎麼看,我喜歡她、她喜歡我,就得了。」韋熊說,提親時,他家人帶著幾斤豬肉和22元錢去到韋愛珍家,愛珍家人對這段相差十多歲的「姐弟戀」,也予以支持。

不過,洞房花燭夜,新郎韋熊缺席了。

「他當時在讀夜校,要讀書學習,回不來喲。我尊重、支持、理解他,由他。」回憶起此事,韋愛珍的魚尾紋笑開了花。

婚後,兩人育有三子一女。因掌握了知識,韋熊後來在大化、馬山等地做鄉村教師,從事教育工作直至退休。其間,為貼補家用,他學理髮、學縫紉、做木工,而韋愛珍主要在家做農活,照顧老人和小孩。

二兒子韋常日說,父母勤勞肯干、相敬如賓、很少吵架,遇事都會商量,攜手撐起了這個家。

韋熊幫韋愛珍整理頭髮。

飲食清淡愛喝粥 睡眠超過10小時

記者從大化民政部門了解到,截至今年9月30日,大化共有百歲老人94人,長壽老人11029人。其中,80至89歲9473人,90至99歲1556人。問及有何長壽秘訣時,韋愛珍、韋熊夫妻倆說,除了恩愛外,還有就是兩人心態好,不過多計較得失,為人和善。

夫婦倆都不抽煙,不喝酒,也基本不喝飲料,喝的水是村裡的地下水。做菜長期用豬油,最近三年才用花生油。兩人口味比較清淡,不吃辣椒及油膩食物,愛喝白粥。粥中偶爾會加一些本地玉米粉,口味偏清甜。兩人每天一般吃三餐,一次吃一兩碗粥,早餐有時會搭配雞肉、魚肉、麵條等。

兩位老人相互給對方夾菜。

記者了解到,兩人作息比較規律。韋熊上午7時起床吃早餐,11時吃午餐,午餐後會午睡到下午3時許,午睡時間一般超過4小時。下午5時進餐後,他喜歡看新聞聯播等新聞類節目,晚上8時便上床睡覺。退休前,韋熊還喜歡打籃球,教學成績優異的他,為了專心教學,多次拒絕擔任學校領導職務。退休後,韋熊喜歡在傍晚時去釣魚,釣魚時間很少超過2個小時,愛吃鯉魚、塘角魚、羅非魚,夏天雨後喜歡去田裡抓泥鰍。

現年108歲的韋愛珍一般上午8時許起床,沒有午睡習慣,晚上9時或10時才入睡,每天的睡眠時間保持在10小時左右,她還喜歡種菜,或者每天慢走20分鐘。

兩位老人打傘出門散步。

合建房屋順父意 貼錢開店藏孝心

在韋熊的書房,張貼著他自己寫的幾句話:「國正人心順,官清民自安,妻賢夫禍少,子孝父心寬。」常年來,韋熊的子女都將其視為父親定下的家訓家規。

2017年,夫妻倆和3個兒子共同出資在龍馬村蓋了一棟新房。與很多家庭在兄弟分家後各自蓋獨棟獨門房子不同,他們的新房是一整棟樓:一樓有3扇門,一樓互通共用一個大廳、廚房;設有3個樓梯,通過樓梯上二樓,是三兄弟各自獨立的房間;到了3樓的房間則又互通,共用一個走廊。

「這個是我爸的意思,他希望我們兄弟姐妹團結,分房不分家,一大家子人和睦相處。」二兒子韋常日說,四個兄弟姐妹都順從老人的意見。此外,他本人和大侄子也聽從老人的意見,當上了教師,「我們儘量讓父母順心,這樣他們才會健康長壽」。

夫妻倆已四世同堂,生活仍能自理。不過,為了悉心照顧兩名老人,子女們專門安排二兒媳給他們燒菜做飯等。

喬遷新居後,子女們在新房開設了一間小賣部,小賣部的貨物很少,讓父母來協助打理和經營,6年來幾乎都沒有盈利。

兩位老人和他們的小賣部。

「我們開這間小賣部目的不是為了盈利,主要是為了讓父母不做那麼多農活,在家裡有點事做,也能在家裡和村裡老人、小孩交流,打發時間,解解悶。」韋常日還說,大侄子在縣城做老師,每個月也會至少回家兩次,幫父親領回退休金,看望二老。

「我們村有幾十個魚塘,韋熊愛釣魚,他去哪家魚塘釣魚,村民都歡迎,很尊敬他。」龍馬村村支書韋孟生說,敬老愛老是傳統美德,老人長壽,也被視為村裡有福。

本文由南國早報原創出品,未經許可,任何渠道、平台請勿轉載。違者必究。

編輯:梁冰欣

校對:黃少華

責編:唐海波

審核:胡志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d9cfc69021bd49b4dd0bbd7ef4b90f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