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奇譚第三集《林林》,真像人們說的那樣平淡無奇,很拉垮嗎?

2023-01-15     楊角風發作

原標題:中國奇譚第三集《林林》,真像人們說的那樣平淡無奇,很拉垮嗎?

中國奇譚開播後,接連扔出了兩個王炸《小妖怪的夏天》和《鵝鵝鵝》,可謂吊足了大家的胃口,故而廣受好評。甚至很多人將其跟《愛、死亡和機器人》放在一起比較,認為這是國產的《愛死機》。

但就像《愛死機》也並非每一集都那麼討喜一樣,《中國奇譚》接下來打出的第三張牌,也就是第三集的《林林》,就有點讓人皺眉了。

那麼,中國奇譚第三集的《林林》,又是講了一個什麼樣的故事,為什麼會有人說,這一集很拉跨,跟前兩集簡直不在一個維度?

楊角風談中國奇譚第四期:中國奇譚第三集《林林》,真像人們說的那樣平淡無奇,很拉垮嗎?

一、

同樣,依照慣例,我們先講一下《林林》到底講了一個什麼樣的故事?

因為《中國奇譚》都是通過小妖怪的故事,來闡述自己所要表達的東西,所以剛看到林林,我就猜到了,這是一隻小母狼。

而《林林》所要講的,就是一個小男孩回憶自己曾經跟林林當朋友,最後又因為各種原因導致分道揚鑣,無法相見的故事。

林林很孤單,因為她是狼,所以當看到一群小孩在雪地里玩時,她也跑過去一起玩。通過這群孩子的聊天,可以知道當地已經幾十年沒有見到狼了,而林林在這群孩子們看來,也是剛出現的,以前沒見過。

在一起玩的次數多了以後,狼媽媽發現了不對勁,從而勸告林林,不要再跟那群小孩子玩,更不要吃人類的食物。

但是林林並沒有聽媽媽的話,還是跟小男孩們一起玩,甚至還因為狼牙跟狗牙的事,跟大家爭論不休。或許是為了驗證自己沒有說謊,林林的乳牙被媽媽埋了之後,她竟然挖出來,並拿給了那群小孩子看。

結果這一天,獵人出現了,他一眼就看出了這個林林不太對勁,隨後便邀請她回家吃飯。也正因為林林沒聽狼媽媽的勸告,吃了獵人家的一頓飯,導致自己的身份被識破。隨後獵人們拿著武器,跟隨著林林,找到了她跟狼媽媽的所在地。

後面的劇情就是打打打,殺殺殺,最終狼媽媽被人爸爸獵殺,人爸爸又被林林推下了山崖……那個小男孩再見林林時,雙方都已成年。

二、

這部《林林》給人的感覺是什麼呢?

其實是沒感覺!

我們評價一部作品的好與壞,雖然各種維度的思量都有,但是怎麼講好一個故事才是關鍵,這一點我在前幾期中也有闡述到。

但是評價一個故事的好壞,也有一點非常重要,那就是不能讓人一看到開頭,一下子就能想到結尾。同時,更不能出現不合邏輯的地方,比如做某件事、說某句話、擺某種動作,所展現出來的矛盾百出的動機。

所以,在看《林林》的時候,雖然一眼就能看出後面劇情的走向。但是,怎麼讓這種衝突,這種走向更自然一點的轉變過去,就很考驗作者的能力了。這也是為什麼開頭我(楊角風)提到,《林林》這部片子讓人皺眉,給人一種難以表述的感覺。

因為人和狼雙方的做事邏輯,以及動機問題,是有點讓人摸不到頭腦,至少是存疑的:

比如從人的角度,一行人大老遠的不住到鄉鎮上去,非要在深山老林里。當然,這也無可厚非,畢竟他們是獵人嘛,帶著孩子住在林中也能說得通。但是這些人數十年如一日的追殺狼,就有點讓人想不通了,畢竟此地的狼已經消失了幾十年了啊。

包括最後,明知道林林要回狼窩,會遇到成年狼,也明知道對方就要搬家了,但還是冒著自己孩子成為孤兒的風險。幾個人全副武裝過去送死,讓林林成了孤兒狼,讓自己的孩子成了孤兒。

三、

而狼媽媽就更讓人摸不著頭腦了,說話不說完,非說一半讓林林去猜!

比如不讓林林下山,不讓林林跟人類小孩一起玩,也不讓林林吃他們的食物。理由卻是他們太殘忍,至於怎麼個殘忍法,狼媽媽沒說,為什麼不能吃人類的食物,狼媽媽也沒說。

因此,林林覺得人類小孩跟自己差不多,所以看不出對方多麼殘忍,故不聽媽媽的話,我行我素。

因為林林沒有聽媽媽的話,所以才引發了最後的狼人大戰,並最終使得自己成了孤兒狼,跟她玩耍的那些小孩子們也成了孤兒。

於是,整個故事變成了,因為一個叫林林的小孩不聽媽媽的話,最終害死了媽媽,也害死了好朋友的爸爸。

只是這個兒童教育片實在是少兒不宜,而且有著一個超級悲慘的結局,一個想要融入人類社會的小狐狸,最終撲向了自己的殺母仇人,成了一隻手上沾血的狼了。

當然,也可以不把它當成兒童教育片,畢竟能放進《中國奇譚》裡面,必然得有獨特的地方,至少也得在立意上,能引發人們的深思。

難道《林林》表面上是在講人與狼的故事,其實是在講人與大自然,人與人,狼與狼,甚至不同物種之間應該和諧相處的故事?

但是,作為讀者,我們到底應該把自己放到那個位置上去呢?

《小妖怪的夏天》中,我們可以當那個小妖怪,《鵝鵝鵝》中我們可以當貨郎,也可以當鵝,可是在《林林》中,我們是誰?

四、

有人說,這樣理解不對,第三篇跟前兩篇的風格不同,它其實是在講身份認同的事情,連這篇的作者都出來講了:

「這是一個有關身份認同的故事,林林如果選擇人類社會,就必須放棄自我,並為此付出慘重的代價。如果選擇自我——回歸狼的身份,就要忍受孤獨!」

林林是一隻狼,選擇了人類社會,她就能變成人類嗎?

林林是一隻狼,繼續選擇當狼,為什麼就要去忍受孤獨呢,她不是有媽媽陪著嗎?

後來我想了想,可能作者是想表達這麼一個意思,就是林林跟著小男孩去他家吃飯。如果吃過飯以後,不再選擇回到狼媽媽身邊,獵人們自然不能去獵狼了,林林也就變成人了,所謂的慘重代價,那就是沒了媽媽。

這樣一想,整個獵人村裡面大人全都是男性,沒有見到小孩子們的媽媽,難道其他的小孩子原本都是狼,放棄了媽媽?

而林林如果選擇去找她媽媽呢,那麼獵人們一定會跟著去,那麼她的媽媽必然會被獵殺,那麼她就會變得孤獨。

確實,事後林林成了孤狼一隻,只能隔著河跟曾經的好朋友對視,卻永遠不可能再在一起玩耍了,很孤獨!

難道《林林》是在告訴我們,魚和熊掌不能兼得,要想獲得一個,那麼必然會丟掉另一個。選擇做一個人,就不能要媽媽了,選擇做一匹狼,那麼就會丟掉媽媽。

五、

每每遇到這種選擇性的話題,我的腦海中總是縈繞的是周星馳的《大話西遊》。

就像至尊寶一樣,選擇當人,那麼就沒辦法去救自己心愛之人。而選擇了當孫悟空,那麼就沒有辦法去愛自己所愛之人,所以他才痛苦萬分。

不過,《林林》這片子,還真讀不出這種兩難選擇的味道,就算有,也是淡如水。

因為林林完全可以聽媽媽的話,一開始就不跟那群孩子一起玩不就好了。

有人說,對啊,選擇不跟那群孩子一起玩,她就得忍受孤獨啊?

我想笑!

狼因為不能跟人類一起玩,所以孤獨?

也有人說,不對,也不是這樣理解,其實這裡面的那群小孩子並不是真的小孩子,他們其實是狗,而狗呢,也是從狼進化而來的。

這樣的話再去理解前面那句話,就能理解透了:

狼如果選擇當狗,雖然能從人類那裡獲得食物,不用自己去奮鬥了,但會失去自由。可是,如果繼續選擇當狼,那麼就難以融入早已被人類所占領的社會,只能孤獨地躲在無人的地方生活。

所以,整部片子就深化為了狗和狼的故事,它們本來是一樣的,但是選擇了不一樣的道路,最後走向了不同的結局。

一開始小男孩和小女孩都是人類的模樣,但是到最後兩者隔河相望的時候,已經是不同的形態了,也預示著兩者走向了不同的道路。

六、

當然,關於狗和狼的故事,在片中,作者也是埋下了大量的篇幅來闡述這件事的!

比如一開始那個小男孩就在擺弄一顆狗牙,可是這顆狗牙的主人卻沒出現過,整個獵戶村也沒有發現一隻狗。顯然,這顆牙其實就是小男孩自己掉的牙,他認為自己應該是狼。

可是小女孩林林也掉了一顆牙,她的牙才是真正的狼牙,只不過看起來跟狗牙也差不多。

這也跟她對狼媽媽說的話對的上,因為她媽媽不讓她跟小男孩玩,且要搬家時,她就嘀咕了一句:

「他們看起來和我們差不多呀!」

人類和狼怎麼可能看起來差不多呢,只能是狗和狼,在小時候看起來確實差不多。

而林林可以變身,是因為小狼嘛,既可以看成是狼,也可以看成是狗。但是狼媽媽就不行了,成年狼再怎麼裝,也裝不成狗,就像林林長大以後,也只能是狼的模樣。

至於狼媽媽說的不能吃人類的食物,也是講的狗的馴化過程,而且在吃的過程中容易暴露自己。比如有個成語叫「狼吞虎咽」,片中的林林就是以這個姿勢吃光了所有的食物的,從而暴露了身份。

狼的天性是捕食獵物,一旦過上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生活,野性也就會喪失,慢慢就變成了狗,依賴於人類生活。

最後,那個小男孩長大以後,穿著的鞋子(帶腳印模型)踩出了一行狗腳印,也是意義非凡。之前他父親踩出來狼印,是為了獵狼,而後來當地的狼已經死光了,人們也開始種地了,小男孩還踩出狗印,就表明,他其實成了一條看家犬。

七、

當然,片中還有一些細節,比如吃的東西。

小男孩請林林去家裡吃飯時,提到家裡的食物是雞腿、鴨腿、鵝腿、魚腿……不過,我是沒想明白,魚腿究竟長啥樣,不會是娃娃魚或者鱷魚吧?

這也恰恰說明,小男孩的食物都是家禽,並不是野生的獵物,跟他們家是獵戶不匹配。

不過,我(楊角風)向來喜歡過度解讀,但是說這個片子是講狗的馴化的,就感覺有些可笑了。畢竟這個主題就沒啥挖掘度,也看不出想表達個什麼意思,是講狗不該被馴化,還是該被馴化呢,這沒意義啊?

所以,我覺得,如果非要將這一集拔高的話,只能往人與人上面扯,往意識形態上面扯,只有這樣,才能有那麼一絲絲中國奇譚的意蘊,帶諷刺效果的。

小男孩跟林林分屬不同陣營,因為年齡小,雖然也在被雙方的父母教育著,但印象並沒有那麼深刻。

然後林林想了解另外一個陣營的生活是咋樣的,獵人乘機給了她一些好處,讓她分不清好壞,看不清社會的真相。這也導致她跑回自己的陣營,並跟狼媽媽溝通時,竟然出現了語言障礙(狼媽媽只會狼叫,不會說話了)。

等到林林被獵人套進了口袋,她才知道自己中了圈套,再從口袋裡出來後,眼睛又能看清事物了,證明已經知道了真相。

那麼,這個真相是啥呢?

八、

就是獵人一直在傳輸給林林的,我們其實都一樣!

事實上,獵人從一開始就知道林林是狼,因為他斬釘截鐵地跟小男孩講,這個山林里是不可能有其他人的。雖然他不認同小男孩的話,但是在看到林林以後,他卻說了一句:

「果然和我們是一樣的!」

林林也覺得大家是一樣的,所以才會高興地跳起來,一直喊一樣的,一樣的。

到有點像殖民者,在當地找到一個嚮導,給她一些好處,並一再闡明,我們其實是一樣的,我們應該和平共處。結果嚮導帶著他們去找到了本地部落,本以為大家真是一樣的,卻沒想殖民者卻舉起了手中的槍。

為什麼獵人一定得殺掉狼媽媽呢?

還是像殖民者殺害土著一樣,有些土著被同化了,加入到了殖民者的陣營。但是還有一些老頑固存在,這些人視殖民者為敵,只要土著還存在一天,那麼這一天就是一種威脅。

而解決威脅的方法很簡單,那就是將其趕盡殺絕,事實上獵人就是這樣乾的!

我們是和善的,跟你們一起玩,還給林林好吃的。是啊,殖民者一開始也是這樣的啊,給土著好吃的,教他們種地,教他們認字,帶他們見識新奇的東西。等到這些人認可自己,融入自己後,就揭開了和善的麵皮,開始利用這些人向其他人下手了。

等到那時候,就像林林一樣,就要面對抉擇了,而這種抉擇確實很痛苦。

但不管怎麼去拔高這部《林林》,都難以改變,它在《中國奇譚》播出的三集中最拉垮的現實!

下期預告:鄉村巴士為什麼要帶走王孩兒和神仙們?

我叫楊角風,換種視角看世界,你會發現不一樣的樂趣,喜歡就請關注吧!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d7ff2fbc1396aafb20292d970bcf59e2.html