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NBA選秀大會落下帷幕,中國球員曾凡博、郭昊文、余嘉豪沒有給大家帶來驚喜全部落選。在未來的很長一段時間內,應該看不到中國球員登陸NBA,看起來中國籃球的前路依舊道阻且長。
前段時間相繼傳來原青島球員劉傳興加盟東超灣區翼龍隊,周琦依舊加盟澳大利亞聯賽,沒有返回CBA的消息。後續還傳出四川年輕球員朱松瑋同樣加盟東超灣區翼龍隊的消息,不管這些消息是不是謠言,肉眼可見的事實是,CBA聯賽的重要資產,中國籃球的主力球員正在逐步從國內流失。
中超聯賽已經名存實亡,CBA聯賽也掙扎在破產邊緣。中國改革開放已經這麼多年,市場化運行的模式滲入中國各個行業的角角落落,為何在姚明掌印的中國籃協下,合同表現出來的非職業性如此讓人驚愕,球員完全失去自主選擇球隊的權利,一旦加盟某家俱樂部後,除非俱樂部鬆口,基本上關閉了一切轉會的窗口。
疫情之下,國內各大聯賽的經營舉步維艱是事實,可是為何剛剛興起的LPL聯賽運行良好,歸根到底是他們真正把粉絲當作衣食父母,所有運營的方式圍繞的是如何讓廣大年輕粉絲掏錢提供購買力。體育產業同樣如此,中國籃球的市場這麼大,聯賽的大老爺們卻依然高高在上,球迷與球員的距離越拉越遠,聯賽的效益也日漸稀薄。
如果說像曾凡博這樣的年輕人,在成長起步的初期,受到北京隊俱樂部梯隊建設的培養,進入一線隊後需要留隊幾年才能從一支球隊轉會到另外一支球隊,這聽起來還算正常。可是一大批朱松瑋這樣從CUBA打出來的球員,壓根就沒接受過職業隊伍的訓練,各家俱樂部有何理由再收培養費,或者舔著個臉不讓人家離開。
站在局外的人都能看清楚問題,他們幾十年的籃球從業者還不知道其中的關鍵,只不過都是既得利益的捍衛者。
現階段就算把CBA就地解散中國球迷也能接受,這樣一支沒有戰鬥力的國字號球隊,沒有就沒有吧。可以把一切全部打碎重來,全中國這麼多優秀球員,請到類似騰訊這樣優秀的團隊來運營一家職業化的球隊,面對這麼多的球迷,實現自負盈虧的可能性當然是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