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事都因你而來(深度好文)
世間萬事萬物,
在冥冥之中自有定數。
作者:洞見July
稻盛和夫有一句座右銘:「心不喚物,物不至。」
在他看來,所有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都和自己的心有關係。
無論際遇好壞,也都是自己造成的。
越長大越明白,人生沒有憑空的相遇,你生命中經歷的一切,其實都是因你而來。
1
看過這樣一張圖片。
一個人總是對自己說「I don』t」,在心中否定自己,那他只能在底層徘徊;
而當他學會了自我肯定,凡事都默念「I can do it」,那他就能夠一步步登上頂峰。
這世上所有好運都非偶然,命運給你的禮物,其實都是你自己賺來的。
作家Alex大學畢業後,選擇留在北京工作。
忙碌之餘,他堅持讀書、寫博客。
同事都覺得這種堅持沒啥意義,還紛紛嘲諷他:「你又不出書,寫什麼博客?」
但Alex始終相信,那些看似不重要且沒用的東西,會讓自己變得更好,也會吸引更好的事。
後來,他事業遇上瓶頸,久久無法從低谷走出,博客也停更了許久。
有位關注他兩年的粉絲,給他發去消息詢問緣由,Alex便訴說了自己的煩惱。
沒想到第二天,粉絲就趁著假期從國外趕來,兩人一見面就相談甚歡,粉絲還給Alex提了不少有用的建議。
自此後,Alex仿佛被打通了任督二脈,解決了手頭的難題,事業也越做越順。
有一天,他忍不住問粉絲,為何要幫自己?
粉絲卻表示:「我很喜歡你的博客,也被你的堅持所打動、吸引,如果當時恰巧能幫上忙,也算是你自己幫了自己。」
Alex聽後不由得感慨道:
真的要相信那些無處不在的可能性,尤其是在這樣一個社會,每個人都有可能變成傳奇。
生活中,我們很多人都經歷過這樣的瞬間:
讀了很多書,生活卻一直沒有變好,就覺得學習好像也沒啥作用;
每天堅持運動,身材也還是平平無奇,不知道自律的意義在哪裡;
想利用閒暇時間提升自己,可進步太小,漸漸從心底否定了自己……
於是,在一遍遍的反向洗腦中,你對好事的吸引力就越來越低。
《秘密》一書中說:
吸引力法則是可以踐行的,了解這個秘密,你就可能做到你想做的事;
當你學會這個秘密,你將會知道如何去擁有、成為、或去做你想要的。
吸引力法則是可以踐行的,了解這個秘密,你就可能做到你想做的事;
當你學會這個秘密,你將會知道如何去擁有、成為、或去做你想要的。
事實上,世間萬物都遵循著吸引力定律。
你想法消極,自然無法得到想要的結果。
只有保持正念,你才能把更多美好吸納到生命里。
這世上凡所發生皆有緣由,修煉好自己的吸引力,好事自然會找到你。
2
作家李笑來說:「當前的現狀是過往的積累。」
如果你現在處境艱難,也許是過去的懶惰,為你描畫出窘困的未來;
如果生命中偶爾出現了驚喜,也並非憑白無故,而是你以量變的積累實現了質變。
人這一輩子,所有的際遇都是有跡可循。
你日子過得好與壞,全看你怎樣經營自己。
喬布斯曾在演講中說過自己的兩段經歷。
第一段經歷,是他在大學讀了六個月之後,就決定退學。
失去了學生身份,他只能睡在同學宿舍的地面上,靠撿瓶子度日,生活過得很是艱辛。
但好在,他終於能去旁聽那些他喜歡的課程,並選修了一門書法課。
後來他開始創業,設計電腦排版時靈光一現,把在書法課上學到的藝術字融合進去。
這設計受到了很多人的喜歡,他的事業也迎來了高峰。
第二段經歷,發生在30歲時,他被自己親手創立的蘋果公司解僱了。
消沉了一段時間,他開始意識到:自己只是被解僱,但仍然可以從事熱愛的事業。
於是他又充滿激情地投入到工作中,創立了NeXT公司,還遇到了自己深愛的妻子。
不久後,蘋果收購了NeXT,他重新回到蘋果,實現了事業家庭的雙贏。
他在演講中感慨:「你必須相信一些東西,直覺、命運、人生、因果。
因為如果你相信這些點滴會連接起你未來的道路,你就會擁有跟隨自己內心的自信。
即使你的選擇不被主流認同,這將使一切都變得不一樣。」
佛家有句話,萬事皆空,唯因果不空。
你當下的際遇,既是過往積累的果,也是造就未來的因。
經營好當下的人生,你在三四月做的事,等到七八月自會有答案。
余華成名之前,也曾經歷過一段苦熬的歲月。
那段時間,他的稿子經常被退回,有些稿件甚至直接被扔回了院子裡。
有人勸他放棄,但余華不肯妥協。
每次稿子被退回,他就研究退稿原因,再找低一級的出版社去投稿。
無論經歷多少失敗,余華都未曾停下寫稿的筆。
最終,他憑藉《活著》一舉成名,成了深受無數讀者喜愛的作家。
稻盛和夫說:
因果必報,但需要時間。不要因為一時不見效果而焦躁,重要的是平日裡不弛不倦,堅持不懈。
因果必報,但需要時間。不要因為一時不見效果而焦躁,重要的是平日裡不弛不倦,堅持不懈。
人生就是這樣,境遇起落之間,不過是種因得果;
而際遇好壞也總是不斷轉換,就看你如何抉擇。
生命中少有意料之外的好事,持續精進,方能厚積薄發,一鳴驚人。
經營好自己的因,結果自然不會辜負你。
3
茨威格曾說:
「將偶然和命運視為同一,只是年輕時的想法,久了以後自然會發現,生命的軌跡是由自己造成的。」
對於生命中發生的事,我們很多人會把它歸結為巧合或運氣。
但回過頭去看時,才發現命運的畫筆從來不在別人手中,你人生的路,也全靠自己去走。
作家王欣寫過這樣一個畫面。
初中時,他最喜歡的一件事,就是去附近一座廢棄工廠的天橋上讀《三毛全集》。
那時瘦弱的他,不愛運動,不愛打遊戲,只在一本又一本書中,知道了外面有更大的世界。
他對文學充滿了嚮往,寫作的種子也悄悄在心中生根發芽。
大學畢業後,他以撰稿人的身份進入媒體行業,沒多久就一炮而紅,事業也逐步上升。
很多人感嘆他的好運氣,覺得好事總是在他身上發生。
但大家不知道的是:
很多個寂靜無眠的早晨,他在埋頭苦讀;無數個寂寞難熬的夜晚,他在奮筆疾書。
他的成功並非來自偶然,而是沿著14歲時定下的軌跡緩步前行,最終到達了理想的彼岸。
羅曼·羅蘭說:
「命運並不存在於一小時的決定中,而是建築在長時間的努力、考驗和默默無聞的工作基礎上。」
命運的齒輪開始轉動,往往就是始於某些不經意的瞬間。
你結交了重要的朋友,看到了觸動心底的文字,在志願表上寫下某個專業的名字……
由此產生了一個原點,緩緩向前延伸,就繪就了人生的藍圖。
這個世上從沒有巧合,你看到的,只是日積月累的必然。
博主@李苦李剛入職百度時,只是一個初級程式設計師。
在一次閒聊中,前輩給他提了個建議:
「你現在25歲,用5年時間學習資料庫,30歲你就能成為這個領域的專家,那你為什麼不去做呢?」
一席話,讓他醍醐灌頂。
此後,他擠出全部時間用來學習,白天在公司研究數據,到了晚上還要熬夜看專業書籍。
短短三年,他就連升三級,不僅成為了該領域的專家,還拿到了夢寐以求的高薪。
聽過一句話,人生只有10%是註定的,另外的90%都由你自己譜寫。
身為命運的設計師,你生命中的每一步都有你獨創的軌跡。
你出發的方向,源於自己的選擇;
你收穫了多少,也全靠以前的付出。
人這輩子沒有白走的路,翻過該翻的山,蹚過該渡的河,你的未來也必然是一片坦途。
《周易》中說:「世間萬事萬物,在冥冥之中自有定數。」
生命中很多事,都不是憑空出現的。
它源於我們的心念,遵循既定的規律,也是生而為人必要的歷練。
想要生活中有好事發生,就得多向世界投射善意,多在心中發出正念。
點個贊吧 ,不斷修行,不斷完善,當你變得越來越優秀,命運自然也不會虧待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