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把婆婆當親人」,婆媳相處新方式,寶寶跟著受益

2023-06-15   IF枕邊育兒

原標題:「別把婆婆當親人」,婆媳相處新方式,寶寶跟著受益

孫子說討厭奶奶,這是怎麼回事呢?鄰居家李阿姨和我訴苦,她3歲的孫子,居然口口聲聲說她是個壞奶奶,再不喜歡她了,寶寶言語之間帶著厭煩。原來,春節期間,兒子全家來李阿姨家過年,因為一些家庭瑣碎之事,兒媳婦和婆婆發生了爭執

不僅婆媳鬧矛盾,小孫子看到媽媽委屈的哭泣,就說是奶奶欺負了自己的母親。原本是大人之間的分歧,鬧得小孫子也參與其中,李阿姨的兒子在中間左右為難,因此全家都不愉快。

婆媳關係不好處,這是眾所周知的。很多女生在嫁人生子之後,都會說婆婆的種種不是。記得我剛剛懷大寶時,和很多准媽媽一起建立了孕媽群。我們的預產時間都差不多。後來大家陸陸續續都生了娃,這個群就成了吐槽婆婆的群。

當時群里寶媽說,自己結婚之前和婆婆關係特別好,婆婆家只有一個兒子。婆婆一直說把兒媳當做閨女看待,她最初也把婆婆當成親媽一樣,平日裡給自己的媽媽買吃的、用的、還是化妝品,也會給婆婆買一份,自認為做得非常公平

自從懷孕之後,婆婆特意搬過來照顧自己的飲食起居。可以說面面俱到,照顧的很好,但是女兒一出生,婆婆就露出了嫌棄的表情。話里話外的意思,就讓兒媳婦趕緊再生個二胎,完全是重男輕女的思想。

生完孩子不到一周,這位寶媽忍不住和婆婆大吵了一架,她說不用婆婆照顧自己坐月子了,老太太收拾東西直接搬走了,還是自己的親媽過來。

不然,這位寶媽月子裡就得洗衣做飯了。她感慨的說:千萬不要把婆婆當成自己的親媽對待,也不要相信婆婆說會把兒媳當做閨女,這些都不可信

幾乎所有的女生都會抱怨,婆媳關係很難處。如果婆媳關係處理不妥當,不只是婆婆和兒媳婦鬧矛盾那麼簡單,老公夾在中間無所適從,小寶寶也不開心。

當下流行一種新型婆媳關係,這樣相處,雙方都很輕鬆,一家人才和諧。

01、把彼此當「客人」

試問一下,有多少人能把婆媳關係處得如同母女那麼好,再融洽的婆媳,內心裡都會有一些隔閡。女兒和自己的母親可以隨便撒嬌,生氣的時候,甚至能夠摔門而去,婆媳之間是不可以的。

我和婆婆是相敬如賓式的相處模式,比如說,我會給她買新衣服和營養品,體諒婆婆的各種不容易。日常生活中也不會對她抱有太多的期望,有時會讓婆婆幫忙接送孩子去補課班兒,如果老人有自己的事情拒絕了,我也不會在乎。

婆婆來我家的時候,也像客人一樣,我不會讓她去廚房做飯、收拾衛生等。

日常生活中的小事情都不去在意,因為彼此之間都當成客人一樣對待,沒有太多的期望,所以也不會有失落感。很多事情不找婆婆幫忙,找靠譜的親戚朋友也可以。

如同上面那位寶媽所說,不要把婆婆當成自己的親媽看待。兒媳婦儘量不要鑽牛角尖,總是說:如果是我媽,一定會為了我全力以赴。

在這種比較中會更加難受,即便是婆婆付出了,還是感覺沒有自己的媽媽好。婆媳彼此客套一點。當客人一樣,也會讓寶寶感覺到彼此的尊敬,在這樣輕鬆和諧的氛圍當中,寶爸沒有什麼壓力,孩子也會健康成長。

02、遇到事情多換位思考

再好的婆媳經常在一起,都會發生摩擦,時間越長,就會變本加厲。不要總說媳婦一定要孝敬公婆,婆婆想要兒媳婦孝順,那就要懂得付出,儘量別摻和兒子家的事。

很多家庭因為過年過節去婆家,還是去娘家會產生分歧。如果兩口子能提前商量好了,到底去誰家過年,也就能減少矛盾。

還有的婆婆帶娃兒時會說,自己以前帶孩子沒有這麼麻煩,也一樣健健康康的長大了。兒媳會選擇科學育兒,生活的年代不一樣,寶媽都會用現在的教育理念。婆婆拋棄舊思想觀念、接受新事物,這樣能夠減少婆媳育兒矛盾。婆婆也沒有義務幫兒媳帶孩子,兒媳應該心懷感恩,多換位思考,這樣才能夠做到家庭和諧。

03、婆媳儘量不要住在一起

很多老人為了幫兒子家帶娃,會選搬過來,三代人住在一起。這樣,照顧孩子更方便一些,矛盾卻會增多。在一起生活中,婆媳必然會產生大大小小的矛盾。

即便是婆婆幫忙帶娃,最好也別住在兒子家,可以選擇一個小區,這樣彼此能夠有獨立的空間和時間。我閨蜜家就是這樣做的,她說,雖然一年房租要兩三萬,但能「家和」,這點錢,很快就賺回來了!

枕邊育兒寄語:

作為兒媳,要尊敬長輩,不在孩子面前說老人的不是。婆婆也要處理好和兒媳、晚輩之間的關係,留有界限感,全家人都會輕鬆。

(本文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