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在一次名為「超新星全天自動巡天」(ASASN-SN)的天文學調查中,科學家發現有一顆類太陽恆星開始神秘閃爍。
這顆恆星被編號為「ASASSN-21qj」,距離我們大約1800光年,觀測數據表明,在長達幾個月的時間裡,它在可見光波段下出現了持續閃爍,時明時暗,沒有明顯的規律,最暗時其亮度幾乎降至幾乎為零,而有些時候,它的亮度又會恢復到正常值。
「ASASSN-21qj」神秘閃爍的原因是什麼呢?人們對此議論紛紛,提出了各式各樣的猜測,其中當然也有與外星文明有關的猜測,比如說有人認為,宇宙中的那些高級文明,可能會利用一種被稱為「戴森球」的巨型結構來大量收集恆星的能量,而「ASASSN-21qj」的神秘閃爍,就可能是「戴森球」存在的痕跡。
也有人認為,外星文明可能也像我們一樣在尋找他們心目中的「外星文明」,如果找不到的話,他們就可能利用某種高科技手段,讓自己附近的恆星亮度出現不自然變化,並期待以此來吸引宇宙中其他智慧文明的注意,進而與他們取得聯繫,甚至這顆恆星的神秘閃爍,本身就隱藏著某種特定的信息,只是我們無法理解而已。
然而對於嚴謹的科學家們來講,在沒有確鑿的證據之前,「外星文明」這個選項是不會被認同的,實際上,在發現「ASASSN-21qj」神秘閃爍之後,與之相關的研究就一直在進行之中。
根據近日發表在《自然》雜誌上的一項新研究,科學家在對此進行了深入研究之後,終於給出答案,即:「ASASSN-21qj」的神秘閃爍,這應該是一起較為罕見的行星碰撞所引發的。下面我們來看看這具體是怎麼回事。
由於「ASASSN-21qj」原本是一顆不起眼的恆星,因此關於它的觀測數據並不多,但在經過仔細的梳理之後,科學家還是發現了一個重要的線索,那就是在它開始神秘閃爍之前,其所在區域的紅外線發射量有一個突然增加的跡象,增加量約為4%左右。
進一步研究表明,這個突然增加的紅外線發射源並不是「ASASSN-21qj」本身,而是在它的附近區域,科學家據此推測,這很可能是它的兩顆行星發生了猛烈的碰撞,而此次碰撞事件,正是導致「ASASSN-21qj」神秘閃爍的原因。
簡單來講就是,在猛烈的碰撞中,這兩顆行星都被撞得「粉身碎骨」,它們的碎片大量地彌散在周圍的空間之中,進而形成一片巨大的「碎片雲」。
在「ASASSN-21qj」的引力束縛之下,「碎片雲」會繼續圍繞著「ASASSN-21qj」公轉,當它在這顆恆星與地球之間經過時,就會阻擋一部分恆星光線,而由於「碎片雲」中的物質並不均勻,因此當物質密集的區域經過時,恆星的亮度就會大幅降低,而物質鬆散的區域經過時,恆星的亮度則會有所提升,如此一來,就會給我們造成一種「這顆恆星在神秘閃爍」的感覺。
科學家指出,根據觀測數據的估算結果,在此次紅外線發射量突然增加的過程中,其發射源的平均溫度約為700℃,而假如這兩顆行星都是較為緻密的岩石行星的話,溫度就不可能如此之低,所以這兩顆行星更可能主要由低沸點的元素構成。
有了這個推測之後,科學家利用計算機模型進行了大量的模擬,其中與觀測事實最匹配的模擬結果是:這兩顆行星都是與海王星類似的冰巨星。
可以看到,與虛無縹緲的外星文明相比,這個答案顯得更加合理。參與該研究的科學家表示,如果此次研究得到進一步的證實,那就意味著我們人類首次在宇宙中觀測到了行星碰撞,這對我們研究行星系統的演化,具有相當重要的意義。
(參考資料:Kenworthy, M., Lock, S., Kennedy, G. et al. A planetary collision afterglow and transit of the resultant debris cloud. Nature 622, 251–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