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驕傲的自主汽車,改變你對國產的認知

2023-05-12     言車社

在今年的上海車展中,中國品牌為各位車友成功上演了「什麼叫做國貨之光」。從「技術達人」仰望U8,到「顏值控」極狐考拉,再到「國產跑車」埃安Hyper SSR,國產品牌正在依靠新能源力量實現「彎道超車」。

回想10年前,國產品牌還掛著「低廉」「抄襲」的標籤,國內市場儼然成為合資品牌的自留地。前後差距,令人感慨萬千。

中國汽車歷史最早可追溯到1956年生產的中國第一輛解放牌CA10裝載汽車,其象徵著中國結束了「汽車全靠引,自造無門」的時代。

而真正代表中國汽車開始專業化之路,還是誕生於1958年的紅旗汽車品牌。在市場一片荒蕪時,是紅旗汽車發揮領頭羊作用,為國人獻上一款又一款豪華品牌,撐起國人的脊樑。

在新能源盛行的當下,紅旗也在積極調整產品布局,追求可持續發展,根據市場需求,打造了E001、E202、E702新能源產品系列。在加持高端定位的同時,緊跟時代步伐。根據規劃,到2025年紅旗品牌將實現50萬輛新能源汽車,到2030年突破150萬輛,。興於荒蕪,忠於時代,是紅旗汽車崛起的關鍵。

除了紅旗這位老大哥外,中國汽車的崛起還離不開眾多老牌國企品牌的支撐。吉利汽車,從摩托車廠商逐步演變成國內汽車行業的領頭羊,從收購沃爾沃、澳洲DSI、寶騰,到收購阿斯頓馬丁股份。吉利通過引入外部力量,不斷強化自身科研實力,強化自研力量,成功創造了領克、幾何、睿藍等子品牌,打造了「收購-吸收-自研」的發家之路,在市場中確定了自己的地位。

在新能源市場中,最容易被提到的便是比亞迪,其儼然成為國產勢力的新能源霸主。從1995年成立,攻研手機電池技術。到2003年收購秦川汽車,入局中國汽車市場。比亞迪的成功離不開其獨創的「垂直整合體系」,小到零件,大到電控、電池、智能配置,比亞迪都做到了「獨家專享」。

在疫情時期,當其他品牌受上游原材料市場漲價影響時,比亞迪依舊保持穩定產量,手持「刀片電池」和「DM-i」兩把大斧,依託王朝系列和海洋系列,連續多月創下批發、零售銷量榜第一。SUV市場的比亞迪宋PLUS 新能源、唐新能源、元PLUS等,轎車市場的秦新能源、漢新能源、海豚等,都穩居其細分市場銷量榜單前列,上演「中國故事」。

當然,除了老牌玩家的「老驥伏櫪」之外,新玩家的勇攀高峰也是中國汽車崛起的關鍵一環。得益於新能源對智能化的高需求,讓百度、阿里巴巴、華為等網際網路大咖有了入局的幾乎,也為國內生產帶來了一條活蹦亂跳的鲶魚。諸如「造車新勢力三劍客」的蔚小理,含著上汽與阿里巴巴金湯匙的智己汽車,東風汽車的新能源代表嵐圖,長安高端品牌課代表阿維塔,長城觸電新作沙龍等,都讓本就熱鬧的國內新能源市場,再添無限潛力。

對於中國汽車品牌而言,當下是最好的時代。新能源浪潮的來臨,讓整個市場面臨大洗牌,品牌優勢不再是國產勢力的最大壁壘,30萬定價區間不再是合資品牌的自留地。日系、韓系衰退,美系品牌的迷茫不在線、德系品牌的不接地氣,讓深懂國人味蕾的國產力量成功進入快車道。

但值得注意的是,中國汽車品牌當前的優勢,並不是絕對的。隨著市場明牌,合資品牌正在將百年燃油力量轉化為入局新能源市場的支撐,再加上合資勢力原有的品牌優勢,自主勢力的壓力依舊很大。

最後:

從中國汽車的發家史看,我們正由「落後就要挨打」向「彎道超車」轉變。不管是引入外部力量,還是堅持自主研發,都是實現中國汽車品牌蓬勃發展的關鍵一步。但要注意,驕傲就要退後,只有堅持以創新為驅動力,做好品控,堅持自主研發,保持謙虛學習,才能真正在世界舞台上指點方遒。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d80703532cb2954baa949595bffc789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